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品断肠集(朱淑真诗词传)
分类
作者 孟斜阳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她是宋代和李清照齐名的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之一。生于仕宦家庭,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善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她的词继承晚唐、五代词风,语言清新秀丽,善于运用委婉、细腻的手法表现优美的客观景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应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要求,哈尔滨出版社倾力打造《闲品断肠集(朱淑真诗词传)》。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闲品断肠集(朱淑真诗词传)》(作者孟斜阳)是朱淑真的代表词集,侧重结合朱淑真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来解读她的词,用唯美的语言解析她的词唯美的意境,用感性的解读引出发生在她身上的一段段情感经历,还原出千年前那位绝代的宋代红颜。

  《闲品断肠集(朱淑真诗词传)》为您带来美好的古典文化的熏陶和享受,这种浸润心灵的阅读,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而言,是一种心灵的小憩甚至是升华。

内容推荐

《闲品断肠集(朱淑真诗词传)》内容介绍:朱淑真的《断肠集》诗词,表现的是发自女性内心的感受,描写她敏感心思反映下的无尽的寂寞生活。朱淑真在自己的作品里构建了一个幽、静、深、远的世界,具有女性诗词作品独有的特色。朱淑真的闺中主题,绝大部分是个人生活的反映。她对自然时序非常敏感,每天阴晴晨昏细微的变化,都牵系着她的感情脉动,都在她心灵世界投下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影像。

我们品读她那些清丽婉转的文字,还原她的音容笑貌和气质仪态,理解和把握那一颗充满爱的激情和幻想的宋代红颜之心,体味那种深入骨髓的断肠之痛。断肠之痛,如同独自伫立于一场漫天大火焚烧过后的荒野之上,四面扑来的是无言的凄凉与孤独,一种绝望与颓败的气息。

她的创作成就虽不能与号称“一代词宗”的李清照并驾齐驱,但其文字才情更接近现代都市的小资气息,甚至更具“小女人”情结。本书作者极具文采,以优美的文字,翔实的考证,使得全篇文字富有诗意,又不流于辞藻的堆砌,让读者在品读美文的同时,对朱淑真这样一位富有才情的小女子产生我见犹怜的同情与共鸣。

《闲品断肠集(朱淑真诗词传)》的作者是孟斜阳。

目录

引:绝代妖娆——一位宋代红颜的深情与挚爱

一、春天里,怀念那个穿淡红衫子的少女

二、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快乐的诗词文字游戏

三、初合双鬟学画眉——有一种心事只能告诉月亮

四、小院湘帘闲不卷——如果爱上了一个人,就是烦恼的开始

五、一轩潇洒正东偏——一场风花雪月的朦胧往事

六、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那一刻,天地间只有两个人

七、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一个人的七夕节

八、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一种惆怅,一段情殇

九、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我的心里下着雨

十、天易见,见伊难——当你孤单会想起谁

十一、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痛

十二、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秋天里的寂寞情怀

十三、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八月桂花香里的寂寞往事

十四、谁剪飞花六出尖——冬天关于雪的记忆

十五、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红颜一生似梅花

十六、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好梦难圆,愁绪万千

十七、雪压庭春,香浮苑月——梨花影里的美丽哀愁

十八、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家乡与亲人是她心里的根

十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情花有毒

二十、读书论史,观世悯农——一个真实、多面的朱淑真

二十一、宁可抱香枝上老——荆棘鸟在啼血而歌

二十二、荼蘼花开的『末路之美』——醉饮千钟断肠花

试读章节

这首词写的是朱淑真小时候关于正月初六那天的美好记忆。

正月初六,月亮细弯,如一钩新镰。“寒玉’’本是玉石的一种,即常说的翡翠,这里以“寒玉”指代月亮。“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在女孩子眼中,那月牙儿像极了她所穿的三寸凤鞋,像极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弯娥眉。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闹蛾”与“雪柳”都是古代女子的头部饰物,“闹蛾”亦称“夜蛾”、“蛾儿”,是用纸做成的灯蛾。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盛装女子头插闹蛾,发嵌雪柳,以应时节,盖取蛾儿戏火之意。宋范成大《菩萨蛮》词:“留取缕金幡,夜蛾相并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烛龙”又称“烛阴”或“□龙”,是北方民族的原始图腾。“火树”原指凤凰木,因其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被誉为世上色彩最鲜艳的树木之一。这里的“烛龙”和“火树”,指的都是元宵节的灯火。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元宵三五”就是说元宵节,亦即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月亮,原不似初六那般细眉弯弯,所以,说“弯弯曲”,十五当然不如初六了。

在朱淑真的记忆里,正月初六是个快乐而热闹的日子,连元宵节都比不上。那个时候,待字闺中的少女朱淑真脚穿小凤鞋,戴闹蛾,佩雪柳,和姐妹们在灯火辉煌的街头追逐奔跑,在人流中穿梭,争看那街头的烛龙火树,一派无忧无虑的烂漫与天真。

快乐无忧的少女朱淑真当然没有什么断肠可言,时间如果永远停留在那一刻该有多好。

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里也有记载:淑真钱塘人,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

晚清词评家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朱淑真行实略云:

幼警慧,善读书,文章幽艳,工绘事,晓音律。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银勾精楷”的好字,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父官浙西。夫家姓氏失考,似初应礼部试,其后官江南者。淑真从宦,常往来吴越荆楚间。

应当说,朱淑真的父亲是一位钟爱女儿的慈父。在朱淑真的《璇玑图记》一文中,她这样描述:“初,家君宦游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虽重购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停衙,偶于壁间见是图,偿其值,得归遗予。”她讲自己的父亲爱好古玩书画,宦游浙西时发现了珍贵的《璇玑图》就花钱买了下来,回来后送给了女儿。一位父亲对女儿的钟爱之情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也可知朱淑真父亲起初对女儿的诗文才华还是很包容称许的。

尽管朱淑真半生沉浸在无法排解的愁苦中,但童年生活仍像平常人一样充斥着无忧无虑的快乐以及备受家人爱护的幸福。《春园小宴》描述的就是和亲人们在花园中赏花观景宴饮的快活情景。

春园得对赏芳菲,步草粘鞋絮点衣。

万木初阴莺百啭,千花乍拆蝶双飞。

牵情自觉诗毫健,痛饮惟忧酒力微。

穷日追欢欢不足,恨无为计锁斜晖。

朱淑真早慧俊美,从小喜爱诗词。古时,闺中女子是不得随便抛头露面的。难得有家宴设在春天的花园里,她自是开心不已。从诗的开头一句,即可看出朱淑真家教森严的一面。而女孩对花草的情有独钟令朱淑真面对满园春色早心向往之。“步草粘鞋絮点衣”道出了她满心欢喜、轻移莲步踏入春园的第一感觉。用词轻快,化用了杜甫《二月一日》诗中“轻轻柳絮点人衣”的意思为“絮点衣”。“牵情自觉诗毫健”一句,在无形中透露了诗人自负的一面。“穷日追欢欢不足,恨无为计锁斜晖。”在春宴上和亲人们喝酒作诗,直到夕阳西下时她们仍然意犹未尽,恨自己没有办法锁住落日余晖,让时间停滞下来!

朱淑真,这个成长于钱塘湖光山色氤氲中的女子,舒展人性,亲近自然,集天地之灵秀,自幼聪慧好读。待字闺中时就对未来充满憧憬,“水风凉处读文书”,“花下抚琴闲弄曲”,沉浸在风花雪月之中,用生命活力和生花妙笔书写着花样年华里最美丽的优美诗章。对于诗词写作的爱好,她是这样解释的:“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掬水月在手诗序》)。

人们称赞她的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断肠诗集序》)。朱淑真是明代以前女性诗人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被认为是可以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

读过她的这些诗词,我们会禁不住隔着八百多年的时空,怀念起那个穿着淡红衫子的青春欢快的少女。P18-20

序言

孤独,是一朵在寂寞黑夜里盛开出来的花,暗夜里的妖娆。

宋朝是历代文人最向往的朝代之一,那里有江南绮丽的繁华与浮艳,有倚红偎翠,有柳岸断桥,风情无限。这个被诗词书画包围着的充满神秘婉约气息的朝代,想来就让人无限神往。

而在宋朝的晚风中,那个月下抚琴、花前吟诗的女子,便是幽栖居士朱淑真。

她的忧伤静静地幽栖在历史风烟里,与我们已有近千年之隔。而她留给我们的背影,模糊而又苍茫,宛如鸿雁飞过后留下的雪泥鸿爪。

小院深深,烟柳浓浓,她的双眉画得像远山一样浅淡而又悠长,纤纤指尖拨弹着箜篌古筝。孤独哀伤,如同秋后的霜叶,如那轮瘦瘦的秋月。

如果可以让我选择自己生活的朝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宋朝,在幽静婉约的江南定居。斜风中,小雨细细地下着,清晨寒风袭人;或轻烟缥缈,河滩上柳条疏朗,在阳光中摇曳。

……

大意是:

顺治辛卯(即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有一个“云间客”在片石居扶乩。“云间客”应是指经常云游四方的僧道。“扶乩”是一种占卜方法。扶即扶架,乩指卜以问疑,又称扶箕、扶鸾。两人合作以箕插笔,请来神灵在沙盘上划字,以卜吉凶。现在流行于一些学生中间的“笔仙”、“请笔仙”,其起源大概就是扶乩。

一位读书人前来向这位“云间客”卜问自己的吉凶,“云间客”经过一番占卜操作后,请到了一位神灵在乩书说:“这不是你这个凡夫俗子随便可以知道的!”

于是,这位读书人就问仙家从何处而来?乩书回答说:“我小时候原住古钱塘,曾有诗篇号《断肠》。”读书人又问仙家姓什么?于是乩书上又显示:“犹传小字在词场。”读书人不知道《断肠集》是哪位高人所写,听到“儿家”两个字,猜测这个扶乩请来的神灵是个女子。于是他问道:“难道是‘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的钱塘苏小小吗?”乩书回答说:“漫把若兰方淑士。”读书人又问:“是‘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吗?”乩书答道:“须知清照易贞娘,朱颜说与任君详。”读书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南宋才女朱淑真。难怪随问随答间,即吟成一阕《浣溪沙》。于是他随即又拜祝再求珠玉般珍贵的诗词篇章,乩书答道:“转眼已无桃李,又见荼蘼绽蕊。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去矣去矣,叹惜春光似水。”说完后,那乩就不动了。

有的人怀疑是那个“云间客”故弄玄虚,有的说那个“云间客”根本就不识字,是个文盲,只知道扶乩。

这个传说反映了朱淑真诗词所具有的影响力。

书评(媒体评论)

文章幽绝,才色娟丽。实闺阁所罕见者。(明·田艺蘅《断肠词·纪略》)

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可亚于易安。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坛丛话》)

淑真词以情胜,凄绝芊绵,除李易安外,无出其右者。(清·陈廷焯《云韶集》)

淑真词,绵渺婉约,极合风人之旨。(清·周庆云《历代两浙词人小传》)

出笔明畅而少深思。(清·陆昶评选《历朝名媛诗词》)

其诗浅弱,不脱闺阁之习,世以沦落哀之,故得传于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剐集类存目·断肠集二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