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中国艺术史上,岭南艺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20世纪中,岭南艺术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观念以及务实、开放、创新等特点,聚中原文化之精华,酿岭南传统之琼浆,纳四海五洲之风尚,融中西文化之精神,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经济及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书稿从潮汕文化视域下的潮剧音乐发展状况出发,对五百年来潮剧音乐源流、20世纪潮剧音乐名选段、名艺人作了梳理,兼及对潮剧音乐等传统文化演进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关联的探究,一方面是学术史料存证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活化历史的书写实践。书稿语言朴实,立论鲜明,深入浅出,配以图片,引人入胜,致力于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是了解五百多年来潮剧音乐发展的简明读本。 作者简介 董学民 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开设《基本乐理与视听练耳》《潮汕音乐研究》《钢琴艺术》等课程。主持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广东潮剧音频视频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青年课题《潮剧音乐对潮汕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应用》,参加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音乐类核心或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潮汕地域文化与潮剧 第一节 潮汕历史沿革 第二节 潮汕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潮汕经济、文化环境对潮剧的影响 第四节 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对潮剧的影响 第五节 潮剧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天然依存 第二章 潮剧戏文古本及音乐的形成 第一节 潮腔、潮调 第二节 潮剧对当地其他民间音乐的吸收 第三节 潮剧对其他戏曲音乐的吸收 第四节 潮剧对佛教音乐的吸收、融合 第三章 清末民初潮剧音乐的发展 第一节 1860年汕头开埠后的影响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潮剧戏班 第三节 潮剧对板腔体剧种音乐的吸收 第四节 潮剧早期板腔体的形成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潮剧剧目开拓及艺人的贡献 第一节 潮剧剧目的开拓 第二节 潮剧艺人的贡献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潮剧音乐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的潮剧音乐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的潮剧改革 第二节 潮剧艺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专业潮剧团、潮剧院的建立及艺术活动 第四节 潮剧声腔的改革 第五节 潮剧传统剧目的整理、移植与新剧目创作 第六节 戏曲音乐理论的发展 第六章 “文革”时期(1966—1976)的潮剧音乐 第一节 “文革”时期的文艺政策及影响 第二节 “文革”时期潮剧移植的“样板戏”剧目 第七章 “文革”结束后至20世纪末的潮剧音乐 第一节 文艺政策调整及潮剧的新发展 第二节 “文革”结束后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装潮剧创作 第三节 潮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戏创作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潮剧音乐理论的新发展 第八章 潮剧的传播 第一节 潮剧传播概说 第二节 潮剧在香港及东南亚的传播 第三节 香港潮剧表演团体演出的剧目 第四节 新加坡各团体演出的潮剧剧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