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故事背景设定在了一个高度数字网络化的世界里。那里的居民被按照财富、年龄等被划分在ABC三个不同等级区域里居住。人们逐渐忘记了过去,纸质出版物几乎绝迹,每个人都依靠网络科技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要。主人公罗伯为超网公司工作,该公司一手遮天,高价收购市面上的每一种印刷品并在将其数字化后销毁,公司声称所有的书都可以被所有人在网上免费获得。罗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接触到了一个反抗组织,其成员都是爱书之人,在他们的影响下,罗伯逐渐醒悟,并且加入该组织一同拯救纸质书。
1.本书荣获德国广播电台青少年七部读本奖等多项德国重量级图书大奖,《西德意志报》等主流媒体盛赞推荐,被选为德国中学推荐的课外读物,故事性与教育性并重。
2.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人重新审视当今网络时代下实体书的魅力,领悟勇气的力量和爱的可贵。
3.作者马丁·薛伯乐是德国备受赞誉的小说作家,多次受邀在世界各地举办演讲,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销往世界各地。"
长话短说:印刷出版的读物,读者越来越少。没有人想要付钱给网络新闻这样的媒体,而超网上的信息是免费的!随时随地都可阅读。
早先我的父母在计算机机房的抽屉里还留有几份旧报纸,我开始当图书经纪员的时候,父亲把这些纸张给了我,让我上交诺莫斯。诺莫斯把这些报纸继续传递到报纸部门。用这些报纸得到的奖金,我们清偿了新买的滋味锭柜格的贷款。
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看着这些页面,心里在想:谁有这么多的工夫自愿写这么多文字?而且还每天做!人们为什么要掏钱买这些?难怪出版社都破产了。
亚尼和我一言不发地在黑暗中站了几分钟,我试着从混杂的声音中,分辨出凡妮的声音。
“这个和大爆炸有什么关系?”我问。
“我们有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能够得到超网巨擘计划的信息。”亚尼说。我很清楚,问他这个是没有用的。
“你有兴趣来我的书店里转一转吗?也许能够排解你的情绪。”
“你卖些什么东西?”我问。
亚尼按下开关,灯亮了。我们站在一个像大厅那么大的地方,有错综复杂的隔间,大约五米高的天花板。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书架,每个书架都从地板延伸进天花板。架子上所有的空间都装满了书籍。扫描股份有限公司一定愿意用天价把这些书买下来!我对自己脑中冒出来的想法感到可耻,不敢把它说出来。
“很早以前我在 A 区第一基地的书店,是有名的书店之一。”亚尼说。
“你曾经是书商?”
“战争之前,我有一家书店,在我的家乡那个城市的南边。然后越来越多的顾客告诉我,超网上的书应有尽有,都是免费的。留下来的顾客对我的照顾一直延续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所有的知识给所有的人!不论何时!完全免费!”我想都没有想,就脱口而出。没办法,这个口号已经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
“书我不卖了,反正也没有新书出版。我现在出借这些书,你看到的是这座城市中,最后一个图书馆。”
“一个秘密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