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以公务员群体为切入点,对互联网平台上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做了系统研究,试图厘清互联网影响下政策系统运行机理。 本书首先按照公共政策过程理论设计了论述框架,以多源流分析等理论为基本工具,详细分析了中国公共政策议题提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终结等不同阶段互联网对政策各要素产生的影响。其次,基于公务员的调研访谈,探讨了网络条件下,政策系统中不同因素对政策的不同作用。通过对三个区域性典型政策案例的剖析,系统论证了在不同政策阶段,政策系统中不同要素对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影响权重。最后,设计了符合中国当前政府运行实际状况的互联网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框架。参照托马斯的政府决策模型,将当前中国互联网影响下的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状况分为五种模式,不同层级的政策、不同的政策环境适用不同的公共政策参与模式。 作者简介 朱世欣,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河南省智库联盟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智库建设、公共危机管理、区域发展等。主持“社会政治稳定与当前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等省级课题,发表论文《构建政府职能转变评估体系的思考》等。参与河南省特色乡镇、民营企业、县域经济、航空港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等多项政策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起源 1.2 相关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互联网影响下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与出路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2.2 公众参与理论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政策建构阶段 3.1 互联网平台与问题流 3.2 互联网平台与政策流 3.3 互联网平台与政治流 3.4 政策之窗的开启 3.5 案例分析:政策问题提出——网络公众参与的有限性 4 政策制定阶段 4.1 政策制定中的互联网环境 4.2 政策制定中的备方参与者 4.3 适合网络公众参与的政策类型分析 4.4 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政策合法化的导向 5 政策执行阶段 5.1 网络技术改造政策执行要素 5.2 网络监督改变政策执行环境 5.3 网络问责保障政策执行效果 5.4 案例分析:政策执行——以政策质量为导向 6 公共政策评估与终结 6.1 网络公众参与影响政策评估 6.2 网络公众参与影响政策终结 6.3 案例分析:公共政策评估和终结——以政策能力提升为导向 7 结语:互联网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理念和出路 7.1 互联网已经构筑起公众参与新平台 7.2 执政者必须正视公众参与的新要求 7.3 网络公众参与的思考与探索 附录 附录1 访谈对象情况表(公务员) 附录2 结构式访谈大纲 附录3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决策过程 参考文献 导语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也给公共管理活动带来新的变化因子。随着互联网影响的日渐扩大,学者们在不断探讨其对中国公共政策的影响,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多重层面的分析和解读。 本书以调研访谈为基本研究方法,按照公共政策过程理论设计了论述框架,以多源流分析等理论为基本工具,详细分析中国公共政策议题提出、方案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终结等不同阶段互联网对政策各种要素产生的影响,再根据对公务员的调研访谈,探讨现实网络条件下公众参与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