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市场通史(三卷本)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吴承明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作者介绍

吴承明(1917-2011),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20世纪四十年代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和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46年获该校经济学硕士学位。主要著有《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等。与许涤新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出版后被大量引用,获199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郭沫若历史学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与董志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获第五届(2004)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陈争平,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近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近代卷)。

龙登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博士,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制度变迁、华人华侨等研究。

李埏(1914-2008),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创建者、博士生导师。早年受业于张荫麟、吴晗、钱穆、陈寅恪等史学大师,毕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对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商品经济史研究尤为深入。

李伯重,国际著名经济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方面研究。毕业于厦门大学,师从社会经济史和明清史专家傅衣凌。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讲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主要著有《新史观 新视野 新历史》、《火枪与账簿》、《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等。

邓亦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清代经济史。

前言

二十个春秋终成史

——《中国市场通史》成书记

《中国市场通史》从创意到成书,已经历近二十个春秋了。

20多年前,李伯重、陈争平、龙登高先后来到清华大学。几位都是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汇集到了一起,都想为这个学科的发展做点事。改革开放后,市场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头等大事,而市场在中国并非现在才有的新事物。在改革开放以前,市场被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中国市场的发展史研究在史学界也成为一个“敏感地带”。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在现实中仍然没有“脱敏”,但在以吴承明先生、李埏先生、方行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经济史学家的倡导、引领和示范下,中国市场史研究悄然兴起。在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1980-2000)中,无论是在理论探索、史料收集和专题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此情况下,编写一部中国市场通史的工作,也逐渐提到了日程上。

2003年李伯重和一位出版界的人士对此进行了商讨,初步确定了这部通史的写作宗旨和框架,希望这本通史能够有新意,不落一般通史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窠臼。由于这本计划中的市场通史涉及时间长久,内容丰富,要达到预期的目的,仅只依靠几个人的努力,肯定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李伯重去找吴承明先生,请他出面担纲,进行指导,并凭借他在学界的崇高威望,组织国内经济史学界中术业有专攻的中青年学者,分工合作,完成此项工作。吴老出于对经济史学科的责任感和对后辈学者的厚爱,同意了这一请求。由于吴老的工作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而且经济所一直是我国经济史研究的中心,因此这项工作的承担单位,自然非经济所莫属。此外,进行这项工作,还需相当的课题经费,由经济所出面申请,也最为合适。

2004年,成立了吴承明先生领衔、刘兰兮具体主持的“中国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研究”课题组,次年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预定此项目的最终成果即为三卷本的《中国市场通史》。随后在清华大学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确定“跨越断代,团队合作,突出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本项目研究工作的主要特色。2011年吴老仙逝后,时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的刘兰兮因为所务工作繁忙,恐怕影响项目的进行,于是上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改由陈争平主持此课题,获得规划办批准。此后经过参加本项目工作的主要成员协商,本书三卷的主编分别为第1卷李埏、龙登高,第2卷李伯重、邓亦兵,第3卷陈争平。全书的主编为吴承明、陈争平。这一期间,有些团队成员退出,也有一些新秀加入,终于完成了这项耗日持久的学术工程。本项目研究多个专题,如汉宋间农村市场形态的变化与发展、唐宋城镇市场的革命性变化、明清时期生产要素市场、明清时期全国市场的形成、近代外内贸联动发展、中国物流方式的近代变革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大宗商品流转模式与价格结构变化等属于学术拓荒性质的研究,有较大创新意义。因为中国市场史诸多专题深入研究成果皆可成为大部头学术专著,而我们这个3卷本《中国市场通史》还不得不用有限的篇幅顾及通史的架构,所以在一些专题上还只是一般性描述。最令人遗憾的是,吴老的仙逝使我们痛失能够对两千多年中国城乡市场发展变化进行系统总结的大家。遗憾的弥补期待着以后进一步的市场史学术研究。

刘兰兮教授组织课题早期工作,推进了这项学术工程;资深出版策划、东方出版中心张爱民编审慧眼识珠,主动安排出版计划,并不惮其繁地时加督促,责任编辑黄驰甘于寂寞,认真校核相关文献资料,使本书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出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邢菁华博士协调联系与校对事务,谨此一并致谢!

一部市场史,三代学人薪火相传。谨以此书告慰吴承明先生、李埏先生、方行先生等经济史学前辈,并希望启发学界同仁尤其是青年贤俊共同努力,继长增高。

本书编委会

目录

第一卷目录

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代序)

绪论

第一章 市场的初兴:战国秦汉时期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市场的曲折演进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货币与商业

第四章 宋代经济制度变革与政府角色

第五章 宋代城乡市场网络

第六章 宋代文化娱乐市场与服务业

第七章 宋代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

第八章 宋元货币与资本

第九章 宋元对外贸易

第十章 余论:传统市场的特征与演进趋势

第二卷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市场体系

第二章 国内商贸网络

第三章 要素市场

第四章 全国市场的形成

第五章 海外市场

第六章 市场发展趋势

第三卷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第二章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乡市场的影响

第三章 货币与金融市场的变化

第四章 中国物流方式的近代变革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第五章 国内市场的扩大及近代商流机制的发展

第六章 近代农村市场的变迁

结语

内容简介

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研究”(编号:05AJL004)的最终研究成果。

全书采用宽阔视域、长期角度和崭新方法,对中国城乡市场在过去2500年中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研究,较为系统、完整、立体地展现中国市场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活动及其规律,探讨中国市场长期变动规律及其与社会、文化、经济等主要因素的相互关联,勾画出中国历史上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的真实面貌。

全书共三卷,上卷论述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市场史,中卷论述明至清中期的市场史,下卷论述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市场史。

产品特色

7773f3f455ee729c.jpg

内容推荐
本套书是一套完整、系统、立体地展现中国市场自先秦到民国时期的活动及其规律, 对过去两千五百年来中国市场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第一次作出全面的总结性的专题通史著作。全套书共160万字, 分为第1卷 (先秦至宋元)、第2卷 (明至清中叶)、第3卷 (晚清至民国), 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 历述各代城乡市场的演变, 对城乡各类市场的特点及其社会根源和历史演进趋势条分析, 系统而清晰地勾画中国历史上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的真实面貌, 揭示出中国两千五百多年城乡市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