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有情亦有爱
分类
作者 彭盛友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收入作者各时期创作的作品120余篇(首)。全书分六个单元。一、旅途感悟27篇,杂文小品。二、旅途撷英37篇,游记、随笔,杂谈、小说等。所见所闻所想。三、旅途访友8篇。人物通讯。四、旅途写真9篇。新闻通讯,紧扣工作实际,反映重大事件。五、旅途探素20篇。系作者各时期工作论文。六、旅途吟唱23首诗歌。
作者简介
彭盛友,1959年1月出生,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大学学历。当过教师、公务员,做过企业管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武夷山美丽传说》。
目录
旅途评谭
让读书绿洲满中华
破除陈规陋“格
学步鑫生东山再起
人口统计工作马虎不得
下乡务必“沉”到底
调整产业结构不要放弃优势
“身体力行”与“事必躬亲
教师自身也要努力
“简练”与“准确
农村学生要学农
劳动教育不可少
发书过多学生苦
旧课本可以再利用
试卷何其多,学校要抵制
不是为了赚钱
劝君学学登徒子
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
放弃也是一种坚强
强者归来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一样加工两样情
男人有泪也宜弹
莫让伤心“伤”了心
旅途撷英
我爱武夷山
灵栖洞府别样天
涌动的韵律
狮城圣诞味正浓
公路变成飞机跑道
山水画廊——黄岗山大峡谷
大安源写意
冬雷震天
品岁月
追求悠闲
人生,向往宁静
蝴蝶
妈妈,让我抱抱你
临行密密缝
顶针,母亲一生的“戒指
怀想妈妈粽子香
乡村的泥土
篱笆青青
把文字举过头顶
每天多读一点书
生命如花开花谢
总有扇为你开
高墙上的灯光
到此般般放下
掌纹
家有贤妻身无忧
“该打
碰撞
黄老师喝茶的故事
卖苹果的王二嫂
狸猫现场会
“?”“!”的妙用
巧易词序痛斥慈禧
寻“花”问“柳”亦风流
苏家有小女并非嫁秦郎
从“洗耳”说到许由辞天下
因为你,我爱上了“爬格子
珍惜——汶川地震七天祭
洒脱一些过得好(外二章)
词语也会讲故事——《词语故实》前记
与诗邂逅
旅途访友
心血育出冠军花——记全国优秀教师翁保爱
为了每个花蕾都绽放——记全国优秀教师韩芝秀
洒满校园都是爱——记武夷山市五夫毛厂小学吴炳文老师
“老师——妈妈
张金生让房办学二十四载倾心助学众人夸
江文荣掏腰包贴民师为教育尽绵力
“老马”——记武夷山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杨锦堂同志
九曲泛舟伴君游——记武夷山竹筏总公司排工王文选
踏平坎坷成大道——记武夷山市木刷厂厂长杨美更
旅途写真
武夷山今朝更妖娆——武夷山创建全国文明旅游区纪实
强管理重保护美环境保安全——武夷山让游客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武夷山加快文明旅游区建设步伐
扣紧经济中心加强旅游宣传
武夷山市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落实“条例”转换机制
发挥本地优势开放德育课堂
经典培育综合实践——武夷山古汉城德育基地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全力以赴抗洪灾——武夷山监狱抗击“6·19”洪灾纪实
旅途探索
建立新的师范教育体系的设想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探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写人物“脸色”的艺术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作用
语感培养——语文素质教育的呼唤
在快乐学习中培养素质——试论愉快教育在语文新课改中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浅谈语文兴趣的培养
履职尽责,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如何服务“招拍挂
如何防止土地出让金缴纳逾期
如何设置土地拍卖保留价
挂牌出让当从严
招拍挂后勿留管理“真空
词义演变范例四则
词义演变,让汉语充满生机和活力
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是同一个字吗
“从流飘荡”应作“沿江飘荡”解——兼与陈同友老师商榷
旅途吟唱
乡情(外二首)
思乡的歌
故乡的月亮
千万次的呼唤
家的感觉(外一首)
一封家书
在雨夜,怀想远方的妻
想你的心——致爱人(外二首)
因为有了你——致女儿
静静地想你
跨越斑马线
忘记
雨中(外二首)
雪花
月光
跌落的思恋(外一首)
飞着的梦
命运(外一首)
行走
依然
把自己还给自己
咏荆轲
春天
后记
序言
盛友将自己的文章整理结集,交出版社付梓前,请我
为他的文集作序。盛情难却,我欣然应允。
我长盛友六岁,就称他老弟吧!我认识盛友老弟有二十
五年啦!那时我在武夷山市政府供职,他是文明办的头,我
对他的印象很好——农家子弟,大学毕业,为人直率,质
朴到身上不时地散发出泥土的气息。那会儿,他时常会拿
着申请向我要些工作经费。盛友向来工作勤勉,扎实有效
,虽然市财政并不宽裕,但是他每次来要钱,我都会想办
法挤些经费给他。他也用心,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挖掘各
方潜力,协调各方力量,把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搞得有
声有色,连续获得全省卫生城市、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
城市以及全国文明景区等称号。盛友从一个乡镇中学语文
教师一路走来,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很是
出色。这一点,我们也可从他的这本文集中略窥一二。
人在旅途,人生其实就是一次旅行。旅程,就是人生
的经历;旅途上异彩纷呈的风景,就是人生丰富多彩的内
涵。盛友将这本文集分成旅途评谭、旅途撷英、旅途访友
、旅途写真、旅途探索、旅途吟唱六个单元,也算是用心
恰切的。一是旅途评谭。杂文小品属褒扬正气,针砭时弊
,有感而发。二是旅途撷英。有游记、随笔、杂谈、小说
等,写作者所见所闻所想,无拘无束,信笔由缰。三是旅
途访友。即人物通讯。颂扬典型人物,真人真事真情。四
是旅途写真。新闻通讯,紧扣工作实际,反映重大事件。
五是旅途探索。系作者各时期工作论文,思考探素,开拓
创新。六是旅途吟唱。系诗歌,思亲思乡,摹景状物,表
达真情,直抒胸臆。全书所收录120余篇作品,文风朴实,
文字鲜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
、可读性。透过文集,我们看到的更是作者务实的态度,
勤勉的作风,丰富的经历,豁达的人生。
盛友将自己的文集名为《岁月有情亦有爱》,也是颇
具匠心的。其实,岁月哪有什么情?岁月匆匆,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就这么了无声息,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记得昨天还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们,今天怎么就突
然变得老态龙钟,老气横秋了呢?岁月匆匆,步履也匆匆。
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从接受启蒙教育到进入高等学府
,从教员到公务员,从普通教师到领导干部,无论顺也罢
,逆也罢,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卑微也罢,显贵也罢;
无论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到头来终须舍弃,终须放下
。有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岁月无情啊!盛友怎么又
把这无情的岁月,说成有情,还有爱呢?仔细想想,也很有
理。岁月无欺,人人皆然。而不同的人生,在相同的岁月
里,人们所经历的旅途,所上演的脚本,扮演的角色是迥
然各异的。当然,他们所演绎出来的结局也是万花筒般的
——有风雨雷电,有阴晴圆缺,有波澜起伏,有爱恨情仇
。从这个意义上说,被承载人生的岁月,就又变得多姿多
彩,斑驳陆离而又有情有爱起来。说来也是,一甲子的人
生旅途,无论是晴朗的清晨,还是晦暗的黄昏,几十年风
风雨雨的浸染和洗礼,让我们变得更成熟了,更淡定了,
更懂得爱了。盛友老弟文集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样一
种情怀——也无风雨也无睛,剩下的只有爱:爱家乡、爱
草木、爱泥土,爱母亲、爱妻子、爱女儿,爱他所爱的一
切人和事。原来,岁月有无情爱,并不是由岁月来决定的
,而是由这饱经岁月沧桑的人来决定的。盛友心里满是情
爱,他笔端间流淌出来的也是满满的温暖,满满的情爱。
我以为,凡是喜读书、爱文字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
的人。在当今这个充溢着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读书的人不
多,写书出书的人就更少。出书是件很劳心劳力的事,且
不说笔耕的辛劳,单是选择出版社,出版社三审三校,出
版印刷等,哪一件不是费神费力的活?盛友说,他出这本文
集,没有任何功利性质,既不图名,更不谋利,他要表达
的依然是一种情怀——对岁月、对往事的一种缅怀和纪念
。这种劳神劳力的买卖,如果没有朴实纯真、没有善良本
性、没有淡泊名利,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盛友做到了,难
能可贵,可敬可佩!
我花了五个夜晚的时间,读了盛友老弟的百十篇文章
,深深地被他的善良和挚爱所感动!只是因为我的文学水平
有限,无法逐篇评论点赞。然而,我觉得他写的那些杂文
,目光犀利,观点鲜明,文风成稳,直言不讳,充满着正
能量和社会责任感。他写母亲、写妻儿的那些文章,真情
流露,感人至深!还有那些写家乡、写山水、写人物的作品
,也是发自内心,充满情感,倾注着他对那片山水、那片
土地、那些友人的深厚情感、满腔挚爱,每一篇都是他心
血凝固的诗行。
这年头,要写本让人喜闻乐见的畅销书,简直比登天
还难。盛友老弟的这本书,不大可能让人喜闻乐见,也不
大可能成为畅销书。但盛友的这本书,有趣有益,有情有
爱,全部的文字都注满了他的情感,他的挚爱。书中没有
拒人千里之外的空洞说教,也没有口无遮拦的荤黄段子,
更没有貌似诲人不倦而又令人生厌的心灵鸡汤,有的只是
温暖鲜活的、
导语
《教师自身也要努力》《农村学生要学农》《劳动教育不可少》《发书过多学生苦》《旧课本可以再利用》《试卷何其多,学校要抵制》《不是为了赚钱》《劝君学学登徒子》……该书收入作者各时期创作的作品120余篇(首)。
后记
从十多年前开始,就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够把自己
这么多年来所写的一些文字结成一本集子出版,但由于各
种原因,却把这件事情一拖再拖。现在这个愿望就要实现
了,心里很是高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自己就从风华少年步
入人生花甲。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听的很多,看的很多,
经历的也很多。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波波折折,一路的
风景,有精彩,也有平庸。坚强过,懦弱过;幸运过,倒
霉过;成功过,失败过。甜酸苦辣,五味杂陈。随着岁月
的流逝,所有的见闻,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故事都将湮没
在流逝的时光隧道里。怎样才能把这些存留在记忆中的见
闻、经历和故事储存下来?我觉得唯有文字。人可以老去,
记忆可以消褪,而记录着你的见闻、你的经历、你的故事
的那些文字,虽然星星点点,只鳞片爪,一旦把它连缀起
来,成篇,成章,成集,却可以让你的记忆鲜活灵动起来
,让你感怀往日往事,找回青春岁月。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坦率地说,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文字的人。人生几十年
倏忽而过,虽然经历过坎坷、悲伤、跌落,但是,对于生
活,我依然充满热情,满怀挚爱,每天都会因为许多人和
事心生欢喜,总会把这些让我感动和喜欢的事物用文字记
录下来。
看见一朵山野小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也许它卑微渺小
,却从不放弃彰显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无论阴晴雨雾,依
然不管不顾地灿烂绽放,让看见它的我心生欢喜。在感慨
花儿顽强生长、无所畏惧之余,或许,还会想起吴越王寄
王妃书信中那句满怀深情温暖千年的话:“陌上花开,可
缓缓归矣。”于是,我得把它写下来。
看见一只蝴蝶,从我眼前翩然飞过,它的美丽让人眩
目,我以为蝴蝶的每一次飞翔都是一次舞蹈。它是美丽的
使者,生命的精灵。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舞
者,面对生活,或许我们也应该像蝴蝶一样,飘舞一次,
美丽一次。赶快,我得把它记下来。
看见天蓝得透亮、深邃,蓝天下的万物在阳光的照耀
下生机盎然,天空的蓝,正是我最喜整的颜色,心里便生
出莫名的感动,满满的快意,我非得把它记下。
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美食的香醇,华服的绚
烂,更喜欢文字给精神带来的愉悦。工作几十年,经历过
许多单位,也换过许多岗位,无论多么忙碌,也无论多么
痛苦,我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也从未放弃记录。工作之余
,掸去身上的尘土,摒弃心中的浮躁,让心归于宁静,把
那些美好事、不平事、难忘事,一一记下。把自己的所思
所想、所感所悟,诉诸笔端,留于纸上。无眠之夜,燃一
束心香,让文字与心灵来一次亲呢的对话,独自陶醉在空
旷辽远的寂静中,从华灯初上到万籁俱寂,从月出东山到
勾月西沉,从红衣少年到秋霜初见。叙时光如水,诉岁月
成灰。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于是,一行行鲜活的文字从
笔尖缓缓流出,一页页充满情感的文稿渐渐叠起。集腋成
裘,跬步千里。于是,便有了我的文字和文章,我的柴米
油盐、甜酸苦咸,我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于是,便有
了我的文集——(《岁月有情亦有爱》。妙哉!幸哉!
游子走出半生,归来仍似少年。人言岁月无情,我道
岁月友爱!
这本集子的出版,得到了妻子、女儿的全力支持,更
得到了不少友人的帮助。我的老领导、老大哥、中国作家
协会会员陈祥龙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武夷学院艺术系副
教授、书法家甘志斗先生百忙中为本书题写书名。武夷学
院副教授陈秋荣,作家王长青,朋友徐少明、袁仁荣、衷
锦泉也给予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
免。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彭盛友
2018年12月6日于武夷山
精彩页
让读书绿洲满中华
福建省石狮市有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叫蔡友谋,他富了以后,购进数万册书,办起了远近闻名的“绿洲读书社”,引导青年多读书、读好书,读书风气日盛。这是非常有见识,非常值得称道的。
然而当今社会上也存在这种现象:1994年,全国2500多个公共图书馆中,有80()多家全年没有购进一本新书,有近1000家全年购书不足百本。全国公用图书馆购书每年以100万册的速度递减。家庭买书的情况如何呢?据有关部门抽查:去年家庭用于购书方面的支出100元以上的占2%,50—100元的占12%,50元以下的占20%,全年购书10元左右的占20%,有差不多40%的家庭全年没花一分钱买书。去年全国人均购书支出为8分钱,还买不到一根冰棒。另据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9个省(市)、自治区的4854.名青年进行一项调查,发现其中40%的人除课本一类的书以外基本上没有藏书,藏书50册的人仅有36%,500册以上者只有2%。
买书的人少,读书的人则更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市人口有100多万,而颇具实力的广西图书馆原来也只发放2.8万个借书证,而现在已减少到1.9万个;有人对某地区40家乡镇中心文化站进行调查,有近80%的基层文化站没有开办借书业务,有90%的文化站没有阅览室。笔者也曾就某乡镇中学92、93两届初中毕业走上社会的160名学生的读书情况做过调查:毕业后从来没读书的占58.1%,基本上没读书的占30.6%,比较经常读书的仅占11.3%。究其原因:一是没书读,二是没时间读,三是不想读。国家机关部门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表明:有7.0%的人相信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17.6%的人不知道地球与太阳谁绕谁转,61.9%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
这是一种本不该有而又客观存在的现象,也绝对不是一种好现象。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知识;人们越富有知识,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们不能否认从前确实有过目不识丁的大亨,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未来的实业家绝对不是知识的“贫困户”。知识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读书则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均受教育不足5年,每4人中就有一个文盲或半文盲的国度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 “我们不读书!”书籍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只有读好书、多读书,才能不断丰富我们自己,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的素质,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共青团中央坚持多年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上海、天津、四川等地常年组织开展职工读书活动;而今又有专家学者在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提交设立全国读书节的建议案;许多私营企业老板也开始走出挣钱的盲区,越来越渴望知识,越来越重视读书。石狮老板蔡友谋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愿蔡老板的“绿洲读书社”越办越好,更愿全国读书活动蔚然成风。让读书绿洲满中华!
注:有关数据引自中国检察报社五月号《方圆》月刊。 原载福建《人民政坛》1996年第7期
破除陈规陋“格”
《福建日报》3月28日报道了厦门大学破格晋升17位优秀中青年教师为教授、副教授的消息,读来令人振奋。但振奋之余,又觉得有几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笔者认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能否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具备相应职务的任职条件,具备的就可以评聘,反之就不行。厦门大学这17位中青年教师都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且表现突出。按理说,晋升他们为教授、副教授是很正常的,就像女同志生了孩子就自然成了妈妈一样。可现在他们却是“破格晋升”的。 “破”的啥“格”?年龄!因为这些晋升为教授、副教授的中青年教师都在45岁和35岁以下。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常规,这些中青年教师即使成绩突出,也是不能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的,要晋升,就只能“破格”。
年龄本来只能表明一个人生存的年数,它同一个人的学问、能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成正比。可是长期以来,年龄同学历、资历等一样成为约束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格”。这些“格”在不少人的头脑中约定俗成,根深蒂固。要打破这些既定规格的约束,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胆识、勇气,有时还需要冒风险。因此,敢于破格者不多,能够享受“破格”殊荣的更少。这样,许多中青年优秀人才只好望“格”兴叹。更多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则采取消极态度,熬时间、混日子,不求进取。如此陋“格”,何益之有?
让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解放思想,引进激励机制。破掉年龄等陈陋而又毫无意义的“格”,当是题中之意。
原载《福建日报·直言录》1999年5月20日
学步鑫生东山再起
报载,原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1988年元月被免职后,几经风雨,几度探索,如今他又办起了辽宁盘锦阿波罗衬衫总厂,该厂生产的“阿波罗”衬衫在辽宁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连续亏损三年的企业在他的带领下,走出困境,勃发生机。
步鑫生是好样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6: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