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修订版)(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道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王道翻阅众多资料,奔访经年,辗转数地而写就。他以口述人为基点,以人物变迁为经纬,以坚持和冲突、秉性为戏剧点,配以三百多张图片,再现了合肥张家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百年斯文存续脉络及世家之和韵流风,读之一一浮现。本书从家族角度切入,探讨家族核心品质的传承,对家族史的探寻,可看到一个社会转型或裂变的因由。书稿以淮军张家的崛起开篇,接下来每章基本是各个人物的小传,其中尤以“合肥四姐妹”的几个章节最为传奇。 作者简介 王道,苏州作家、学者。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一生恰如三月花》、《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编注)、《过云楼旧影录》、《一生充和》等。 目录 第一章 淮军将领张家崛起 陆英是谁? 秀才张荫谷 长子张树声 李鸿章组军 张家与苏州的“交锋” 张树珊之死 还原文士本色 权力巅峰与政绩 未完的先声 第二章 短暂的张华奎 “清流”狂潮 出色的“教案” “憔悴”的外交 第三章 我们的大大 从扬州冬荣园到合肥龙门巷 寿宁弄的快乐时光 完美的母亲 第四章 一个父亲的传奇 “贵公子”全家出走 乐益女中 私立学校与党派 至情至性,诗样人生 继室韦均一 温暖的父亲 乐益女中纪念册及其他 第五章 张元和:爱在昆曲浪漫时 天生宠女 一介之玉名动上海滩 情定并蒂莲 从上海到台湾 第六章 张允和:风月消磨,春去春来 出生 闹学 女人 难途 昆曲 张允和的新锐思想 第七章 张兆和:三三与二哥 月光泻满了一房 九如巷的汽水和甜酒 新婚生活 两地书 慈让与谦卑 缓缓同行——献在兆和三姐遗像前 第八章 张充和:自有笙歌扶梦归 合肥祖母 古色古香 回家偶记 从乐益到北大 笙歌扶梦 诗情书意走天涯 珍重今生未了缘 寻常家事《仕女图》 归来,归来 第九章 张宗和:《秋灯忆语》悲欢家事 乱世姻缘 苦旅新生 老圩劫难 三十年来是书生 深深的怀念(节选) 第十章 张寅和:低调的诗人 张寅和女儿致张允和的一封信(摘选) 第十一章 张定和:音乐奇才 细作的“张三” 疯狂的音乐人生 最是一曲动人 第十二章 张宇和:走进大自然 朴实的性格 卓著的事业 第十三章 张寰和:最后的守井人 调皮的张家小五 沈从文的小五哥 摄影先锋 乱世婚礼与盛族联姻 低调的校长 第十四章 张宁和:中国交响乐第一指挥 作者手记 寻找一个家族的斯文 九如巷“上课记” 北京“朝拜” 合肥“下乡” 姑苏“寻旧” 张家的“高干干” 源远流长 序言 不知不觉,《流动的斯 文——合肥张家记事》一 书已经出版六年了。这六 年间,人和事都发生了太 多的变化。张家十姐弟中 最后一位姐姐张充和女士 与最后一位弟弟张寰和先 生已经去世,张家二女婿 周有光先生也去世了。合 肥市肥西县张树声故居正 在进行保护性维修;苏州 九如巷张家旧宅也正在进 行翻新,并将和乐益女中 旧址一起被规划为红色基 地;而周有光故居和周有 光图书馆也陆续在常州青 果巷揭幕并开放。这一切 如同张家的文化核心“水”一 样,逝者如斯,没有什么 是不变的。 原本以为,张家文化也 会如历史烟云一样,渐渐 消逝在时间的碎片里。但 没想到的是,借助现代媒 体的传播,张家文化在互 联网时代延续了下来,其 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张家 长子张宗和的日记已经出 版到第二卷了,第三卷和 第四卷也即将出版。张充 和亲笔题写书名的《笙歌 扶梦》也出版了。张家最 小的弟弟张宁和,他的儿 子以兰和妻子从比利时赶 到苏州寻根,和家人团聚 时,没有任何疏远感,真 是天生一家人。在北京的 沈龙朱、沈红听说有亲人 回来了,也是积极联络接 待。张家的文化纽带并没 有因为家庭杂志《水》的 停刊而断裂,大家你来我 往,相互关照,以无形的 网络彼此联结着。 在这期间,在沈家人的 帮助下(尤其是龙朱先生 慷慨提供了精彩手绘图)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友朋从文》一书。应该 说,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张家文化的外延和大 脉络。相信随着新的张家 文献不断被发现,有关张 家的新著也会不断问世。 据我所知,乡贤陈满意兄 正在创作有关张树声的传 记,想必届时会有张家新 的面孔和史料呈现,期待 此书早日出版。 此次《流动的斯文》修 订再版,主要是在保留核 心内容和主要图片的基础 上,对内容加以精简,将 上下册合二为一,希望喜 欢它的读者能携带更方便 ,阅读更轻松。从关注张 家文化至今,不觉已十余 年,有些行为已经成为我 的一种习惯。譬如,市场 上新出现有关张家的史料 ,我总会不自觉地关注或 收藏,朋友们知道后也会 很热心地转告我。有一次 ,我有幸购得意大利汉学 家奥斯基的诗集《练习曲 》,该书有张充和的题签 和亲笔修改的痕迹,期待 有机会能进一步呈现给同 好。还有,我收藏了一幅 张充和于1961年在美国画 的山水图,画角落款“试新 纸”,可见张充和对绘画选 纸非常讲究。这幅画明显 带有明四家的风格,山水 淡雅,人物闲逸,构图脱 俗,从中亦可见张充和在 绘画时的心境。据我所知 ,此时的张充和正处于经 济窘迫时期,甚至有过“鬻 画”记录。她对绘画要求很 严,凡是认为画得不好的 ,就会随手扔掉。而张充 和的先生傅汉思则不忍心 ,每每从垃圾桶里捡回来 ,还称赞画得蛮好的。这 种场面使我想到了姑苏城 里的《浮生六记》,想到 了阖间城吴趋坊的“举案齐 眉”典故。 如今,人们都在感叹世 道剧变,然而总有些东西 始终不变,甚至显得弥足 珍贵。有一样就是人们的 情感:对亲人的关爱,对 家庭的眷恋,对友情的珍 视,对社会的关注,等等 。总之,我们离不开情和 爱,就如同离不开阳光和 水。就让张家的文化继续 如水潺潺吧,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当年张冀牖自 改名字,不过是想开一扇 小小的窗户迎接光明。乐 益女中就是在这一朴素想 法之下创立的。无论如何 ,张冀牖的朴素想法应该 被记住,乐益女中的历史 更应该被铭记。 王道 庚子年立冬后二日于荆 芥斋 导语 合肥张家,因着张家四姊妹而闻名海内外,至今健在的张充和人虽在美国,但国内一直有着她的传说。四个子女,六个儿子,个个成才,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史上一大奇迹。从身为淮军二号人物的先祖张树声,到为新式教育作出卓越贡献的张冀牗,再到四女六子个个成才的“和”字辈子女,斯文便如同张家的家庭杂志《水》一样脉脉流动。张家的家族史,也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大历史的变迁浓缩。作者王道历时数年,奔访各地,成就此书,以生动的细节、翔实的史料、珍贵的老照片、平和的语言,讲述百年家族的斯文存续与和韵流风。 精彩页 第一章 淮军将领张家崛起陆英是谁? 扬州女子陆英嫁到合肥张家不是偶然。陆英祖籍不在扬州,在安徽合肥。她的身世紧密地与晚清政坛的圈子联系着。在某一年,她的父亲陆静溪从合肥迁居扬州,因为他做了盐宫。 时值晚清,扬州陆家深知张氏家族的鼎盛。陆英的未婚夫叫张武龄,他的祖父张树声,曾官居直隶总督(代理)。合肥与扬州之间,交通以水路为主,有五六百里的样子,这样的距离不禁令人生疑:张家为何舍近求远为长房孙子择偶? 一条比较符合逻辑的线索就是,张树声的夫人姓陆,是合肥本地人,如果她和扬州陆家是一宗的话,就是“亲上加亲”。但截至目前,此说还没有可信的证据支撑,张家后人在面对求证时也难以给出答案。现在张家保存的张华奎书信,从内容中倒是有些端倪,张华奎携家眷从合肥出发去四川任职,在途中致信堂兄,其中提及“三婶母赴扬办理七妹喜事,系伯纪弟与胡瑞五同往,静溪在扬亦可就近照料,似可无虞也”。当时张华奎刚刚收养了从别房过继来的儿子张武龄(张冀牖),这一年是光绪十五年(1889)。信中提到的“扬州静溪”想必即是陆静溪了。如果这条线索成立,也就解开了张陆两家舍近求远的姻亲之谜。 但还有一条线索值得关注,有文章声称:陆静溪的夫人系李鸿章侄女,即李鸿章四弟李蕴章之女。而张树声早年与李鸿章戎马相伴、生死相交,他的一个儿子就迎娶了李蕴章的女儿识修(识修还收养了后来的张家四兰之一张充和)。如此一来,张家再次迎娶陆家的女儿,更是“亲上加亲”的好姻缘。 扬州学者韦明铧曾就此事做过调查,记述陆家母亲是李蕴章女儿,并且陆家的住宅冬荣园正是买自合肥张家。一这样一来。似乎张家与陆家结亲更是理所当然了。只是这一线索也遭到了质疑。大致意思是李蕴章四女儿嫁给了张树声的儿子张华轸,后来还收养了张充和,“或许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这名李鸿章的侄女,才以讹传讹地被误认为是陆英的嫡号”“笔者查阅有关李蕴章家族的柜关资料,李蕴章共有八个子女,除了第三个女儿早天外,其他的七名女婿中没有姓陆,他们的相关信息也与扬州陆英的父亲陆静溪不符”。 这桩悬案留待以后慢慢解析,不管如何,要知道张树声的发迹及张家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李鸿章的乡情观念。 秀才张荫谷 合肥当地有首民谣《十杯酒》。在提到李鸿章的同时也提到了张树声,足见两人的地位关系。张允和回忆说:“当时合肥有五大家族,周、李、刘、蒯、张,张家敬陪末座,也算得是望族。合肥西乡的田大多是张家的,东乡的田大多是李(李鸿章)家的。刘家后来来到上海办金融,很开明。张家和刘、李两家都有姻亲。” 张树声的父亲张荫谷是一位秀才。“三举不第,重闱待养。遂弃诗书,督家政,孝友任恤,推之族姻里阊,敬爱如一家。”这是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同治十二年(1873)撰写的《张公墓表》中的语句。该文大致介绍了张荫谷的生平和张树声的发迹史。 明朝时期,张荫谷祖上从江西迁居到安徽庐州合肥县。据《张公墓表》称:“至公曾祖讳从周,居周公山。山介大潜、紫蓬二山间.巍然众望.人遂称周公山张氏,族浸以大。”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