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章医学微生物学常用技术
节显微镜的使用
第二节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细菌的特殊结构
第三节细菌不染色检查法
第四节细菌涂片的制备
第五节简单染色法
第六节革兰染色法
第七节细菌特殊结构的检查
第八节细菌大小的测定
第九节微生物计数
第二章细菌的培养与保存方法
节培养基的制备
第二节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第三节细菌的倾注培养和平板菌落计数
第四节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
第五节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代谢及影响因素
节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细菌的生化反应
第三节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代谢影响
第四节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第五节噬菌体的特异性溶菌试验
第四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节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变异(L型变异)
第二节鞭毛变异(H-O变异)
第三节光滑型与粗糙型(S-R)菌落变异
第四节细菌的R质粒结合传递
第五节质粒DNA转化试验
第六节细菌耐药性突变
第五章细菌的致病作用
节透明质酸酶扩散试验
第二节外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第三节内毒素检测(鲎试验)
第四节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家兔发热试验)
第五节大肠埃希菌肠毒素试验
第六节荚膜的致病作用(肺炎双球菌小鼠毒力试验)
第六章病原性球菌
节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
第二节病原性球菌血平板培养物的观察
第三节脓汁标本的分离与鉴定
第四节血浆凝固酶试验
第五节细菌的触酶试验
第六节B-内酰胺酶的检测
第七节耐热核酸酶试验
第八节葡萄球菌糖发酵试验
第九节杆菌肽敏感试验
第十节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测定
第十一节肺炎链球菌胆汁溶解试验
第十二节肺炎双球菌小鼠毒力试验
第七章肠道杆菌
节粪便标本中肠道病原菌分离
第二节粪便标本中肠道病原菌初步鉴定
第三节肠道菌生化反应
第四节血清学鉴定
第八章结核杆菌
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第二节抗酸染色法
第三节荧光素染色法
第四节人体结核菌素试验
第五节结核分枝杆菌毒力试验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实验
章免疫学常用技术
节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节小鼠免疫器官解剖学观察
第三节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第四节T细胞、B细胞分离技术
第五节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制备
第六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
第七节小鼠脾细胞的制备
第八节抗原的制备
第九节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效价的测定
第十节抗体纯化技术
第十一节醛化红细胞的制备
第十二节免疫实验的动物模型的制备
第二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测
节小鼠血脑屏障观察
第二节溶菌酶的溶菌作用
第三节碳粒廓清实验
第四节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小吞噬)
第五节墨汁吞噬试验
第六节中性粒细胞杀伤功能测定
第七节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大吞噬)
第八节中性粒细胞移动功能检测
第九节NK细胞活性测定
第十节补体溶血试验
第十一节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150单位测定)
第三章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节凝集反应
第二节沉淀反应
第三节血清溶血素测定
第四节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测定
第五节补体结合试验
第六节中和实验
第四章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节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第二节花环法T细胞CD2分子的检测
第三节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第四节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第五节脾脏B细胞增殖试验
第六节CTL杀伤功能测定
第五章免疫病理反应
节豚鼠速发型过敏反应
第二节青霉素过敏试验
第三节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Arthus现象
第四节豚鼠结核菌素试验
第五节小鼠DNFB试验
第六节小鼠DTH试验
第七节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
第八节链激酶-链道酶皮肤试验
参考文献
附录一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规则
附录二实验室常用器材的处理与消毒灭菌
附录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四常用试剂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