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树的故事(杂草的故事姊妹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理查德·梅比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为《杂草的故事》的姊妹篇,《树的故事》延续了理查德·梅比一贯的轻灵自如的写作方式,探讨了人、自然、历史之间的微妙关系。作者从山毛榉写起,讲述了树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信子、兰花、菌类、鹿、獾等生物的故事。树在工业时代是被疯狂掠夺的自然资源,在近代却变成了帮助人类抵御全球变暖的忠实伙伴,作者通过人类在不同年代对树的不同定位,揭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变迁。
作者简介
理查德·梅比(Richard Mabey),英国博物学作家和主持人,致力于探讨自然和文化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曾任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顾问,2011年被选为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他凭借《吉尔伯特·怀特》荣获1986年惠特布雷德传记奖,畅销作品《植物大英百科全书》荣获大英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免费的食物》《非正式的乡村》《黑暗中的鸣叫》等著作皆获高度评价。他还是《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园艺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来自乡间的明信片》的总撰稿人和制片人。
目录
第一章 特立独行的树
第二章 心中之林
第三章 树墙
第四章 树木的即时效应
第五章 用眼睛去感受
第六章 自然的那一面
第七章 活力山毛榉
第八章 为皇后山毛榉喝彩
序言
1987年10月.一场肆虐
的大风暴侵袭了位于肯特
的一座花园.风势最强时
达到了每小时90英里,此
时,花园里一棵高达38米
的山毛榉被连根拔起,倒
下时戳破了紧邻花园的一
座房子的屋顶。一条断枝
穿破了天花板,跌在地板
上,差一点就砸到了正在
床上休息的屋主,让人心
有余悸。仿佛偌大的树木
王国受到它们无法控制的
力量的驱使,对我们展开
了报复。
大风暴通常被称为“飓风
”,是欧洲西北部近300年
来所遭受的最大的自然灾
害。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过
飓风的人来说,它让他们
意识到大自然的力量异常
强大,令人难以忘怀。短
短五个小时内,它便造成
了价值数百万磅的损失,
吹倒了1500万棵树。塞文
奥克斯损失惨重,肯特郡
诺尔庄园一处大公园损失
了四分之一的老橡树和山
毛榉。查特维尔庄园曾是
温斯顿·丘吉尔爵士的住所
,其周围山顶上呈马蹄状
分布的大片山毛榉瞬间消
失在视野里。用丘吉尔孙
子的话来说,这位曾在危
难时刻守卫英国的伟人如
果看到这些,一定会“悲痛
万分”。
树木遭受了重创,我们
的自满情绪也受到了打击
,对于事物本来秩序的认
知也发生了动摇。这本不
应该发生。树木是动荡世
界中的安全典范,是稳定
与和平的象征。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疯狂掠夺当地
木材的行为已成为历史,
取而代之的是对树木的尊
敬与喜爱之情。我们关爱
树木,培植树木。谢天谢
地,我们成了树木的朋友

我们在当时并不明白,
风暴并非彻头彻尾的“自然”
灾害,而是气候变化的早
期征兆,是我们的过错所
致。当时的我们感到悲伤
、困惑,觉得遭到了背叛
,心中五味杂陈,所有的
心思都花在了应对这些负
面情绪上。对于树木的一
举一动,人们有很多根深
蒂固的假设,这场风暴却
推翻了一切假设。风暴留
下了一片摇摇欲坠、千疮
百孔的老树,吹倒了数以
百万计的正值盛年、得到
了精心栽培和照料的树木
——许多这类树木后来又
活了过来,可此时的它们
已经被风吹得与地面平行
,这颠覆了树木在人们心
目中一贯的形象。当然,
那些经过修整的树便没有
这种机会了。风暴过后,
人们开始了清理和再种植
的浩大工程,这似乎在唆
使大自然再次侮辱我们辛
勤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接
下来的几年里,林业员好
心好意地清理掉英格兰的
东南部那些被吹倒的树,
在那里种上了从苗圃培育
的树苗,可一直以来,那
里还是有成块的空地和一
些发育不良的小树。而离
此地不远处.自然播种的
树木却在这风暴之后的残
址上,依靠自身的力量迅
速成长。没有人指望树木
对自己表达感谢,但是人
们还是惊讶于它们居然不
怀感恩之心,局蘸如此轻
易地摆脱了我们给它们制
定的模板和形象。r
《树的故事》深入思考
了树的形象与构造,这部
简史描述了我们在过去数
千年里为了理解树木、让
它们臣服于我们而构思出
来的关于树木的种种故事
。书中谈到了艺术家创作
的理想形态、森林科学家
制定的信条,以及园林设
计师的时髦设计。谈到了
树木是身份象征,是政治
符号,是和平标志,是投
资,是遗产,是可继承之
物。谈到了我们的一项新
发现——树木在调节气候
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还谈到了我们与树木
的关系不仅深受气候与经
济的影响,还深受文化氛
围的影响。
描绘整个树木家族是一
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我选
择了其中的一种。本书并
非只涉及山毛榉,可它却
贯穿于全书之中,如同某
种棱镜。此举出于个人原
因。在我的生命中,山毛
榉是最重要的一种树。我
出生且成长在奇尔特恩地
区的山毛榉树林里,儿时
便在林子里肆意奔跑。那
时的我似乎总以山毛榉为
伴,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
。在我住了大半辈子的那
座房子的花园里,长着一
棵“不请自来”的山毛榉树。
夏日的午后,我会在树下
摆好桌椅。在露天做功课
。现在我住在东安格利亚
,这里虽然没有野生山毛
榉,但有一棵人工种植的
山毛榉,它生长在隔壁的
花园里,淹没在被政府保
护的栗树和橡树之中。虽
然如此,清晨醒来,我第
一眼就能看到它。如果我
的脑袋在枕头上动一动.
眼前的这些山毛榉也会来
回摇晃,这是窗户上老式
玻璃的折射所致,不过,
山毛榉虬枝盘曲的外形似
乎也能造成这种视觉效果
。从儿时到中年,我对树
木的认识都源自山毛榉这
一柱j种。最后,山毛榉成
了我的部分家具,我名下
的不动产.也成了属于我
的一片林地。
不过,山毛榉既令人尴
尬,也让人着迷。它们颠
覆了人们的认知,拒绝以
强壮且根深蒂固的政治形
象示人。它难以预测.占
有欲强,也容易受到灾害
的影响。它们与树木家族
的其他成员格格不入,没
有人真正理解它们为何如
此与众不同。对于山毛榉
如何在英国落户安家,如
何遍布英国,人们众说纷
纭.甚至产生了各式各样
的偏见。我们试着去理解
山毛榉为何如此矛盾,这
段历程恰好反映了如下事
实:我们还得走上很长一
段路.才能按自己的方式
去改造自然。
接下来是一系列文章,
它们聚焦于山毛榉,探讨
了欧洲树木史上的一些关
导语
本书是文津奖推荐图书《杂草的故事》姊妹篇;
一本关于树木与人类的百科全书;
再现树木与人类文明共生的变迁史;
英国当代博物学复兴浪潮代表作;
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的又一力作;
一部跨越生物、历史、社会的自然文学;
你从未想过,树木可以改变人类文明!
书评(媒体评论)
就像森林本身一样,山
毛榉在许多方面发挥着它
的作用……它引爆了一场树
叶风暴,挟裹着哲学思考
、真知灼见和逸闻趣事,
带领读者开启身心之旅,
而这些都给人类文化留下
了印记。
——《泰晤士报》
精彩页
第一章 特立独行的树
地球能正常运转,离不开这些活着的树木。山毛榉在其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呢?
在远处看,我认不出它是什么树。我必须看清它盘枝错节的树干和树枝,才认得出。从几百米外看,它只不过是芸芸众树中的一部分而已,是一片模糊的绿影。这种树叫作皇后山毛榉,但实际上它很普通,是古山毛榉树的一种。至少从铁器时代起,它就已经生长在伯克姆斯特德伯克姆斯特德是一座位于英国赫特福德郡西部的城市。的废墟上了。从长远看,树木总会消失在时间的尘埃里,即便是欣欣向荣、五彩斑斓的树木也不例外。再走近一点,形态各异的景观尽收眼底:一百米处,我眼中的皇后山毛榉乃独立的个体,是某个树种的一员,是一种易于管理的物体。可在三十米处,我眼中的皇后山毛榉是充满原生态气息的个体,其硕大弯曲的枝干肆意地向外伸张,难以描述,无法掌控。在十几米处,我置身于皇后山毛榉树中,它简直不像是一棵树,倒像由易变的树木构成的墓穴,我与那光泽熠熠的树叶同声共气。这番景象是否比其他景象更真实?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树呢?它会超越我们这些热爱观景的人,好奇的自然学家,抑或是勤劳的伐木工对于树木的想象么?
我打小便常来这片树林。人们叫它“弗瑞斯登山毛榉树林”,这是为了纪念此地一种特别的树——“葱郁山谷中的山毛榉”。这是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其久远的历史与这片树木共生共存。早年间的农民砍伐这些树木做燃料,诺曼人常抢掠此地,而在19世纪的圈地运动中,这片林子几乎凋零殆尽。而今,由于狂风会不合时宜地在奇尔特恩高原上肆虐,越来越多的山毛榉因此进化成一种新的形态——卧式山毛榉。在我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这片林子的山毛榉对我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小时候,它们是我的身高标杆,这些古老而神秘的山毛榉总是能给我安全感。那时的我斗胆为它们取了一系列拟人化的名字:有叫“福斯塔夫福斯塔夫,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性喜插科打诨、吹牛撒谎,虽无道德荣誉观念但也没有坏心肠,是英国文学史上极为经典的喜剧形象。”的,我用这个名字来命名那些低矮、球根状的、充满喜感的山毛榉。顶部有硕大的哥特式小树枝的树,我管它们叫“管风琴”。还有一种山毛榉,两支树枝融合在一起,犹如紧握的双手,我管它们叫“祈愿山毛榉”。有一些山毛榉我没有为它们命名,其树枝就像X光片拍出的人体消化系统一样,杂乱生长。不过,就算它们被吹倒在地,它们看起来似乎依然很幸运:树枝着地,树干贴在泥里,树根像旗杆,又像将要破土的树苗。
皇后山毛榉从未向大风屈服。她伏首前倾地长在树林边缘,毗连空地,矗立在那儿就像是一个姿态古怪而又不可战胜的女族长。我无数次凝视着她。它看起来如此巨大,很难想象一个活物居然有如此庞大的身形。我猜它活了350到400岁:它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反复遭到斩首,斩下的部分变为了柴火,接下来的两百年,它又像一座美丽的纪念碑。它长在野外,不受其他树的束缚。它那长长的、低垂的树枝宛若巨型乌贼的条条触角。很多带芒刺的草、苔藓被缠裹在树干上,还有树疤、树槽、砍伐树枝后遗留下的砍痕。再往上大约一层楼的高度,会在分叉处看到蚊虫窝、啄木鸟啄的旧洞,以及一代又一代人刻下的涂鸦。很多涂鸦的位置令人吃惊,这些“信息”显示,似乎雕刻的位置越高,所传递的情感越深厚。即便我借助双筒望远镜,也只能看清部分雕刻的内容。上面写的那些名字、思乡言辞再现了二战时美国大兵驻扎在这附近的情景。有些是一战爆发时恋人们信誓旦旦的深情告白。有些是出自维多利亚时期的男学生之手的工整的首字母;现在这些字母因为拉伸而变形,已经难以破解其含义。多次出现“SA”的字样。还有红心和玫瑰的图案。正如大家常认为的那样,这些涂鸦并非在虐待树木,也并非所有人都凭着一股想在世界上留下自己印记的冲动而创作这些涂鸦。我觉得,涂鸦更像是世界为你留下的印记。每当人们邂逅这些山毛榉,都会发生某种对话,某种值得纪念的交流。在山毛榉上涂涂写写这一行为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其拥有属于自己的拉丁隽语:文字愈增,爱意愈浓。 我曾经跟随一队林业工作方面的专家做了一次山毛榉观光游。同行人群中有房地产经理和大庄园主,他们查看着彼此的林地的长势,与自己的林地做比较,或者与某种抽象的理想树木生长率做比较。对山毛榉这种“残缺的怪物”能如此长久地生存,他们感到愤怒。当地一位大人物咆哮道:“这些树就是垃圾。它们简直是对林务员工作的侮辱!”我最近一次见到这位大人物,地点就是在他家的山毛榉林,当时他正在铲走一摞摞男性杂志,就像是在铲走腐叶。他们讨论山毛榉对行人造成的危害,讲到了烦琐的保险索赔。大家一致认为,必须立刻把这片林子砍掉,种上“合适”的树木。但这片山毛榉的拥有者(全国托管协会全国托管协会(theNationalTrust),全称为“全国历史古迹或自然名胜保护基金会”(NationalTrustforPlacesofHisto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