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孩子的生物三书(共3册)/谦德少年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陶秉珍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给孩子的生物三书》收录了陶秉珍先生的三部代表性生物科普著作——《昆虫漫话》《植物漫话》《植物的生活》,带领孩子们走进神秘精彩的生物世界。《昆虫漫话》讲述了蜜蜂、蝴蝶、萤火虫、蚊蝇、蟋蟀等14种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与奇异能力。《植物漫话》结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用二十多种我国特产的经济植物作材料,简略说明植物的分类。《植物的生活》以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在确保事实无误的情况下,将植物赋予生命,且兼具人文精神,通过一篇篇优美的小品文将趣味与美感完美融合。 作者简介 陶秉珍,(1896-1952),浙江萧山人。1935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就读于生物专业,曾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早期从事科普读物的编撰,后专做茶叶研究与茶叶改良的实践工作。他与著名生物学家、科普敞文作家贾祖璋过往甚密,在学术上互相切磋,共取进步,鲁迅的胞弟周建人也曾与他一起编写中小学博物课本。 陶秉珍治学严谨,一生著作近三十余部,主要有《植物的生活》《五谷》《植物漫话》《昆虫漫话》《栽茶与制茶》等。主要译著有美国学者的《人类史话》,日本学者的《实验果树栽培讲义》等。 目录 《昆虫漫话》 蜂 一 花蜂的社会生活 二 做百虫之王的胡蜂 三 残杀同胞的胡蜂 四 钻木的熊蜂 五 泥蜂的建筑技术 六 奇妙的割叶蜂 七 棉花蜂和采松蜂 八 过寄生生活的小蜂 九 水栖的小蜂 十 蜂类的进步 蜜蜂 一 社会制度 二 巢房——六角形小房 三 蜜蜂中的三型——女王、雄蜂和工蜂 四 分封 五 信号 六 尾上针 蝶 一 食肉性的小灰蝶 二 奇妙的木叶蝶 三 有趣的粉蝶 四 蛱蝶 五 凤蝶 六 卵和幼虫 七 倒挂的蛹和长寿的蝶 八 神话和迷信 九 应用美翅的工艺品 蝉 一 种类和异名 二 蝉的一生 三 蝉歌 四 敌人 五 冬虫夏草 六 史话 七 蝉和蚁的寓言 萤 一 异名 二 种类 三 发生 四 奇妙的攻击法 五 萤火 六 求婚 七 轻罗小扇扑流萤 蚊 一 可怕的蚊 二 常蚊和疟蚊 三 种类 四 生活史 五 哼哼调 六 口器 七 疟蚊和疟疾 蝇 一 吸血蝇 二 马蝇生活史 三 牛蝇和蚕蛆蝇 四 寄生植物的蝇类 五 秽物蝇的种类 六 家蝇生活史 七 舞蝇的结婚 八 琐谈两则 蜻蛉 一 种类 二 适于飞翔的构造 三 打箍和咬尾巴 四 点水蜻蛉款款飞 五 太古时代的大蜻蜒 六 薄翅描花 蟋蟀 一 异种类和异名 二 形态 三 翅和歌声 四 巢穴 五 产卵和孵化 六 交尾和争斗 七 促织经 蝗虫 一 种类 二 鸣声 三 产卵 四 从蝻到蝗 五 蝗群 六 治蝗 螳螂 一 异名和种类 二 幼虫和成虫 三 狩猎 四 同类相残的惨剧 五 轧拉轧拉吃丈夫 六 头被咬下还继续交尾 七 桑螵蛸 八 产卵 天牛 一 种类 二 散发芳香 三 幼虫 四 精美的化蛹房 五 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 蚤 一 种类 二 发育和寿命 三 口器 四 蚤和百斯笃 五 驱除法 蚁 一 蚁的社会组织 二 蚁巢 三 蚁的感觉 四 空中结婚 五 育儿 六 搬家 七 武器 八 同种间的战斗 九 异种间的战斗 十 犯罪 十一 畜牧 十二 农业 十三 奴隶 十四 贮蜜 《植物漫话》 第一章 裂殖植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章 藻菌植物 第一节 海带和紫菜 第二节 白木耳和黑木耳 第三节 香菇 第三章 苔藓植物 第一节 土马骔和地钱 第四章 蕨类植物 第一节 蕨和木贼草 第五章 裸子植物 第一节 银杏树 第二节 水杉和杉 第六章 单子叶植物 第一节 竹 第二节 凤梨 第三节 席草 第四节 贝母 第五节 香蕉 第七章 双子叶植物——离瓣花类 第一节 桑 第二节 樟树 第三节 鱼藤 第四节 橡皮树 第五节 油桐 第六节 盐肤木 第七节 漆树 第八节 茶树 第九节 人参 第八章 双子叶植物——合瓣花类 第一节 女贞树 第二节 薄荷 《植物的生活》 地中世界 植物的运输机关 草本和木本 芽的萌发 新叶 新绿 植物也会出汗 红叶 落叶 常绿树 冬芽 花的由来 花和昆虫 花的睡眠 种子的由来 果实和种子 种子发芽时的理化学作用 种子的长途旅行 高山的植物带 植物对于高山气候的适应 水边的植物 水生植物的三个阶段 在海滨和飞沙搏战的植物 吃现成饭的懒汉 “共存共荣”的植物 树木的寿命 植物的自卫 新种的形成 序言 有人说,大自然是世 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因为 她有着说不尽的神奇与奥 秘。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 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大 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的 这种天性可以得到很好的 释放,而且还能培养他们 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善于 观察的习惯。同时,孩子 的专注力和毅力都能从中 得到很好的提升。 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 自然的兴趣,让他们了解 动植物的神奇世界,我们 出版了这套《给孩子的生 物三书》,全书共三本, 分别是《昆虫漫话》《植 物漫话》和《植物的生活 》,作者是著名的昆虫学 家、植物学家陶秉珍先生 。 陶秉珍(1896—1952 ),浙江萧山人。l935年 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就读于生物专业,曾任浙 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早期 从事科普读物的编撰,后 专做茶叶研究与茶叶改良 的实践工作。一生著作近 三十余部,主要有《植物 的生活》《五谷》《植物 漫话》《昆虫漫话》《栽 茶与制茶》等。译著有美 国学者的《人类史话》, 日本学者的《实验果树栽 培讲义》等。此外,他还 编写了一些与植物、动物 相关的讲义,都受到广大 读者的喜爱。 《昆虫漫话》被誉为 中国版的“《昆虫记》”, 作者以活泼轻快、朴实清 新的语言为我们开启了一 个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 全书讲述了蜜蜂、蝴蝶、 萤火虫、蚊蝇、蟋蟀等14 种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与 奇异能力。正如作者所言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而 且对人类有重大影响,且 具有奇妙的才能,而且它 们的社会组织,又有许多 高出人类之处,所以研究 昆虫,实在是一件既需要 又有趣的事。所以,当你 翻看这本书时,你定会觉 得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比如,在蜜蜂的世界 里,有一种特别会照顾幼 蜂,堪称昆虫界的好妈妈 ——花母中的母蜂;也有 一种生性凶猛,任意杀戮 其他小昆虫的百虫之王— —胡蜂;还有的会利用朽 木制造马粪纸似的巢…… 在日常生活中,它们所表 现出来的勇敢、团结与坚 持不懈的精神,不正是我 们应该学习的吗?此外, 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 作者在书中运用大量的修 辞手法,将昆虫拟人化, 赋予人性,用浓郁、优美 的文笔将昆虫知识娓娓道 来,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科 普小品。 《植物漫话》这本小 书最早出版于1953年, 持续畅销六十余年。全书 以主人公吉儿为主线,结 合其实际生活中发现的种 种问题,用二十多种我国 特有的经济植物作材料, 简要普及了植物的分类学 知识。 比如,我们常吃的海 带,生长在水温较低的海 域中,不同于一般的植物 ,它不会开花,那它是如 何繁殖的呢?香蕈,即我 们常说的香菇,是我国的 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 山珍”之称。它既不是从 地上长出,又没有蘑菇树 ,那它到底是如何生长的 呢?有一种植物,堪称“ 植物界的活恐龙”,它适 应性强,喜湿润,生长快 ,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你知道它是什么树吗? 这些有趣的植物知识在这 本小书中都可以看到。 除此之外,书中还记 述了各类植物的种植知识 和实用价值,以及我们祖 先发现各种有用植物的功 绩。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地 大物博、丰富的资源现况 。作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 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 各类植物的同时,还可以 体会到我们祖先吃苦耐劳 、善于发现的传统品质, 以激发青少年对祖国的热 爱。 在《植物的生活》中 ,作者带领我们走进神奇 的植物世界,让大家了解 那些我们不曾注意的植物 是如何生活的。正如作者 所说,秉着使读者领悟自 然界的根本法则的宏愿, 不拘于形态、生理的界限 ,选取植物的共通生活现 象做题材,用浅近的词句 ,作科学的说明,写成短 文,著成此书,进而为读 者打开了一个奇幻的植物 世界。本书最大的特点就 是,以诗情画意的散文笔 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的语言,在确保事实无误 的情况下,将植物赋予生 命,且兼具人文精神,通 过一篇篇优美的小品文将 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趣 味与美感相得益彰。全书 用二十八篇小短文,分别 介绍了植物生活的地中世 界、植物的运输机关、草 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 、植物的芽的萌发过程、 水生植物的三个阶段、在 海滨和飞沙搏战的植物、 植物是如何自卫等,每篇 开头均有优美的背景描写 ,如《芽的萌发》一篇, “一到初春,阳光似乎比 以前更充足,树枝上的冬 芽,一天天地绽放,不久 ,便脱去大衣,伸出嫩绿 的小手来了。”这种拟人 化的手笔随处可见。即使 只读着题目,也能勾起读 者强烈的好奇心,比如“ 植物也会出汗”“花的睡眠 ”“在海滨和飞沙搏战的植 物”“吃现成饭的懒汉”“‘共 存共荣’的植物”“树木的寿 命”“植物的自卫”等。 这三本小书,创作至 今已经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涉及了生物学习中的各 种问题,历经时间的检验 ,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 喜爱,这其中必然有它的 奥妙所在。我们在整理出 版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 著语言特色,在此基础上 做了相关注释,方便读者 更好地理解、掌握,对一 些因时代变化已经不适宜 的内容适当作了调整 导语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植物学家陶秉珍先生。有人说,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因为她有着说不尽的神奇与奥秘。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三本小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愿好孩子们爱上生物、爱上大自然,在健康成长的过种中,能够亲近大自然,勇于探索生物的奥秘。让我们跟随陶秉珍先生,一起去探索神秘的生物世界吧! 精彩页 蜂 一 花蜂的社会生活昆虫里面,比蜂更有趣的,大概找不到吧!它们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所过的生活又是千差万别。有的隐居泥中,有的高栖树梢,有的随波漂浮,有的寄生虫体,有的孤栖,有的群居。现在只把习见的和有特色的几种来大略讲一讲。 一阳来复,我们散步郊原时,常有嗡嗡之声从远方传来。这声音和报春鸟的啼声一般,使人知道春已到临,听了十分畅快。春天最早开的是梅花、山茶。到这些花上来的,就是蜜蜂和花蜂。 花蜂中有翅膀暗灰色的花蜂(Bombus speciosus),有生着橙黄色长毛的虎花蜂(Bombus diversus),有大型而腹部有黄毛带的大花蜂(Bombus sopporensis),有全身密生着黑色长毛的黑花蜂(Bombus ignitus)和胸腹部密生黄灰色毛的黄花蜂(Bombus 1ersatus)等种类。它们都是过着和蜜蜂相似的社会生活。 早春三月,花蜂已从它们的越冬处出来。这时,只为了疗治自己的饥渴,拼命采蜜。一到四五月里,就着手造巢,并且替孩子们贮藏花粉和花蜜。它们造巢的地方毫无一定,有时竟会利用现成的鼠穴,再开一条长长的隧道通到地面。它们的巢,不是同蜜蜂这样有好多层,是因它们分泌的蜡比蜜蜂的要软弱得多。 蜜蜂社会中,有生殖能力的叫作女王,但在花蜂社会里,女王这个名称嫌不适当,应该称为母蜂。为什么呢?因为它和人类一样发挥母性爱。当初只有它一只,自己造巢,自己到野外去采集花蜜、花粉和树脂,作将来自己孩子的食物。它产卵(是受了精而越冬的),保护孵化出来的孩子,自己看这些孩子羽化,飞出巢去。但蜜蜂的女王,不过是一种产卵机器,不发挥养育孩子、保护孩子的母性爱。 母蜂造巢时,像前面说过,通常总利用废弃的鼠穴,将草梗、叶片、藓苔等咬碎,混入树脂和蜡液,在里面造巢房。它们造巢之前,先到郊外去,用后脚采集花粉,用蜜囊吸收花蜜,带了回来,扫落花粉和人吐出来的花蜜,滚成团子,这是未来孩子们的食料。这些团子造成之后,母蜂就环绕团子造一间小室,在里面产下十二三粒卵子。不久,又从背部分泌蜡液,将这巢房(小室)的顶封住。同时,再分泌蜡质造一个薄薄的壶,作贮藏花蜜用。这壶的直径,约二厘米,深约四厘米,放在巢房附近。母蜂对于花蜜的贮藏,非常注意,因为这是风雨之际的粮食。 巢房造成后,母蜂就静静伏在上面,使卵子受热孵化。这时它总面向着巢口,留心外敌的侵入,简直和鸟类等高等动物的孵卵丝毫无二。 卵子约经四天而孵化。幼虫各个吃那些团子,将它蛀成七洞八穿。当粮食起恐慌时,母蜂便再到野外去采集花粉、花蜜,回来后在巢房的盖上咬穿一孔,将花粉或稍稍流动的花粉、花蜜混合物,从这小孔丢落巢房里。它不采集花粉、花蜜时,就伏在巢房上使孩子得到温热。这时若觉得饥饿,便把口吻插入蜜壶内,吸食从前贮藏的蜜。经过一个月左右,孩子已成工蜂,能够帮助母亲采集花粉、花蜜,蜜壶就丢着不用了。花蜂的蜜比蜜蜂的要稀薄些。 花蜂的幼虫是白色无足,头部特别大。孵化后,再经六七天,各幼虫吐丝造成坚牢的纸似的茧,而化蛹。巢房的中央,微微凹陷,是母蜂曾经静伏着保护孩子的地方。假使孩子们虽然已经化蛹,还要暖气时,它依旧伏在凹处,绝不飞开去。到了从卵孵化的第二十二三天,幼蜂就出来了。这时,母亲还负保护之责,替它们将茧上的出口开得大些。第一次羽化出来的花蜂,全是工蜂,比母蜂要小得多。这些工蜂一出来,母蜂便把采集花粉、花蜜的责任,交给它们,自己再另造巢房产卵。此后陆续产生的,也全是工蜂。一到中夏,母蜂方产将来可成雄蜂和母蜂的卵子。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