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十三行”研究是一门显学,“十三行”研究是一个史学大课题,它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商史、中外贸易史、中西关系史、鸦片战争史等重要史学领域。 《广州洋货十三行》的作者彭泽益是继梁嘉彬之后在广东十三行研究方面最权威的专家,本书更是继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后又一部在十三行研究上极具学术分量的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历史学价值。 本书内容丰富,广泛涉及清代前期中外贸易史、十三行行商史,并以分章专题对相关十三行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清代广东洋行制度的起源、雍正时期的粤海关与洋货行、鸦片战争前广州新兴的轻纺工业、清代各省以广州市场为中心的商品流通与商路运输、清代“广州体系时期”中外商人之间的竞争、清代“广州体系时期”中外商人之间的竞争、广州行商与外国商人之间的高利贷与债务纠纷、广州行商牛痘法及荷兰豆的引进与传播、清代广州著名洋行与行商的兴衰等等。本书还附录了关于广州洋货十三行的重要文献和档案资料辑要。本书收入《岭南文库》。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导论:广州洋货十三行概说 第一节 洋货十三行据当时人的称谓 第二节 洋货十三行演变的轨迹 第三节 洋货十三行的同业行会——“公行”组织 第二章 清初四榷关期间对外通商的“把持包揽”与“公行垄断” 第一节 四榷关设置地点辨正 第二节 “把持包揽”外贸的特权商人 第三节 “公行垄断”与广州公行建立 第四节 四港贸易考察 第五节 四港关税收入比较 第三章 清代广东洋行制度的起源 第一节 一个没有解决的历史疑案 第二节 从清代禁海前后到粤海设关时期广东对外通商的考察 第三节 清代广东洋行制度创设的考证 第四章 广州十三行续探 第一节 《十三行与屈大均广州竹枝词》质疑 第二节 十三行“沿明之习”说纠谬 第三节 广州十三行“起源于琼货”说驳议 第四节 读《屈翁山先生年谱》所见 第五章 雍正时期的粤海关与洋货行 第一节 广州商务、关税和行商概况 第二节 粤海关新例与洋货行行头 第三节 海关监督和大行商勾结与设立总行 第四节 海关监督“以侵墨败”的贪污案 第五节 行商、非行商和外商之间 第六章 鸦片战争前广州新兴的轻纺工业 第一节 轻纺工业概述 第二节 怎样看待广州轻纺工业的问题 第七章 清代各省以广州市场为中心的商品流通与商路运输 第一节 国内各省对广州的商品流通 第二节 国内对广州的主要商路 第三节 商品运输与搬运人夫 第四节 商品运输形式:自运与承运 第五节 搬运人夫的来源与脚力 第六节 鸦片战争后通往广州商路的衰落与搬运夫的失业罢工 第八章 清代“广州体系时期”中外商人之间的竞争 第一节 外国商人之间的竞争 第二节 行商与非行商之间的竞争 第三节 外国商人与中国商人之间的竞争 第九章 广州行商与外国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高利贷与债务纠纷 第一节 广州行商“夷欠”的由来 第二节 丽泉行与美商债务纠纷 第十章 广州行商倡导对外洋牛痘法及荷兰豆的引进与传播 第一节 倡导对外洋牛痘法的传种 第二节 引进荷兰豆良种传播的倡导 第十一章 清代几家著名广州洋行与行商传略 第一节 潘氏同文(同孚)行 第二节 伍氏怡和行 第三节 卢氏广利行 第四节 梁氏天宝行 第十二章 中英五口通商沿革考,1842—1844年 第一节 商务关系之条约基础 第二节 关税协定与商约缔结 第三节 条约商埠开辟经过 附录 广州洋货十三行重要文献和档案资料辑要 李士桢《分别住行货税》 昭裢《啸亭杂录》吴留村条 屈大均《广州竹枝词》 屈大均《广东新语》纱缎条 屈大均《广东新语》黩货条 徐振《珠江竹枝词》 范端昂《粤中见闻》粤中物条 广东布政使官达奏报 罗天尺《冬夜珠江舟中观火烧洋货十三行因成长歌》 粤海关监督祖秉圭有关行商陈芳观事奏折 广州城守副将毛克明奏陈粤海关监督祖秉圭纵商霸市欺瞒罔利事迹折(节录)(雍正十年) 两广总督鄂弥达查明已革粤海关监督祖秉圭侵欺银两完欠数目题本(节录)(乾隆二年) 东阁大学士兼管刑部尚书事务徐本等题本(节录)(乾隆二年) 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嘉庆十年) 跋(章文钦) 后记(彭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