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宏观审慎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应对措施的集大成。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治理架构是关键要素,同时建立完善治理架构也是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本书立足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巨变,在“大危机”与“新常态”双重约束下,对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逻辑、内容及趋势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历史和现实结合角度,对宏观审慎的演变逻辑进行了阐述,搭建了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理论支撑和评价标准;其次,从差别化和统一性两个维度,考察了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实践,总结了国际良好经验和规律;再次,坚持问题导向,考察了我国金融稳定政策框架和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分析了有效治理架构的条件机制和制约因素;最后,坚持目标导向,考察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总要求、总约束和总考虑,提出了构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伴生性”创新思路和实现路径。同时,面对科技、产业、制度等多维变革,前瞻性探讨了宏观审慎与金融科技(FinTech)、数字货币等的关系,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的未来走向。 本书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构建科学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马新彬,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财新专栏作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先后在《金融研究》、《审计研究》、《中国改革》、《中国金融》和《金融市场研究》等期刊发表文章24篇,主持或执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项目、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13项,多次获得二、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宏观审慎。 目录 第一章 缘起:“大危机”与“新常态” 第一节 危机以来的新变化 一、从放松监管到再监管化 二、从个体风险到系统性风险 三、由单一目标转向多元目标 四、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渐远走向渐近 五、从微观审慎转向宏观审慎 第二节 “新常态”下的深刻变革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新常态下“新变革” 三、新变革下“新方位”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 一、新常态下的重大变革是研究问题的大前提 二、缺口分析的方法论 三、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的逻辑路径 四、历史终要不断向前 第二章 宏观审慎:从认识走向政策 第一节 宏观审慎的演进与逻辑 一、宏观审慎的发展与演进 二、宏观审慎的概念之争 三、宏观审慎“崛起”的逻辑 第二节 宏观审慎的广角度 一、“二元”维度 二、多重内涵 三、多层次目标 四、职能与定位 第三节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一、宏观审慎分析 二、宏观审慎政策选择 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 四、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 五、多层次协调机制 六、恢复和处置机制 第四节 放宽宏观审慎的视界 一、“退而求其次”的宏观审慎 二、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 三、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 四、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区别与联系 五、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的逻辑 六、宏观审慎政策跨境协调 第三章 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理论逻辑与条件机制 第四章 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差别化与统一性 第五章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实践 第六章 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健全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伴生性”渐进思路 第八章 多重挑战下的宏观审慎 参考文献 主要名词及英文缩写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