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内容包括绪论及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实用计算、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压杆稳定、应力和应变分析基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能量法、超静定系统、动载荷和交变应力等13章和有关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历史注释、型钢表及部分习题答案的附录。带有*号的内容供教师和读者根据需要决定取舍。 本书适用于高等理工科院校船舶及海洋工程、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工程力学、土建工程等各专业,也可供高等学校工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教育学院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2版前言 版前言 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材料力学的发展 1.3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假设 1.4 外力分类与杆件的变形 1.5 内力与截面法 1.6 应力与应变 1.7 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 习题 第2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1 概述 2.2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2.3 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2.4 低碳钢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5 其他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6 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2.7 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 2.8 拉伸(压缩)构件的强度计算 2.9 拉伸(压缩)构件的变形 2.10 应力集中的概念 2.11 温度、时间和加载速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12 拉伸与压缩的超静定问题 2.13 应力-应变曲线 2.14 真应力和真应变 习题 第3章 剪切实用计算 3.1 剪切的概念及实用计算 3.2 挤压的概念及实用计算 3.3 纯剪切 习题 第4章 扭转 4.1 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4.2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4.3 圆轴扭转的应力和变形 4.4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 4.5 圆轴扭转表层斜截面上的应力扭转破坏分析 4.6 非圆截面杆的扭转 习题 第5章 弯曲内力 5.1 梁的外力——载荷及支座约束力 5.2 梁的内力及计算方法 5.3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5.4 载荷集度q、剪力Fs、弯矩M间的关系 5.5 叠加法作弯矩图 5.6 刚架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 习题 第6章 弯曲应力 6.1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6.2 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6.3 等截面梁的截面设计 6.4 弯曲切应力 6.5 弯心的概念 6.6 梁的强度校核 6.7 变截面梁、等强度梁的计算 6.8 复合梁的弯曲应力 6.9 斜弯曲 6.10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 习题 第7章 弯曲变形 7.1 梁的挠曲线的微分方程 7.2 两次积分法 7.3 初参数法 7.4 叠加法 7.5 变截面梁的变形 7.6 超静定梁的一般概念与计算方法 习题 第8章 压杆稳定 8.1 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 8.2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 8.3 不同杆端约束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 8.4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 8.5 压杆稳定性计算 8.6 压杆稳定校核的折减系数法 8.7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8.8 能量法求临界力 习题 第9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基础 9.1 应力状态的概念 9.2 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9.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应力圆 9.4 空间应力状态分析 9.5 空间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9.6 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广义胡克定律 9.7 平面应变状态的应变分析 9.8 应变圆 习题 0章 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0.2 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10.3 强度理论的应用 10.4 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习题 1章 能量法 11.1 外力功和应变能 11.2 杆件的应变能计算 11.3 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 11.4 卡氏定理 11.5 莫尔积分法 11.6 图形互乘法 11.7 功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 11.8 虚功原理(虚位移原理) 习题 2章 超静定系统 12.1 超静定系统的基本概念 12.2 用变形能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12.3 用变形能法解简单超静定刚架 12.4 力法正则方程式 12.5 利用结构对称性简化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习题 3章 动载荷和交变应力 13.1 动载荷问题的概念 13.2 匀加速运动构件的应力计算——惯性力法 13.3 构件受冲击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 13.4 几个冲击实例的计算 13.5 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破坏 13.6 交变应力及其循环特性 13.7 材料的疲劳极限及其测定 13.8 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13.9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3.10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习题 附录 附录A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B 历史注释 附录C 型钢表 附录D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