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浅滩/当代澳大利亚小说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澳)蒂姆·温顿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女主人公昆妮出生于捕鲸世家,但她本人却是一个忠实的环保主义者,在澳大利亚某地的一个捕鲸站上积极组织抗议捕鲸的活动,导致混战。她的丈夫克利夫则赞成捕鲸。夫妻之间由此产生矛盾并分居……

本书是一部环保题材的作品,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应和谐相处的故事。

内容推荐

蒂姆·温顿,当代澳大利亚重要作家,其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中四度获澳大利亚最大的文学奖项“迈尔斯·富兰克林奖”,两次入围英语文学大奖“布克奖”。《浅滩》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获1984年“迈尔斯·富兰克林奖”。其时作者年仅24岁。

本书是一部环保题材的作品。女主人公昆妮出生于捕鲸世家,但她本人却是一个忠实的环保主义者,在澳大利亚某地的一个捕鲸站上积极组织抗议捕鲸的活动,导致混战。她的丈夫克利夫则赞成捕鲸。夫妻之间由此产生矛盾并分居。一个偶然的机会,克利夫读到了昆妮祖上留下的捕鲸杂志,对捕鲸过程的残酷和血腥有了进一步了解,内心开始产生了变化。最后,当大批大批的鲸鱼游向海滩,集体自杀时,那悲壮的场面令见者心酸,也引起人们的深思,并最终导致捕鲸者的觉醒和顿悟,也使一对夫妻重归于好。

目录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译丛”前言

引子

安吉勒斯

港口

暴风雨

鲸鱼湾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德斯·普斯特林并没有去思考他同许愿井下那段历史的关系,只不过隔着街道朝长老会教堂看了一眼,便回到了自己的桌面。玛丽恩·洛厄尔在他身后忙乎着,双手被他的腰带塞得满满的,就像是要把各类物品塞进一个太小的袋子里。她把腰带往上提,两只手放在他衬衫下面,闻着虚假的薄荷巧克力气味。她知道不该笑,还知道前任为笑而付m了巨大代价。那个年轻女子明白,不从就肯定会丢饭碗,禁不住诱惑,进了普斯特林的大卧室,赤裸裸躺在他床上,却在他雇主脱衣服的时候,看到一张龌龊的草纸粘在他左半边屁股上,便忍不住笑了起来。普斯特林很光火,一怒之下把她按倒在床上,插进她身体,给她穿上衣服,解雇了她,粗暴地把她扔到了房前的草地上。

腰带理好以后,德斯·普斯特林精神十足地准备做这天的生意。他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出租的房产照片,刻板的一次成像照,照的是倾斜的平房和农舍,底下是玛丽恩用整齐的粗笔字体注明的细节,听上去还挺诚实:普斯特林房地产/出租/哈克河小农庄/11.5英亩/河岸景观/一流土地/水井已挖/价格优惠/。在他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起卷的日历,上面印着笑鸟的照片,让人想起罗伯特·孟席斯,日历上写着:古姆伍德路边服务兼售润滑油。几个赶早市的顾客上街经过这里,好奇地抬眼看了看,在染色玻璃里却只看到他们自己。

临近中午,他打电话给牧师威廉·佩尔。

“嘿,牧师,”他说,舌头舔了舔松动的牙齿,“能告诉我一些教会的事儿吗?”

“关于我们教会呢,德斯,还是牧师职位?”佩尔回答。“我想可以试试。”

“好。怎样才能当上长老呢?”普斯特林笑了笑,露出白白的牙床。

“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我想当个长老。你知道,既然我到这里已经有些日子了。教会需要一些年轻人来决策。我知道我不是毛头小伙子,但其余的家伙老得连鞋带都系不动了,你明白我的意思。”

“不错,我想我懂,德斯,”佩尔说。“而且,他们不都是老家伙,德斯。斯勒姆小姐、詹姆斯太太、盖洛韦太太都不喜欢别人叫她们‘家伙’。”

“那就叫‘家伙们’。”普斯特林大笑。“回到正题上来吧。”

“正题是我知道你想要什么,德斯·普斯特林。你也许会不同意上帝,但他对教会选择长老设立了比较全而的准则。你得成为…….”

“我会无视你的失礼,牧师……”

“行。我无视你的已经好多年了,现在麻烦你……”

“你就告诉我一件事吧,牧师。”

“我能选择什么告诉你吗?”

难缠的老畜生,普斯特林想。比我想象的还精神。“谁来选择长老,你吗?”

“教会。教众们。现有的长老是按教会的推荐行事的。这个制度并不完美,我承认,但挺管用。”老人听来像是在绕弯子。

“什么时候选长老?”

“8月2日。”

“你哪一天退休?”

长时间的沉默。普斯特林听得见老人在思考,听得见他的心在齿间跳动。

“7月1日。普斯特林,要是你认为你能控制教众,谋到一个你觉得有权有势的职位……”

“是吗?”普斯特林笑了起来。  “首先,你搞不到。其次,你想试一试的理由将不存在。大部分理由已经不存在了。我犯了个错误,让你有得逞的可能。对你的狡猾,我犯了个严重错误,不过感谢上帝,你对我的估计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普斯特林的目光越过街道,落在路对面老教堂的石灰岩上,仿佛是教堂的建筑在作梗。

丹尼尔·库帕在坐等,两只脚交替放在回廊的栏杆上,痛苦地放着屁。身边堆着折叠好的橡胶靴,像两团粪,引来了更多的苍蝇。那天是星期一,五月十六日。低处,牧场伸向干燥的洼地、草原和沙丘的地方,拖拉机像涨奶的奶牛那样咆哮着,库帕咒骂克利夫兰·库克森是个大傻瓜,连高低比值都分不清。十六个月之前,这个城市男孩来了,从他那儿偷走了昆尼,从此就没有下过雨。

自从几天前来了鲸鱼,他就没有睡过好觉。鲸鱼的声音触动了他的记忆,带来了岁月飞驰的感觉,带来了让他气得抽搐的凶兆。

这时,老福德森露出了鼻子。他挤过洼地附近干枯的荆棘,在车辙和水沟间一摇一晃地走着。他看见了孙女儿。她指向掠过沼泽的什么东西。库帕看到野鸭子飞起来,翅膀黑压压一片。

嗒嗒的引擎声停止时,克利夫和昆尼·库克森跳下拖拉机,在喧闹声保护下,一起开着玩笑。

“你驾驶起来像头混蛋驴子,”库帕说,酸溜溜地笑着。

“那得怪拖拉机,”克利夫·库克森说,看着老人破烂的靴子。

“胡说八道。”

“嗨,爷爷,”昆尼说,把一束头发往后甩,跨上回廊,吻了他一下。库帕咆哮着,接受了她的吻。她侧过身子的时候,他发现她没有戴胸罩,可以一直往下看到肚脐眼。世道就是这样,他无精打采地想道。

“你存吃葡萄呀,”她说,拣起了一根老枝。

“最后一批了,”库帕说,并没有抬头去看头顶的枯枝。葡萄藤已经干得发黑。

年轻人返回拖拉机,一面交谈着,一面从护架上解下一个麻布袋。他给老人看里面的鲍鱼,每个都像切开的小瓜那么大小。老人不再和昆尼说话。

“我小时候它们都有那么大。”P10-13

序言

几年前,澳大利亚几位著名作家来沪,总领事狄淑贤女士设宴招待,我也应邀入席。宾主才十来个人,话可以谈得很透。席间,我提出了一个设想:翻译十本澳大利亚当代小说,作为丛书,同时面世。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总领事和文化参赞的认同,还当场商量了版权、赞助、出版、新闻发布等关键问题。他们的热情和慷慨让我感动,后来我任职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也表示大力支持,这使我坚定了完成这项工作的信心。

这个建议的动因,是中国的读者对澳大利亚文学知之甚少,说来说去就是那本多年前出版的《荆棘鸟》,还是一部通俗小说。近三十年来,国内零零星星也出过一些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但因为分散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出版社,大多没有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我便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同时推出十部澳大利亚小说?那样也许可以发出一点响动,稍稍吸引一下人们被惯性所左右的眼球。

……

这十部澳大利亚小说的翻译和出版,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因此有.很多人需要感谢。首先,要感谢上海澳大利亚总领事馆,尤其是前总领事狄淑贤女士和前副总领事高戈锐先生,正是他们首先响应翻译出版十部澳大利亚小说的倡议,并积极筹划解决小说的版权和澳方的赞助问题。还有前副总领事欧佳妮女士,她接过了前任留下的未尽事宜,在文化处执行助理李蓓艳女士的协助下,最后具体落实了十部小说。此外,现任副总领事叶仁庭先生也始终关心这个翻译项目。我们要感谢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在得知这个计划后,主动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澳大利亚澳新银行,对十部书的翻译非常重视,并帮助解决了版权问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全力支持这个项目,并将此纳入科研计划,拨了相应的经费,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应该感谢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尤其是吴洪副总编,欣然接受了这个经济效益不好的出版项目,并组织人力完成了艰巨的校译任务,使这十部书得以按时出版。当然,我们应该感谢的人还很多,但因为篇幅有限,只能就此打住了,希望能够理解。

最后,谨以这十部澳大利亚翻译小说献给举办中的“澳大利亚年”。

2009年6月于紫藤斋

后记

蒂姆·温顿,生于西澳大利亚珀斯的一个警察家庭,在沿海小镇度过了童年。中学毕业后,进入西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现为柯廷大学)学习文学创作。他自幼喜爱文学,八、九岁时已开始写诗,十七岁中学毕业后便埋头于写作,十八九岁时写了四五十个短篇小说,但均未发表。二十一岁时发表第一部小说《露天游水者》,并获澳大利亚沃格尔奖。1982年,年仅二十二岁便成为专业作家。1987年在法国、爱尔兰和希腊居住了两年。1989年回国,定居于珀斯北面的一个仅六百人的沿海小渔镇至今。在文学创作上,温顿认为自己崇拜弗兰纳里·奥康纳、马克·吐温、霍桑、福克纳、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本国作家伦道夫·斯托也曾对他产生过影响。温顿因很早开始文学创作,并崭露头角,素有澳洲文坛“神童”之称。他又是个多产作家,而且几乎每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批评界的注意,绝大多数小说都曾获奖,甚至多次获奖。他四度获得迈尔斯·弗兰克林奖,两次入围布克奖。温顿是当代澳大利亚的一位重要作家。

温顿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露天游水者》、《浅滩》、《天眼》、《冬日的黑暗》、《烟云缭绕的街道》(Cloudst删f,1991)、《骑手》、《蓝背鱼》、《流行音乐》、《喘息》;短篇小说集《分离》,、《至少两个》、《血与水》和《转折》;儿童小说《杰西》、《洛基·伦纳德,人工鱼雷》、《布格尔格斯流浪贼》,、《洛基·伦纳德,一个卑贱的家伙》、《土地的边缘》、《洛基·伦纳德,传奇》和《深处》。其中长篇小说《浅滩》、《烟云缭绕的街道》、《流行音乐》和《喘息》分别于1984、1992、2002和2009获得迈尔斯·弗兰克林奖;《骑手》和《流行音乐》分别于1995和2002入围布克奖。他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

温顿的长篇小说尽管在内容和技巧上各有千秋,但仍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地方的小人物,一般居于社会中下层。地点以大海、海滩、海滩旁小镇居多,因为作者最了解这些地方。他曾说过自己不可能、也无意于像亨利·詹姆斯那样去描绘客厅、闺房和贵族。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为年青人,且不善言语,面对多事的现实,往往无能为力,小说《露天游水者》、《浅滩》和《天眼》都是如此。创作这些小说时,作者未过不惑之年,与表现对象处于同一年龄层,熟悉他们的行为和心态,所以能够准确地加以把握。其次,他小说中的年轻人在人生的危机时刻,往往受到一位长者或年纪更大的人的点拨和开导,《露天游水者》中是一个告诉吉拉何处能找到珍珠的老人;《浅滩》中是昆尼的外祖父,引导克利夫去读捕鲸日志;而《天眼》中则是亨利·沃伯顿。但有趣的是,这些人自以为能指点年轻人摆脱困境,结果却个个都归于失败,未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吉拉的启示者不久就死去,他说过的话究竟能否当真,也无从知道。克利夫所读的捕鲸日志也并无“速效”的功能。而指导奥特的沃伯顿,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还不如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温顿之所以安排这些长者“无功而返”,一方面是由于他不愿意落入文学史上多次批评过的关键时刻借助“救世主”的窠臼;另一方面也旨在说明,孩子们所遇到的问题不可能由大人越俎代庖,而是需要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来解决;第三,小说中常常出现点点滴滴的《圣经》训示或直接引用《圣经》的经文,使之在小说文本内产生一种预言式的共鸣,使人物达到一种崇高庄严的境界。温顿小说中的宗教色彩,是作者刻意为之的,如他自己所说:“这不仅是一个后基督的时代,而且就科技而言,目前的文化是一种反基督文化,我想这也是别人愿意读我的小说的原因之一,我想我是个怪人。”最后,温顿小说的结尾大多为开放性的,矛盾并未解决,留待读者自己去思考。《天眼》中的奥特虽然看到了上帝之光,却并没有摆脱家庭困境;《露天游水者》的结尾:“吉拉划了根火柴,在冒出的烟中闻到了死一般的气味。他把火柴丢进汽油罐,撒腿就跑。”至于他跑往何处,如何进一步面对现实,吉拉自己也不知道,读者也无从知道。

虽然温顿自己认为更擅长于写长篇小说,但他的短篇也非常出色。他的短篇小说继承了澳大利亚传统短篇的风格,没有精心构筑的故事,叙述方式并不巧用心计,只是随意道来,平平淡淡,语气十分自然,客观地把事情陈述清楚,作者并不介人。不经意中,常常夹有澳大利亚式的那种叙述者自己不动声色,而听者却不禁捧腹大笑的幽默。小说往往由于作者独到的观察、生动而又感人的细节,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并引起读者的深思。

小说《浅滩》的主角也是两位年轻人。克利夫·库克森和他的妻子昆尼。矛盾就在夫妻两人之间展开。在西澳的这个捕鲸站上,妻子昆尼出生于捕鲸世家,但她本人却是一个忠实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反对捕鲸,并组织队伍,进行抗议。而丈夫克利夫却赞成捕鲸,双方由不和而分居。在此期间,克利夫悉心拜读妻子祖上留下的捕鲸日志,对捕鲸过程的残酷与血腥有了进一步了解,内心开始软化。而昆尼则卷入了反捕鲸抗议运动,最后导致一场混战,并以反捕鲸者偃旗息鼓节节败退而告终。夫妻之间矛盾的解决归结于后来鲸鱼们自身的行动,大批大批的鲸鱼朝海滩游来,集体自杀,那情景使见者心酸,夫妻间也终于和好。这是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小说,人物的最后觉醒和矛盾的化解依赖他们自身的“顿悟”,而促成这种“顿悟”的竞是他们保护的对象,这是耐人寻味的。

《浅滩》围绕发生在沿海小镇安吉勒斯的捕鲸与反捕鲸事件,勾勒出了澳大利亚边远地区几代人相对封闭的生存方式,以及他们面临价值观的变迁,一时感到无所适从的困惑和难以摆脱的尴尬处境。作者在刻画当代安吉勒斯生活和人物之间的纠葛时,安排了一个关键细节,那就是人物无意问发现的航海志,它记录和再现了一百多年前的生活状态和捕鲸活动,从而延伸了小说所反映的时代,增强了作品的史诗特征,拓展了小说的内涵,也使《浅滩》成了一部丰厚而扎实的澳大利亚小镇生活史。

温顿的创作力度,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运用上。他擅长于运用精心选择的文字,细致入微地描写变幻的气象、纷乱的场面、激荡的大海、怪异的情景和起伏的生活。用字十分讲究,常常使用抽象的词汇表达具象的概念,并赋予其以深刻的含义,这方面颇得怀特的真传。但作者在撰写这部小说时毕竟还年轻,生活上和文学上的修炼均显不足,在表现这种文字杂技时,偶尔难免失手。

无论怎么说,《浅滩》获得了澳大利亚国内分量最重的文学奖,而那一年,温顿才二十四岁。

翻译这部小说时,遇到了某些文字上的难点,幸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Dr.cathcrine Runcie的帮助,数度电邮往来,才得以解决。她治学的严谨令人感佩,她的细致和耐心让我感动。在此对她表示衷心感谢。

2009年4月于紫藤斋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堪与《白鲸》比肩的杰作。

——《华盛顿邮报》

在这部令人赞叹的小说中,蒂姆·温顿刻画了尊严、孤独,以及对爱的渴望。

——《泰晤士报》

小说《浅滩》立意深刻,动人心魄。

——澳大利亚《时代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