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照见五蕴皆空(段誉乔峰虚竹原型与隐喻)(精)/金学馆 |
分类 | |
作者 | 陈志明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照见五蕴皆空(段誉乔峰虚竹原型与隐喻)(精)/金学馆》对金庸作品《天龙八部》进行解读。不能说这就是“读通”《天龙八部》这部“天书”的唯一读法、不二法门,只能说,至少到目前为止,这是唯一能“读通”的读法。 目录 推荐序一刘国重 推荐序二谢国有 作者自序 照见五蕴皆空——段誉·乔峰·虚竹:原型与隐喻 重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我与志明兄,因金庸小 说而结缘,相知有年。 虽知志明兄这些年在编 辑工作上成就不俗,仍不 自禁为他惋惜:《金庸笔 下的文史典故》之后,竟 再无新着问世。 编辑主要为人,着述才 真正为己。说是为他惋惜 ,其实也有三分“为己”的自 私之心。毕竟,谈金庸的 专着与论文虽多,真正可 读的甚少。 刘再复先生也曾多次敦 劝他,多写“自己的文章”。 很荣幸,本书初稿写成 后,志明兄就发给我。拜 读一遍,感觉立意极高。 他这么多年的“编而不述”, 都是可以原谅的了。 不能说这就是“读通”《 天龙八部》这部“天书”的唯 一读法、不二法门,只能 说,至少到目前为止,这 是唯一能“读通”的读法。 或许还有别的可以“读通 ”的读法,只好期诸来者了 。 我从来不敢妄称“金学” ,不是金庸小说不够格, 是自己谈金庸小说的文字 写得不够好,不敢称“学”。 堪称“金学”的大文字, 陈世骧先生写给金庸的两 封信,算一篇;志明兄这 个新着,也算一篇。 金庸先生生前,对《金 庸笔下的文史典故》一书 ,颇为称许,披读之后, 曾专门在《明报》刊登专 讯,向香港及海外读者推 荐。 如今,志明兄新着行将 问世,而金庸先生已逝, 竟未得见,总是很遗憾的 事。 导语 《照见五蕴皆空(段誉乔峰虚竹原型与隐喻)(精)/金学馆》从段誉、乔峰、虚竹三个人物形象入手,探究其背后的人物原型与隐喻故事。作者是金庸研究专家,对金庸作品的解读独具一格,金庸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对金庸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经成为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记 本书是笔者解读《天龙 八部》的第一册,主要是 解读段誉、乔峰、虚竹三 人的原型与三人形象的喻 指,所以开门见山,书名 就叫《段誉·乔峰·虚竹:原 型与隐喻》。在原著中, 根据情节需要,“乔峰”后来 改名“萧峰”,本书为求行文 简洁,统一称之为“乔峰”。 《天龙八部》一书,以 佛教名词“天龙八部”名之, 出版至今,各种解读都有 ,言人人殊,但一般都是 围绕“天龙八部”这个概念去 解。本书选择了从另一个 角度即释迦牟尼的角度开 始解起,最后仍然会逐渐 过渡到“天龙八部”。但我认 为,从释迦牟尼的角度开 始,要比直接解读“天龙八 部”来的思路更加清晰。 金庸小说最初是在报纸 上连载,是为“连载版”; 1975至1977年进行认真修 订,是为“第一次修订”; 1985年又作修改,是为“第 二次修订”;新世纪以来 (2002-2006),再次系统修 订,是为“第三次修订”(世 纪新修版)。本系列以“第二 次修订版”为主(内地为“三 联版”),适当参考“连载版” 及“世纪新修版”。 书前有刘国重、谢国有 两位大兄所作序言。在序 言中,两位对我赞赏有加 。这当然只是兄长对我的 偏爱、呵护,不能当真。 谢兄是我同乡,多年来一 直沉浸于教育事业,近期 致力于人物传记写作,对 传统文化也颇有发明。刘 兄是真正的“金学专家”,他 长期研读金庸著作,成就 斐然。学界素有“平生不识 刘国重,纵称金迷也枉然” 之誉。犹记当年初见,他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风神洒 落,容止汪洋”,那是真正 的大家风范。 笔者解读《天龙八部》 ,下的是笨功夫,之所以 旷日持久,当然是因为自 己太过愚钝。此前经刘再 复先生向金庸先生作出“预 告”,先生生前很感兴趣, 数次提出希望一阅。但迁 延至今,这才陆续出版, 愧对先生良多;先生既去 ,江湖日远,唯努力进取 ,以不负先生之殷殷期望 也。 陈志明 2018年12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堪称“金学”的大文字, 陈世骧先生写给金庸的两 封信,算一篇;志明兄这 个新著,也算一篇。 ——刘国重 本书是金著解读中难得 的精品。处处彰显真知灼 见,观照角度别具一格, 读来每如醍醐灌顶,不负 作者十年苦功。 ——汤大友 精彩页 正式进入本书之前,先讨论几个周边问题。 在金迷们的微信群里,常见的讨论基本都没有答案。比如我们要说的这个“《天龙八部》里有几位主人公?”即是言人人殊。也正是因为没有答案,大家过一段时间就会忍不住又拿来讨论一番,保持一个话题的新鲜度和持久度。但一般都认为不止一位。 有一次大伙儿又在讨论,有说三位的,也有说两位的,我看得有趣,忍不住分享了一下我的意见。 我认为,《天龙八部》的主人公,如果按照不止一位的思路,应该有八位。这个八位,不是要和“天龙八部”的“八”对应,但符合“八部”之数,增加了趣味性。我的名单是:段誉、乔峰、虚竹、慕容复、游坦之、阿朱、阿紫、王语嫣。五位男性,三位女性。其中男女关系,段誉对应的是王语嫣,乔峰对应的是阿朱,游坦之对应的是阿紫。一般情形之下,读者不会把游坦之列为主角之一,但其实就全书结构来看,游坦之占的篇幅很大。 这个名单出来,有不少人赞成,认为有些新意。当然也有人不认可。 我接着列出第二份名单:段誉、乔峰、虚竹、慕容复、游坦之、阿朱(阿紫)、阿碧、王语嫣。 这个名单和前一个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是,将阿朱、阿紫姊妹合并,增加阿碧以照应慕容复。为什么阿朱、阿紫可以合并?就乔峰而言,我认为,阿紫可以是乔峰想象出来的。他打死阿朱,心里后悔,就想象一个阿紫出来,千方百计接受阿紫折磨。心态可以是:“假如你(阿朱)还活着,你怎么欺负我都可以(就像阿紫现在这样)。” 阿碧出场虽然不多,但她自始至终一直守护着慕容复,其情可感;并且金庸先生本人也不止一次说过,他最喜欢阿碧。同时在书中她和阿朱是并列的。所以从感情角度讲,可以增加阿碧。 主角是八个人,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都很少见。但稍微收一收,大伙儿通常都认为,《天龙八部》里有三大男主角:段誉、乔峰、虚竹。 这个一般没有反对意见。 也有人认为,三大男主,从哲学角度,分别代表佛家所讲的“贪嗔痴”三毒。其中段誉代表“痴”,乔峰代表“嗔”,虚竹代表“贪”。前两个一般没有异议,但虚竹代表“贪”,好像说不通。因为在全书中,虚竹没有表现出“贪婪”“贪财”的一面。 我的解释是:佛家讲的“贪”,只是一个概念,不一定等同于“贪婪”或“贪财”。比如在全书中,作为三大男主之一,虚竹出场最晚,但所学武功最多,相比而言,受益也最大。这样的情节设计,是不是就是金庸所指向的“贪”?或者他最后做了灵鹫宫宫主,灵鹫宫上下除了他之外全是女性,一个男人“拥有”这么一个庞大的“后宫”(佛家式的夸张),这是不是佛家所认为的“贪”? 或者“具体”一点,在冰窖之中,与银川公主“轻怜密爱、竟无厌足”: “这三天的恩爱缠绵,令虚竹觉得这黑暗的寒冰地窖便是极乐世界,又何必皈依我佛,别求解脱?”(第三十六回) 这个“竟无厌足”、不想解脱,是不是可以解释成虚竹的“贪”? 后来银川公主为了寻找他,甚至举榜天下,召集列国才俊,“酒罢问君三语”,以招亲的形式,为他量身定做了一款“西夏驸马”,这是不是虚竹的“贪”? 也就是说,他的福报偏多。 这个说法,很多人也能接受了。 除了“三毒”之外,从名字的角度,也有一些解读。 P42-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