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景观都市学,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近年来在靠前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横向规划设计项目10余项。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一等奖。,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专家,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学生组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指导教师,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大中型城市生态公园等规划项目30余项,靠前外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国家发明5项。,四川天艺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硕士,不错工程师;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副会长;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得发明3项,实用新型15项。 目录 Part 1 森林康养与森林康养步道 1.1 森林康养 1.1.1 森林康养的概念 1.1.2 森林康养的缘起与发展 1.1.3 森林康养的研究进展 1.2 森林步道 1.2.1 森林步道的概念 1.2.2 森林步道的缘起与发展 1.2.3 森林步道的研究进展 1.3 森林康养步道 1.3.1 森林康养步道相关概念界定 1.3.2 森林康养步道概念界定 1.4 小结 Part 2 森林康养步道功能与类型 2.1 森林康养步道的功能与审美 2.1.1 森林康养步道的功能 2.1.2 森林康养步道的审美 2.2 森林康养步道的分类 2.2.1 森林康养步道的使用功能分类 2.2.2 森林康养步道的海拔高度分类 2.2.3 森林康养步道的路程与时间分类 2.2.4 森林康养步道的登山难度分级 Part 3 森林康养步道规划 3.1 森林康养步道规划目标 3.1.1 地标层面 3.1.2 生态层面 3.1.3 空间层面 3.1.4 体验层面 3.2 森林康养步道规划原则 3.2.1 生态优先原则 3.2.2 以人为本原则 3.2.3 地域文化原则 3.2.4 因地制宜原则 3.2.5 景观美学原则 3.3 森林康养步道规划的影响因素 3.3.1 自然环境因素 3.3.2 地域文化因素 3.3.3 行为心理因素 3.3.4 游憩动机因素 3.3.5 景点分布因素 3.4 森林康养步道整体布局策略 3.4.1 优化自然空间,凸显山水风貌 3.4.2 引导绿色出行,优化交通结构 3.4.3 延续自然文脉,展示地域文化 3.5 森林康养步道产品规划思路 3.5.1 立足市场、综合开发 3.5.2 依托环境、立意文化 3.6 小结 Part 4 森林康养步道设计 4.1 森林康养步道设计目标 4.1.1 安全性与舒适性 4.1.2 自然性与合理性 4.1.3 特色性与美观性 4.2 森林康养步道设计原则 4.2.1 以人为本原则 4.2.2 自然舒适原则 4.2.3 空间韵律原则 4.2.4 创新高效原则 4.3 森林康养步道设计元素 4.4 森林康养步道设计要点 4.4.1 森林康养步道线形设计 4.4.2 森林康养步道台阶设计 4.4.3 森林康养步道坡度设计 4.4.4 森林康养步道长度设计 4.4.5 森林康养步道宽度设计 4.4.6 森林康养步道铺装材料与形式设计 4.4.7 森林康养步道植物配置设计 4.4.8 森林康养步道附属设施设计 4.4.9 森林康养步道产品设计 4.5 小结 Part 5 森林康养步道案例解读 5.1 温岭森林康养步道 5.2 福州森林康养步道 5.3 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 5.4 奥多摩森林康养步道 5.5 玉屏山森林康养步道 5.6 鬼谷岭森林公园步道 5.6.1 鬼谷岭森林公园步道整体布局设计 5.6.2 鬼谷岭森林公园步道详细设计 Part 6 实践探索:森林康养步道规划设计 6.1 石城山森林公园康养步道概念规划 6.1.1 项目背景 6.1.2 基础研究 6.1.3 目标定位 6.1.4 项目策划 6.1.5 总体规划 6.1.6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6.2 蜀南竹海大熊猫苑康养步道规划设计 6.2.1 项目背景 6.2.2 基础研究 6.2.3 目标定位 6.2.4 规划方案 6.2.5 步道设计分析 6.2.6 步道细节设计 6.2.7 步道附属设施专项设计 6.3 泸州市康养步道系统规划 6.3.1 区位条件 6.3.2 总体规划 6.3.3 建设规划 6.4 宝莲街康养步道详细设计 6.4.1 设计概况 6.4.2 设计理念 6.4.3 活动策划 6.4.4 设计方案 6.5 玉带河康养步道详细设计 6.5.1 设计概况 6.5.2 设计理念 6.5.3 活动策划 6.5.4 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森林康养步道是游人们用脚步踏出的“城市地标”,它以步道系统的形式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美景与自然文化遗产中,构建起线性的生态大动脉,是国家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试图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普遍存在且冗杂的森林康养及森林步道相关设计理论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归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