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夫人克里斯典娜,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歌德的妻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她和歌德的关系又如何?同济大学德语系教授袁志英先生通过多年的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理性的笔触,力图通过《歌德情感录(歌德和他的妻子)》一书为广大读者还原出一代大文豪真实的情感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歌德情感录(歌德和他的妻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袁志英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上,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夫人克里斯典娜,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歌德的妻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她和歌德的关系又如何?同济大学德语系教授袁志英先生通过多年的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理性的笔触,力图通过《歌德情感录(歌德和他的妻子)》一书为广大读者还原出一代大文豪真实的情感世界。 内容推荐 《歌德情感录(歌德和他的妻子)》主要介绍了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情感故事,重点介绍其夫人克里斯典娜。 《歌德情感录(歌德和他的妻子)》由袁志英编著。 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童年—青少年 第二章 魏玛十年 第三章 意大利之行 第四章 众怒难犯 第五章 远征法国 第六章 和席勒合作 第七章 正当盛年立遗嘱 第八章 言归于好 第九章 歌德受围攻 第十章 耶那战役 第十一章 婚后要更大的自由——自私的时代 第十二章 银盘子和金苹果 第十三章 两女将大打出手 第十四章 拿破仑挫败 第十五章 克卿之死 参考书目 歌德年谱 试读章节 歌德是个天才,在他24岁的时候用四个礼拜的时间写出了震惊文坛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从此名满欧洲。卡尔·奥古斯特公爵请他到魏玛,委以高官,给以厚禄。魏玛十年,只见高官厚禄的歌德,诗人歌德却不见了。为了找回失去的自我,歌德毅然决然斩断他和冯·施坦因夫人的情丝,独自一人,踏着先辈的足迹来到南国意大利。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差不多都要到意大利接受熏陶和洗礼,这几乎成了规律。在意大利不仅有阳光美酒和艺术,还有女人。歌德这个年近不惑男子只是到了南国才算是“初试云雨情”,有了性的经历。歌德在意大利两年可说是“一年一个样,两年大变样”,变得“完整”了,如他自己所说:变得“性感”了,如冯·施坦因夫人所说。歌德在意大利和一个“风流寡妇”春风几度,只有性爱,而无情爱。回到魏玛,他和相恋10年之久的冯·施坦因夫人形同陌路,两人“交流的只是无聊”,这时的他特别渴望灵肉交融的爱情。正是在这个时候,克里斯典娜出现了,对歌德真可谓“欲渡河而船来”。 克里斯典娜这一年23岁,请看她的邻居和儿时的玩伴卡洛林娜·雅格蔓(Carolina Jagemann)对她的描绘: 在我小的时候,她就住在我们家旁边。她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亲切和非常勤劳的姑娘。像苹果一样圆圆的朝气蓬勃的脸,两只黑色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在她笑的时候,微微撅起的樱桃小口便显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暗褐色的满头卷发笼罩着她的额头和粉颈。 1788年7月12日,一个礼拜六,这位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女郎怀揣着哥哥克里斯蒂安的求助信来找歌德。两百多年以前,一个贫民少女,面见一位陌生男子,公国大臣,闻名全欧的诗人,心儿未免突突直跳。在伊尔姆河畔的公园里,歌德一见她便喜欢上了,那喜欢劲表现在眼睛里,寒暄的声调极为和蔼可亲,克里斯典娜的忐忑不安也随之烟消云散。克里斯典娜的传记作者沃尔夫冈·伍尔匹乌斯(Wolfgan Vulpius)对他们的初次相会有这样的描写: 歌德和23岁的克里斯典娜聊天,后者很快便倾倒于这位地位崇高的美男子,面对这位有着天神般目光的魔术师毫无反抗之力;而歌德身上的情欲的愉悦和渴望也像火焰一样升腾而起。 种种迹象表明,在这个礼拜六的夜里,克里斯典娜便成了歌德的情人,他们两人也一直将7月12日当作他们缔结百年之好的日子而加以庆祝。他们之间并非通常的一见钟情,春风一度便各奔西东,他们有结合的基础,并从中发展出一种深挚的爱情。 克里斯典娜姓伍尔匹乌斯(Vulpius),其先祖可追溯至1611年死去的约翰·亨利希·伍尔匹乌斯(Johann Heinrich Vulius),他是魏玛东北边阿波尔达(Apolda)县维克尔施达特(Wickerstedt)小镇的牧师,他的子孙皆为牧师,可说是“牧师专业户”,到了克里斯典娜祖父约翰·弗里德利希·伍尔匹乌斯(Johann Friedrich Vulpius)这一代才算脱离了家族的教会传统。祖父于1752年逝世于魏玛,是宫廷律师,与其同名的儿子学的也是法律,但没有获取学位,可能是因为无钱而中途辍学。一位名为密尔希奥·伍尔匹乌斯(Melchior Vulpius, 1560-1615)的旁系先祖曾是魏玛教区合唱队的队长,是相当知名的作曲家。 克里斯典娜的母亲克里斯典娜·玛嘉丽特·里尔(Christiane Margarete Riehl)出自一个古老的手工业家族,其祖母伊丽莎白·玛克达伦娜·昆恩(Elisabeth Magdalena Kvhn)的情况不详,其外祖母索菲娅·多萝特娅·海克(Sophia Dorothea Hecker)也是出身于一个牧师家庭。从家世上来讲,克里斯典娜的家族两百年来多是书香门第,而歌德的先祖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无论是克里斯典娜还是歌德,都无法选择其出身;再者农民、手工业者和贵族、牧师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奇怪的是,在那个讲究出身的等第社会里,人们为了攻击克里斯典娜,偏偏“忽略”了她的世代家族。 P1-4 序言 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更替,对人对事都会不断有新的眼光,新的认识,对待女性尤其如此。古今中外对女性都存有偏见,男女平等到近代才成为大题目,而要真正落实,“同志仍需努力”。德国大文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夫人克里斯典娜·伍尔皮乌斯·冯·歌德就是偏见的牺牲品。生前身后,遭人辱骂,所背恶名之多,罕有其匹。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说她是“一尊美丽的肉”,“完全没有教养”;法国作家,《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作者罗曼·罗兰判定她“精神上是个零”;奥地利作家,《没有个性的人》的作者穆齐尔(Robert Musil,1880—1942)还算客气,认定克里斯典娜是歌德的“著名的性伙伴”。同时代人对她更是恶毒诅咒,“窑姐儿”,“小妾”,“狐狸精”,“小妖精”,这些丧心病狂的骂声铺天盖地而来。维兰特(C.Manin Wieland,1785—1813),他是《阿伽堂》、《金镜》和《奥伯龙》的作者,把克里斯典娜看成是“歌德的使女”;席勒的妻子莎罗特·冯·席勒出身贵族,虽然是破落的贵族,却居高临下地对歌德的妻子下这样的断语:“丰满的虚无”;歌德的恩公卡尔·奥古斯特义愤填膺地说:“什么事儿都是坏在她的手里。她是歌德生活的注脚”,“是歌德的耻辱”。贝廷娜·冯·阿尔尼姆(Bettina Von Amim,1785—1859)骂得更是别出心裁:“血肠一根。” 这个贝廷娜才貌双全,也是作家,是歌德的“超级粉丝”。她曾前去法兰克福,和歌德老母进行多次长谈,为的是探知歌德的青少年时代。后来歌德撰写回忆录《诗与真》,老母过世,有些事儿还得问贝廷娜。而她却将计就计,利用机会,大秀对歌德的爱情。而歌德往往打岔,“拿出一个又一个的望远镜来,让她来观察彗星。”可想而知,克里斯典娜与经常来家蹭饭的贝廷娜保持“面和”实属不易,有次因一点儿小事儿,两人争吵起来,继而相互辱骂,“血肠一根”的辱骂也冲口而出。最后两员“女将”动起手来。歌德“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袒护受辱的妻子,不让贝廷娜再进家门。 后来也有关于克里斯典娜的专著出现,那也大多是老生常谈,虚妄不实之语,捕风捉影之言充塞其间,对其极尽攻击污蔑之能事。20世纪20年代初,曾有人挥舞种族主义大棒,将克卿打入黑种女人的行列,所下的断语为:“狡猾,固执,灵魂下贱”;“若将克里斯典娜设想为歌德的平等的补充,无异于将殖民地的有色人种看成是伟大殖民者的尊贵伴侣。” 诬陷克卿的流毒也传至中国。在取名为《三叶集》(1920年5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人的通信集中,可看到相关的表述。他们三人都是歌德的崇拜者,称歌德为“球形天才”,“人中之至人”。郭沫若在家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拜堂成了亲,到日本留学又结识了安娜,两人情投意合,遂相爱而同居,并生有一子。可年轻的郭沫若总是有种负罪感,自谴为“罪恶的精髓”。他向好友田汉剖露心迹,“人格公开”,等待他“宣布死刑”,实际上是想得到田汉的谅解,而田汉则以歌德的恋情为例来宽解郭沫若: (歌德)一生恋人过十九个,偶有误解,便不告而去,十年情交以色衰而见弃,若讲罪恶,那么歌德的晚年更是“罪恶的精髓了……歌德自罗马归后,与他的第九个情人克里斯谛亚侣(即克里斯典娜——笔者)的恋爱也只是为恋爱而恋爱,遂不觉陷于Schiller(席勒——笔者)所谓“堕落的交际”啊!当时Weimar(魏玛——笔者)的人民群加非难,克夫人不齿于交际社会;而且他们的罪恶,也有具体的表现——1789年(歌德四十岁时),12月25日,(私)生August Von Goethe(奥古斯特·冯·歌德——笔者),“人中之至人”的歌德,害人可也是不浅。若想到他刚弃了Stein(施坦因——笔者)伯爵夫人,歌德的罪恶可更深了。若更想到Stein伯爵夫人是有夫之妇更当如何?…… 田汉在这里为了郭沫若可“害苦”了歌德,上述的这些话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不实之词。歌德将女子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型如施坦因伯爵夫人,精神上能与之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肉体上却有距离。所说相恋十年,两人却没有任何的肌肤之亲,以致如何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难倒了不少的研究者,“爱情”耶?“友谊”乎?两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却要“鸿雁传书”多达一千多封。他的妻子克里斯典娜,还有他与之“初试云雨情”的罗马“风流寡妇”浮斯廷娜则属于第二种女性,两性间的和美也能使其忽略精神的陌生和距离。著名传记作家理查德·弗里顿塔尔(1896—1979)在其《歌德,他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断定:在罗马,年近四十的歌德在性爱方面才算有了完整的经历。在此之前,尽管有过不少的女友,但并没有性爱意义上的情人。罗马归来,歌德向施坦因夫人一再强调自己的“完整和统一”。不久后,他便和充溢着青春气息的美少女克里斯典娜相恋。 拿破仑战败之后,歌德心情落寞,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美因-莱茵地区之游。“自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两次回到他的故乡法兰克福。在威斯巴登温泉沐浴疗养,身上病痛霍然而愈。与玛丽安娜·维勒梅尔夫人的结识,使他如饮神奇的基色泉,重返青春年少。1815—1816两年,歌德妙思泉涌,诗兴大发,写出大量抒情诗,1819年集辑出版,名为《西东合集》。玛丽安娜对歌德的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朗诵歌德新诗时,她竟然当场作诗唱和,和歌德展开诗的对话。歌德从来没有遇到过有着如此才情的女子,其美学诗情与他本人相伯仲。歌德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认定玛丽安娜是第三种类型的女子:精神幸福和肉体幸福统一起来的女性。然而两人生活的现实,各自配偶的存在,这种爱情也只能化为《西东合集》中诗句。他并非如一些人所说,“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弃一个”。在克里斯典娜亡故之后,他以古稀之年还曾追求一位17岁的少女,结果铩羽而归,也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吧! 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歌德,特别是对克里斯典娜的研究步入一个新阶段。首先是1994年整理出版了歌德和克里斯典娜的通信集《歌德婚恋通信集》,为一个真实的克卿,为她和歌德的真实的关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后来又陆陆续续出版了一批有关克里斯典娜,有关她和歌德关系的专著。1999年,歌德诞辰250周年之际,出版了西格丽德·达姆(Sigrid Damm)所写的《克里斯典娜和歌德》,该书由为数众多的真实的历史碎片连缀而成。作者对每个细节都进行了调查研究,甚至翻阅了克里斯典娜数百年来的家谱,其真实性毋庸怀疑,而又情节生动,因而在德国引起轰动。这些研究和专著都力图恢复克里斯典娜的本来面目,推翻所有加诸她身上的污蔑不实之词,洗刷了泼在她身上的污泥浊水,为克里斯典娜翻了近两百年的铁案。克卿到底如何,歌德究竟怎样,他们之间的关系原本是何等样子,本人参阅了不少资料,写出了一本小书,供有兴趣者翻阅,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