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孙聚友,男,1963年出生,山东招远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专业研究方向为儒家管理及清代儒学。 石永之,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儒学的研究。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主持多项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 目录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先生在第五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朴镇雄先生的致辞 济宁市委常委、邹城市委书记张百顺同志的致辞 孟子说的“大丈夫”是什么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论 从见、闻到心 ——中国思想史演变的感官逻辑 性善论与人的存在 ——理解孟子性善论哲学的入口 孟子“性善”之意义研究 ——以仁义概念的二重结构为主 朝鲜中期的孟子观和赵翼之《孟子浅说》 作为对孟子哲学曲解与误读的朱子学 近二十年来韩国的“孟子”研究情况 ——以学位论文为主 孟子仁政学说的内涵及其价值 孟子思想与韩国儒学的“四七之辩” 从“不忍”到“不忍人” ——孟子的同情概念 励俗敦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倡扬的孟子品尚 先秦儒家王道理想的应然指向与现实困境 ——以《孟子》为探讨中心 从于连的“天下之忧”中看孟子的忧患意识 关于孟子“浩然之气”思想的朱熹与王夫之的观点比较 ——以《孟子集注》与《读孟子大全说》之“浩然之气”章为中心 探析“为己之学” 茶山丁若镛的孟子学与血气论 《孟子》与李溪的《孟子疾书》 孟子的社会管理思想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以黄元吉对孟子治气养心术的解读为例 “孟母教子”故事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奠基与影响 韩国儒者对孟子“四端说”的阐释 ——以退溪、栗谷与茶山为中心 孟子和庄子之心性论的特征 正本清源地认识“孔孟之道” 刘熙与交州孟子学 “征”字的考释与《孟子》首章的解读(提纲) 儒家生生伦理学对休谟伦理难题的破解 在朱子形而上体系中孟子性善论的地位 充养与隆积:孟苟修养工夫合论 从孟子“良知”到《大学》“诚意”“致知” ——论阳明“致良知”思想的来源与内涵 大韩民国上海临时政府独立运动家相片中扇子的儒家意味 后记 为了孟子思想与东亚儒学的共同发展 ——第五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学术总结 内容推荐 本书为山东社科院与韩国国立安东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次中韩儒学大会的论文集。大会的主题是“孟子与中韩儒学”,设有四个分选题:孟子思想研究;中韩孟学史研究;中韩孟子思想比较研究;孟子思想在中韩儒学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学者们就孟子思想之于现当代社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探析,围绕孟子与中韩孟学史、中韩孟子思想比较研究、孟子思想在中韩儒学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等议题进行了切磋和探究,这些探讨对于实现儒家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拓展和拓宽儒学研究新方向和新领域,特别是深刻揭示孟子思想在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深入激发孟学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和谐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作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