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蒙新说红楼(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分类
作者 王蒙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王蒙品评《红楼梦》的精华文章,是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创作的心血之作。王蒙在书中谈到了中国的仕途文化,谈到了说话技巧,谈到了人性的明媚与幽暗,等等,在王蒙看来,《红楼梦》是一本人生的大书,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
   一百九十二篇趣味解读,一百九十二种真实人生。

目录

目录

我常常从《红楼梦》中发现了人生,发现了爱情、政治、人际关系、天理人欲……的诸多秘密。读《红楼梦》,日有所得月有所得年有所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各有所得。——王蒙

关于书名 002

通灵宝玉 004

宝玉摔玉 005

从许由到宝玉 007

贾宝玉喜欢女孩子 009

黛玉开始很乖 011

宝钗的药方 012

你的脖子上挂着什么 014

如果你的老板是宝二爷 016

为什么说读《诗经》是掩耳盗铃 017

闹得痛快 019

璜大奶奶与鲁迅的爱姑 020

秦可卿的病 023

宿命的悲哀 025

宝玉举荐凤姐 026

管理的潜暴力实质 028

秦可卿丧事的消解 029

人才与权力 031

对额——符号的魅力 032

12+12·女孩子与小尼(道)姑 034

威风与泪水 036

林黛玉的应景文学 038

说不清的贵妃元春 039

李嬷嬷 吃酥酪 041

宝玉黛玉在床上 043

磨牙 045

湘云给宝玉梳头 047

宝玉谈禅 049

猜谜岂能平等 051

命运的预示 053

过门与枢纽 055

为小和尚小道士一叹 057

公子女奴好作诗 059

偷偷摸摸读文学 060

弄不清的香菱 062

青春、风月、文学 064

闲笔与伏笔 065

马道婆的启示 067

不在话下 070

小红与黛玉 073

青春的苦闷 076

伤春与葬花 078

宝玉的通俗爱情表白 081

宿命与意旨 083

无赖青春 085

袭人到底有多么讨厌 087

袭人算不算特务或变节分子 089

你喜欢哪个女孩子 090

众女儿的合与分 092

贾宝玉的兼容性 094

薛蟠的下半身写作 097

回目春秋 099

贾府的宗教信仰 100

文本与本事 102

服务与领导 104

薛宝钗的膀子 106

谈排场 107

贾母与张道士 109

对张道士的两种读法 111

插科打诨也要恰如其分 113

《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114

不仅仅是道具 116

晴雯向袭人进攻 118

晴雯撕扇子 121

黛玉调侃袭人 123

阴阳疙瘩 125

薛史袭的结盟 127

错把袭人当黛玉 129

琪官事件 131

他们和琪官是什么关系 134

“请教”的分量 136

贾环进谗 138

贾政真的要打死宝玉吗 140

王夫人在宝玉挨打的时候 142

哭贾珠 145

贾母的声气与凤姐的角色 146

谁能无懈可击 148

袭人的“胆识” 150

黛玉的这三首诗 153

林黛玉的爱情诗 155

纯、雅、空 157

令人不舒服的“亲尝莲叶羹” 159

你羡慕贾宝玉吗? 161

谁是挨打事件的最大赢家 163

食与诗 165

黛玉的咏蟹诗怎么了 167

主奴情谊深 170

刘姥姥怎么这样幸运 172

神秘的故事 174

刘姥姥的进步与可爱 176

至于笑成这样吗 178

鸳鸯的高级酒令 180

茄鲞论 182

两玉不把刘姥姥当人看 184

妙玉的洁癖 186

刘姥姥与巧姐的缘分 188

薛宝钗的维护捍卫 190

雅谑与画论 191

急速与舒缓 194

王熙凤的大打出手 196

李纨的牙口与贾府的激励机制 198

权与位 200

主奴之辨的另一面 202

无事忙论 204

无事生非 206

无懈就是懈 208

可怜的鸳鸯 210

贾母为什么迁怒王夫人 212

谁霸占了鸳鸯的生命与青春 214

贾母打牌 216

宝玉的哥们儿 217

宝钗何其通达也 219

香菱学诗 221

石呆子的扇子 223

旋律的转变 225

雪与青春 227

贾母有意将宝琴说给宝玉吗 229

薛小妹的怀古诗 231

袭人的排场 233

袭人是一个压制的因素吗 234

晴雯受凉 236

两个世界 239

贾府内到底有几个世界 241

表扬与自我表扬 242

真真国的女孩子 244

晴雯与坠儿 246

高级奴才的优越感 248

病补雀金裘 251

阶级斗争与造反有理 254

愿望与现实 256

做得到与做不到的 258

贾宝玉撒尿 260

贾母坚持原则 262

凤姐的笑话 265

又一幕像契诃夫的戏 268

探春的厉害与悲哀 270

真实的极致 272

闲气与险心 274

凤姐为什么让着探春 276

探春搞包产到户 278

真假与你我 280

“臭小厮”赞 282

从恶搞到一恸 284

爱与病 287

宝钗时时送温暖 289

谁能做主 291

粗写与虚写 293

宝玉伤春 295

说瞎话的本领 297

人情世事 299

文艺工作者的命运 301

原生性 303

少女与婆子的矛盾在发酵 305

以粗鄙取胜的传统 308

婆子们的民意 310

鹰派与鸽派 312

对玫瑰露事件的质疑 314

鸽派理论及其他 316

又过生日 319

湘云的醉卧 321

情解石榴裙 323

芳官的位置 325

最后的欢乐 329

群芳外的另一芳 331

红楼二尤 333

二尤的意义 335

林黛玉的另类著作 337

青春的空洞 339

谁让你是出头的椽子 341

凤姐哭了 343

风暴是怎样酿成的 346

惜春的冷 348

质疑青春 350

小说的高潮 352

诗歌属于悲哀 354

晴雯之情 356

芳官的天堂与地狱 358

再谈“不奴隶,毋宁死” 360

文学与真情 362

后四十回的大结构 364

没落的气势与逻辑 366

礼与禅 368

《红楼梦》的收官阶段 370

崩溃的顺序 372

黛玉之死 374

小说学的浓淡弛张缓急 376

贾府末日 378

死亡之歌 380

什么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82

我的一个死结 384

《红楼梦》到底是什么 386

实录的限度 388

附录

中国有什么呢?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392

《红楼梦》与现代文论 410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421

后记

导语

1.“人民艺术家”王蒙半生文化成就,用红楼的方式,写透现代社会的人情世故!
   2.全书分192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让你读懂中国的交际文化、仕途文化、管理文化、饮食文化……被誉为“中国文化新世相”。
   3.精装典藏之作,随书特别赠送大观园全景手绘海报、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4.教育部多年推荐的作家,其作品被列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并入选“中宣部2019年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全国中小学教师鼎力推崇。
   5.张一山在《阅读榜样》倾情诵读其文章,央视《朗读者》《一堂好课》等反复推荐其作品,王蒙文字被称为“国民精神良药”,激励一代读者不断成长。
   6.窦文涛在节目中称王蒙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樊登、贾平凹、董卿、康辉、铁凝、蒋方舟等半个文化圈鼎力推崇的文化大家,影响了一代华人的价值观。
   7.王蒙亲自参与出版过程,从文字内容到装帧设计均亲自把关,精雕细琢,回馈读者。

精彩页

人情世事
   中国是个重视人情世故的国家,连宁国府的上房里也挂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应该说是中国式的格言。贾宝玉不喜欢这种教训,躲到了可卿的卧房里睡觉,梦中与名叫可卿而风致兼有黛玉与宝钗的美丽故亦名兼美的女子同领警幻所训的风月之事。这够得上一绝,从中与其说是看到了宝玉的反封建,不如说是看到了宝玉的娇纵任性,他是对着年轻美丽的侄媳可卿撒娇。这是他的青春期的纵欲想象与青春享受主义。
   这里也有一种戏剧性,时兴一点叫作张力。宝玉讨厌人情世事(或世故、世态),而贾府里、《红楼梦》小说里人情与世故浓得化都化不开。老小男女主仆嫡庶,浮沉进退祸福盈亏,哪里不是世故人情?本来《三国演义》是讲政治斗争的,《水浒传》是讲武装造反的,很多人偏偏更爱读《红楼》,更重视《红楼》中的政治内容,无他,《红楼梦》里的世事人情写得更细腻,更出彩,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毕飞宇最近有一句名言:没有了人情世态,小说就死亡了。然也。
   中国式的对于世事人情的说法值得回味。一个是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是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者强调事变的必然性与长期性,后者强调事变的偶然性与突然性。
   同时还有第三种说法,叫作有些事是起于青苹之末,语出宋玉的《风赋》,说是“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强调的是渐进性与演变性。
   应该说,《红楼梦》中这三者——长期性、突发性与渐进性都写得十分充分,入情入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的是非一日之寒,露出了下世的光景;金钏投井自尽,说的是天有不测风云;而自中间四十回起,不祥之风渐渐起于青苹之末了。
   例如,一个什么老太妃死了,贾母王夫人等去吊唁:
   当下荣宁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因此两处下人无了正经头绪,也都偷安,或乘隙结党,与权暂执事者窃弄威福。荣府只留得赖大并几个管事照管外务,这赖大手下常用几个人已去,虽另委人,都是些生的,只觉不顺手。且他们无知,或赚骗无节,或呈告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善,在在生事……
   堪称是空穴来风,信手写来,出来一个老太妃。什么角色,连个名号也没有,你的死干贾府何事?干读者何事?偏偏她一死就给贾府带来了某种缺乏管理的状态,带来了“种种不善”与“在在生事”。种种与在在,既没有情节,也没有刻画,本不是小说叙述的上乘,在这里却起了勿谓言之不预的提挈作用。于是伶人们与婆子干娘们斗,女儿与母亲斗,承包的女人们与糟蹋东西的莺儿们斗,用平儿的话叫作:
   (老太太他们)能去了几日,只听各处大小人儿都作起反来了,一处不了又一处,叫我不知管那一处的是。
   “作”的“反”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然而联结着大势,反映着贾府的管理危机、秩序危机、人心危机与世态危机,叫作无政府状态是专制主义的亲密伴侣。微风已起于青苹,越滚越大,越吹越凶,不知伊于胡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