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汗青堂丛书018·劫掠欧罗巴:西方艺术珍品在二战中的命运》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和丰富的档案资料,详细解说了“二战”前后纳粹掠夺者对欧洲艺术珍宝的巧取豪夺,同时向读者展现了盟国全力解救这些艺术品的细节。本书用紧凑的情节,叙述了纳粹分子对“堕落艺术”的清洗、纳粹高官在被占领国的艺术品购买狂欢、纳粹分子对犹太人所有的艺术品的无情夺取;讲述了在面对劫掠和轰炸威胁时,欧洲各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千方百计转移、庇护艺术品以及古迹救护官维护艺术品的经过;讲述了各方在战后对公共和私人收藏的追索、返还过程;描绘了希特勒、戈林、画商之间的艺术品竞争以及盟国救护官和各方人士之间的博弈。本书出版后深受好评,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后本书被改编为纪录片《劫掠欧罗巴》和电影《盟军夺宝队》。 作者简介 林恩·H·尼古拉斯(Lynn H. Nicholas)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先后求学于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在牛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返回美国后,她在美国国家艺术馆供职数年。在她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旅居比利时时,她开始本书的研究工作。本书是尼古拉斯的处女作,她的作品还包括《残酷世界:纳粹网络里的欧洲儿童》(Cruel World: The Children of Europe in the Nazi Web,2005)。尼古拉斯曾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和波兰“波兰之友”称号。她还担任在艺术品返还审判和美国国会中的专家证人。 刘子信,陕西三原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主修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目录 致谢 序幕:给过他们四年时间了! 战前纳粹在德国的艺术清洗 调整阶段 纳粹藏家组织掠夺、奥地利提供、欧洲隐藏艺术品 东方政策 1939—1945年的波兰 生命与财产 纳粹入侵西方及其在荷兰的艺术机构 宽仁和残暴 占领下的法国:保护与没收 买卖与娱乐 法国:艺术市场欣欣向荣、纳粹文化死气沉沉 又有新变化 入侵苏联 步步为营 盟国救护努力的发端 炽热的铁耙 1943—1945年的意大利 一触即发 盟军接管北部欧洲(1944—1945年) 灰烬与黑暗 在帝国的废墟上搜寻珍宝(1945年) 动机不纯 德国流离收藏的诱惑 顺其自然 五十年追查与返还路 主要人物简介 注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