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西莫·莱昂内,意大利都灵大学符号学教授,词语与形象研究靠前协会常务理事。 魏全凤,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裔文学、符号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已出版专著《边缘生存:北美新生代华裔小说的存在符号学研究》(2013,苏州大学出版社,获四川省教育厅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译著《存在符号学》(2012,四川教育出版社)、《馈赠的社会符号学研究》(2016,四川大学出版社)。 黄蓝,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成都精译通翻译公司译员。 朱围丽,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在工程、新闻、学术等领域翻译成果约二十万字。 目录 一、当代城市中的可持续宗教:一种符号学方法 1.文化符号学发展历程:符号—文本文化 2.文化符号学的生态根源:生物域—人类域—符号域 3.可持续性的定义:演变、系统和资源 4.关于文化可持续性的争论 5.符号资源的有限性 6.宗教文化符号学 7.可持续宗教与不可持续宗教 结论 二、示播列的悖论:语言与宗教中的共同体和免疫体 1.宗教和语言:比较的两种形式 2.语言的定义 3.作为统一维度的语言 4.语言种族中心主义:野蛮人的发明 5.示播列的悖论 6.边界与阈值 7.内容、形式和实质 8.相关性、共同体和免疫体 9.通用语 10.聋哑人的对话 11.翻译 12.比较语言学 结论 三、对绝对的想象:作为符号学工具的“玛雅的面纱” 1.引言:“玛雅的面纱”作为绝对的形而上学形象的原型 2.路易吉·帕莱松:精神生活与格式 3.伊曼纽尔·列维纳斯:形式与外表 4.汉斯·乌尔斯·冯·巴尔塔萨:外表与揭露 5.绝对作为受苦的他性 四、隐身的文化:犹太教面纱的符号学研究 1.引言:关于“隐身文化”的研究 2.犹太教面纱的符号学研究 结论 五、后宗教人群:当代的火刑、葬礼和奇迹的符号学分析 1.后宗教火刑 2.后宗教葬礼 3.后宗教奇迹 结论 六、祈求与重复:论祷告的符号哲学 1.祷告的符号哲学 2.念珠的文化符号学 结论 七、灵魂的符号:宗教主体性的符号学 1.方法论序言 2.升华:里帕的《图像学》 3.变化性 4.希腊灵魂的符号 5.犹太教生命要素的符号 6.基督教灵魂的符号 结论 八、运动性、可能性和无限性:关于自然和宗教的符号学假设 1.结构主义和替代 2.替代和幻想 3.幻想与运动性 4.运动性和本性 5.自然和语言 6.语言和信仰 7.信仰和现实感 8.运动性、符号过程和文化 9.关于运动文化的符号学:内部自然性 10.运动性和无限性:关于自然和宗教的假说 致谢 九、意义之外:至上主义符号学的展望 1.引言 2.宗教语言的语言学 3.宗教语言的符号学 4.宗教意义哲学 5.符号学宗教哲学 6.神秘主义的符号学 7.超凡性 8.不妥协 9.透明性 10.转换 11.交易 12.符码转换 13.传统 后记
内容推荐 《宗教的文化符号学》包含作者马西莫·莱昂内近期发表的9篇论文,全书内容学理性强,不涉教义宣传,而是对宗教现象进行符号学分析和思考,试图建构宗教符号学体系。该著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宗教作为灵魂符号的主体建构过程,比如视觉再现等具体化过程;宗教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与欧洲文化符号学的亲缘关系;宗教作为意义生成的方式,如虔诚中的非基因因素;宗教的形而上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