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大典(秦汉)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中国大典编委会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中国历史,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局外人”的隔膜,我们很难找到置身其中的感觉。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与枯燥呆板的叙史方式,使我们同历史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能在浩如炯海的史料中撷取对读者有益的信息,如何能使这些信息让读者易于接受,成为了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出这套《中国大典》系列丛书,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来讲述历史,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

本册将带你进入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秦汉去畅游!

内容推荐

春秋战国,诸侯林立,烽火连天,侵征不已。紊始皇以万乘之势扫清六合,并吞八荒,实现了天下一统的伟业,营造了威名赫赫的大秦帝国;而后废分封,置郡县,车阿轨,书同文,行阿伦,奠定了后代万世封建王朝的基石,无愧千古一帝的美名。然而,天下初定,百姓俱困,秦始皇竟然严刑峻法、苛政冶民,大兴土木、肆意挥霍,焚书坑儒、钳制思想,以致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终于在陈涉的振臂一呼下,天下云集响应,瞬时而亡秦。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竞坍塌得如此迅速,着实令人叹惜!

秦失其政,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汉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三年亡秦,五年亡楚,奠定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其功劳可谓震古烁今。及至文景,轻徭薄赋,功课农桑;以德化民,断狱从轻;无为而冶,天下归心,开创汉朝第一个盛世时代,受万世景仰乃至汉武,内修法度,以致国富民强;外攘匈奴,扬减大漠南北;独尊儒术,确立千年正统;屡遁西域,促成丝绸之路。至此,大汉雄风彰显于四海之内,中华文明远播于异域之地。身为炎黄子孙,怎能不为之热血沸腾?怎能不为之心潮澎湃?

目录

大秦帝国 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

 千古一帝秦始皇

功高盖世,自称皇帝

改革旧制,巩固集权

焚书坑儒,大兴土木

痴迷求仙,寿终归西

 大丞相李斯

元老重臣,辅佐秦皇

勾结奸臣,扶植二世

蒙冤遭谗,腰斩灭族

 赵高乱秦

阴谋矫诏,拥立胡亥

残酷无情,杀害忠良

指鹿为马,篡权被诛

 战神蒙恬

抗击匈奴,威震边关

镇守边陲,功劳卓著

奸臣专权,含冤而亡

 昏君秦二世

篡夺帝位,荒淫无道

诛杀手足,残害忠良

走投无路,被逼身亡

 大泽乡起义

朝廷征夫,陈胜揭竿

号召民众,反抗暴秦

转战南北,最终兵败

 刘邦沛县起兵

志向高远,沛县豪杰

趁势起兵,举旗反秦

 项氏揭竿反秦

楚国贵族,趁势举兵

横渡长江,向北进军

 秦末大将章邯

义军蜂起,率军镇压

败于义军,归附霸王

 巨鹿之战

章邯破赵,义军被围

破釜沉舟,秦军大败

 刘邦入关亡秦

刘邦西进,兵临咸阳

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楚汉争锋 双雄争霸天下

 鸿门宴

刘邦入关,项羽恼怒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借故离席,逃归大营

 西楚霸王项羽

火烧秦宫,自封霸王

诸侯反叛,霸王平乱

 汉王定三秦

韬光养晦,平定三秦

采取措施,巩固后方

 楚汉分界

号召诸侯,讨伐项羽

相持不下,鸿沟分界

 垓下之战

撕毁和约,攻击霸王

诸侯合击,垓下被围

 楚霸王自刎乌江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无颜过江,自刎身亡

西汉王朝 统一强盛的王朝

 刘邦长安称帝

称帝建汊,迁都长安

继承秦制,巩固皇权

 开国良相萧何

辅佐刘邦,赢取天下

坐镇关中,保障军饷

开国功臣,众卿之首

功高遭疑,自污名节

 张良运筹帷幄

反秦复国,因缘得书

扶持韩王,妙计入关

屡出奇谋,安定天下

 韩信遭诛

功高震主,贬官为侯

策划谋反,事发遭诛

 樊哙闯帐救主

攻城拔寨,劝主勿贪

鸿门险宴,闯帐救驾

征讨叛军,大胆进谏

 叔孙通制汉礼

博才多学,制订礼仪

出任太傅,辅佐惠帝

 高阳酒徒郦食其

高阳酒徒,投奔沛公

游说齐王,惨遭烹杀

 田横五百士

从兄反秦,自立为王

齐国灭亡,避难海岛

不堪受辱,引颈自刎

 白登之围

韩王反叛,高祖出征

白登被围,奇计脱困

 彭越之死

聚众为盗,助汉攻楚

部将诬陷,蒙冤遭杀

 英布谋反

反秦归汉,屡立战功

起兵反叛,兵败而亡

 吕后专权

高祖亡故,吕后掌权

心狠手辣,报复异己

专权乱政,病疾而终

 仁弱之君汉惠帝

仁弱之君,继承帝位

推行惠政,英年早逝

 曹参无为治国

开国功臣,齐国求贤

待人宽厚,不计小过

萧规曹随,安国利民

 周勃平灭吕氏

功劳卓著,赐封绛侯

当机立断,诛灭吕氏

 夏侯婴终生受宠

追随沛公,力救太子

屡建战功,终生受宠

 文帝治国有方

拥立为帝,巩固皇权

节俭爱民,虚心纳谏

体恤民情,开创盛世

 神奇谋士陈平

胸怀壮志,营救刘邦

投奔汉王,施展奇才

智释樊哙,免祸于身

灵敏机智,晋升为相

 贾谊上疏论政

少年得志,仕途顺利

元老排斥,贬官外放

上书言事,切中时弊

深切自责,忧郁而亡

 张释之严于执法

机智灵敏,勇于劝谏

依法量刑,不谀君王

犯颜执法,一代清官

 开明君王汉景帝

休养生息,国泰民安

发展教育,打击豪强

宽厚仁慈,患病逝世

 晁错削藩

文帝赏识,景帝宠幸

位高权重,提议削藩

替罪羔羊,冤死刀下

 周亚夫平乱

出身将门,细柳扬名

神机妙算,平定乱事

 国之爪牙郅都

镇压豪强,执法不阿

得罪太后,蒙冤而死

 窦太后干政

晋升皇后,关照家人

溺爱幼子,干预立储

力尊黄老,排异儒术

 一代英主汉武帝

时来运转,入主东宫

登上皇位,改革受阻

统一思想,加强集权

晚年悔过,轮台罪己

 西汉鸿儒董仲舒

韬光养晦,伺机而出

上奏对策,武帝采纳

权臣排挤,著述终生

 马邑之谋

商讨计策,引诱匈奴

叛贼出卖,单于退兵

 飞将军李广

将门世家,技艺高超

死里逃生,威震匈奴

英勇善战,军功难立

不甘受辱,悲壮自刎

 大将军卫青

出身卑贱,因祸得福

晋升为将,屡立战功

决战匈奴,官至司马

 霍去病为国忘家

少年英武,大战匈奴

用兵灵活,功盖当代

追杀千里,封狼居胥

 张骞通西域

肩负使命,出使月氏

不畏艰辛,开通丝路

 汉朝收三越

叛贼作乱,汉军平定

南越反叛,出兵征讨

 汉军远征大宛

一征大宛,伤亡惨重

二征大宛,大捷而归

 李陵叛投匈奴

名将之后,率兵出征

兵力悬殊,嗜血杀敌

叛徒出卖,兵败降敌

 苏武牧羊

出使匈奴,兵变遭扣

众人规劝,宁死不降

朝廷要人,苏武还乡

 第一良吏黄霸

一心为官,教化治民

犯颜获罪,直心不改

 酷吏张汤

继承父职,精通律令

公报私仇,自杀身死

 倪宽体国恤民

学识渊博,一心为民

体国恤民,百姓爱戴

 社稷之臣汲黯

秉公事职,犯颜直谏

不畏权贵,一代直臣

 窦婴舍身救友

酒醉失言,灌夫被捕

挺身而出,当庭辩论

太后施压,惨遭杀害

 理财能手桑弘羊

少年得志,担任农丞

整顿货币,盐铁宫营

 巫蛊之祸

后宫相争,皇后遭诛

奸臣挑弄,祸害无辜

 霍光辅政

武帝宠幸,临终托孤

挫败政敌,稳固地位

辅佐宣帝,病疾而终

 傅介子计斩楼兰王

申奏朝廷,震慑邻国

不惧危险,计斩楼兰

 民间天子汉宣帝

民间天子,拥立为帝

安定民生,中兴大汉

 尹翁归不徇私情

初入仕途,重臣赏识

不徇私情,刚正执法

政绩卓著,美誉满朝

 贤相邴吉

有功不夸,身登相位

崇尚宽大,关怀下属

不问小事,主抓根本

 赵充国安边

军功显赫,保疆有功

老当益壮,平定西羌

 外交家常惠

功勋卓著,受封侯爵

勤劳国事,青史留名

 陈汤平匈奴

追名逐利,出兵西域

万里扬威,封侯晋爵

 石显邀宠弄权

阿谀受宠,陷害大臣

陷人有术,保身有道

 昭君出塞

入选后宫,无缘面君

自愿和亲,远赴匈奴

顾全大局,青冢留名

 汉成帝荒淫误国

改革弊政,有始无终

沉湎女色,荒淫害国

 汉哀帝空有大志

改革失败,沉湎声色

断袖之癖,遗臭万年

 王莽篡汉

攀附门庭,入朝为官

处心积虑,控制朝政

篡汉建新,危机四伏

西汉文化 辉煌灿烂

 儒学大师陆贾

劝降南越,指点陈平

进谏高祖,著作《新语》

 传奇才子司马相如

琴挑文君,美名传世

才华出众,汉赋大家

 智圣东方朔

毛遂自荐,出奇制胜

诙谐幽默,智谏天子

汉赋大家,名作传世

 司马迁忍辱著史

继承父志,担任史官

直言获刑,忍辱著书

名作传世,万代扬名

 音乐家李延年

出身倡家,精通音乐

无辜受累,惨遭杀害

 思想家扬雄

淡泊名利,精于辞赋

先作《太玄》,后著《法言》

东汉王朝 汉室中兴

 赤眉绿林起义

社会动荡,绿林起义

赤眉起义,攻击宫军

 昆阳大捷

攻打昆阳,义军被围

奇计巧谋,大败宫军

 刘秀复汉

扩充实力,自立为王

众望昕归,称帝复汉

 一代贤后阴丽华

美貌佳人,君子好逑

谦让自抑,皇后楷模

 云台首将邓禹

追随刘秀,出谋划策

运筹帷幄,功高盖世

 吴汉力挽危局

劝降彭宠,担当重任

东征西讨,屡立战功

 大树将军冯异

投身汉军,因功封侯

谦让不夸,战功卓著

 耿弇平齐

少年有为,深谋远虑

平定齐地,战功显赫

 征南大将军岑彭

韬略过人,劝降朱鲔

奉命平叛,功勋卓著

 光武帝平陇西

解除威胁,出兵陇西

两军桕持,击灭隗嚣

 光武帝平公孙述

挥戈伐蜀,初战不利

重整旗鼓,平定蜀地

 光武中兴

统一政权,巩固统治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治世能臣寇恂

镇守河内,保障供给

执法刚严,治民有方

 伏波将军马援

助玫隗嚣,平定羌族

远征交趾,南征武陵

 强项令董宣

北海惩恶,正气凛然

刚正不阿,强项抗命

 中兴明君汉明帝

初露锋芒,打击宗室

加强集权,整顿吏治

与民休息,崇尚儒学

 贤惠皇后马明德

嫁入皇宫,意外受宠

无法生育,晋升皇后

朴素平和,禁封家族

 窦固战天山

出身豪门,大战天山

出兵西域,立功边疆

 定远侯班超

壮志在胸,投笔从戎

出使西域,平定叛国

发兵讨敌,威震西域

 窦宪大破匈奴

出身显贵,征伐匈奴

居功自傲,被逼自杀

 邓绥临朝摄政

才貌双全,入主后宫

深明事理,册立为后

临朝听政,勤俭治国

 外戚阎氏乱政

阎姬入宫,得幸安帝

专权乱政,兵变遭诛

 杨震临财不苟

关西孔子,踏入仕途

清正廉洁,犯颜死谏

惨遭诬陷,饮毒身亡

 虞诩平定西羌

孝子贤孙,平叛有功

率兵出征,平定西羌

 跋扈将军梁冀

纨绔子弟,总揽朝政

权倾朝野,为所欲为

恶贯满盈,梁氏被诛

 五宦当道

宦官当权,五侯乱政

骄奢淫逸,祸害民生

 党锢之祸

党人议政,宦官加害

铲除奸宦,事败被锢

 汉灵帝昏庸无能

临朝执政,荒淫无度

卖宫鬻爵,搜刮民财

 黄巾军起义

矛盾激化,揭竿而起

转战南北,兵败而终

东汉文化 博大精深

 佛教入华

佛教渐兴,传入西域

佛教入华,影响深远

 蔡伦造纸

一介宦官,仕途通达

改进造纸,功在千秋

 天文学家张衡

博学多才,入朝为官

志在天文,英名留世

 史学大家班固

继承父志,撰写汉史

鸿篇巨制,遗泽后世

 一代医圣张仲景

勤求博采,医术精湛

医圣功绩,万代传颂

 王充撰《论衡》

游学京师,博览群书

撰写《论衡》,弘扬哲学

 才女班昭

出身名门,文采过人

《女诫》扬名,影响深远

 许慎与《说文解字》

学派之争,编撰重典

名著传世,功莫大焉

 郑玄注儒经

出身名门,钻研经学

受牵禁锢,著书立说

 蔡邕博学多才

一代才子,火中救琴

文采飞扬,石经传世

 中华神医华佗

身处乱世,四处行医

创立新说,中华神医

试读章节

“为人臣子,怎可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李斯严肃地说道。

“众所周知,扶苏为人英武,如果他继承皇位,蒙恬肯定会受到重用,甚至可能出任丞相。届时,还有你容身之地吗?如今,诏书尚在我们手里,我们若合力,必可铲除他们。”赵高继续说道。

闻此言,李斯开始动摇了。最终,为了一己之私,他决定与赵高合作,让胡亥继承皇位。公元前209年,胡亥登基了。

蒙冤遭谗,腰斩灭族

李斯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因此看到胡亥昏聩荒淫、败坏朝纲时,他都视而不见。

一天,胡亥请教李斯,问道:“韩非子曾说,历史上的君主在处理政务时十分劳累,那么君主治理国家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劳累吗?实际上,他们劳累,只能表明他们愚笨。受苦的事情我不愿意做,我既想随心所欲,又想永坐龙位,丞相可有办法?”这时候,李斯之子因出兵不利被主将章邯追究责任,章邯还借此嘲笑李斯无用。李斯担心被治罪,便提出一套“督责之术”,极力逢迎秦二世。

秦二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强行征发大量壮工继续建造阿房宫。百姓生活陷于困窘,各地暴乱频发。李斯为了维护秦朝政权,建议秦二世缓建阿房宫,以平民怨。胡亥看完奏章火冒三丈,立即下令将李斯打人大牢。李斯多次上书喊冤,但是他的所有书信都被赵高压下了。不仅如此,赵高还给李斯罗织反叛的罪名,最后李斯被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有反叛之意。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三族被灭。

李斯一生以非凡的才智和超群的远见,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创下了不朽奇功。在大秦帝国建立后,他又采取种种措施,维护了秦王朝的统一,强化了秦王朝的政权,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不愧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他为了一己之私残害忠良,最后却也未能自保。他的下场,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将秦二世扶上帝位,随后便在朝廷里肆意妄为,专权弄事,为秦二世的暴政推波助澜,逐渐使秦王朝走上了末路。秦朝末年,他竟然想登基称帝,结果被乱刀砍死,实在罪有应得。

阴谋矫诏,拥立胡亥

赵高,战国时赵国王族,出生于成阳。秦灭赵国后,赵高父母搬到咸阳定居,其父因罪受过宫刑,他和兄弟姐妹都是母亲与他人私通所生。

秦灭六国后,将六国所有后宫女眷送往咸阳,如此一来,后宫人数剧增。为了照顾后宫的众多嫔妃,朝廷下令征召宦官,并将六国的宦官并入宫廷。赵高就是在此时进入皇宫的。

赵高善于钻营、阿谀奉承。当时,他发现秦始皇非常注重法制,于是,便利甩—切时间研究法令,以期赢得秦始皇的青睐。很快,他便精通了法令。不久,秦始皇听说他既有才能又精通法令,就晋升他为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车马。

始皇少子胡亥很受秦始皇喜爱,于是赵高就千方百计地迎合胡亥,胡亥很快便对赵高异常信任。就在此时,秦始皇又让赵高教授胡亥如何断案。就这样,赵高每天和胡亥住在一处,并对其关怀备至。如此一来,秦始皇和胡亥都对他信任有加。

秦始皇每次出外游巡时,赵高都会为其准备一支规模巨大的车队,同时下令所到之处务必献上当地名品,以此来讨好秦始皇。当然,赵高也会趁机中饱私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当时,秦始皇身边只有李斯、赵高以及胡亥跟随。秦始皇下诏准备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然而赵高却篡改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让胡亥继承了帝位。  残酷无情,杀害忠良

胡亥登基后,担心朝臣和其他皇子怀疑其登基的合理性,便与赵高决定诛杀朝臣和众皇子。

秦始皇生前对蒙恬和蒙毅十分器重。蒙氏兄弟曾为秦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位高权重,赵高对其十分嫉恨。于是他常在二世面前诋毁蒙氏兄弟,昏庸的二世在赵高的鼓动下,最终将蒙氏兄弟逼死。此后,赵高还不断排挤朝廷中的正直大臣,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官。P○一八-○一九

序言

新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之间,我们发生了太多变化,产生了太多感慨。如果将这十年作为一个节点,去认真地作一下梳理与总结,相信我们会受益匪浅。但是,如果将这十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它是何其短暂,而我们又是何其渺小。

正如同新世纪的第一缕晨曦照耀时,我们不知道自己会改变什么一样,几千年前的先民同样不知道自己会留下什么。但事实上,他们已经留给我们一本足够厚重的“书”。这本书厚重到让我们不胜惶恐,唯有不断地走近它、了解它,才能克服我们的渺小感。这本书记录了先民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它是那么值得回味,值得深思!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对于拥有悠远历史的中国人而言,对此应该怀有更为深切的认同。泱泱中华五千年,记录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治乱,镂刻了多少豪杰的荣辱浮沉,展示了多少文化的断裂延续。无论截取哪一段历史,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古人对历史的认识可谓深刻: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从历代官修“二十四史”到“经史子集”的分类,历史始终是古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屡遭磨难,但她总是能够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坚韧,在一片片废墟中重获新生。相对于世界上同时代文明的衰落或者中断,唯有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凡此种种,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对于我们而言,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并以此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但是,面对中国历史,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局外人”的隔膜,我们很难找到置身其中的感觉。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与枯燥呆板的叙史方式,使我们同历史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能在浩如炯海的史料中撷取对读者有益的信息,如何能使这些信息让读者易于接受,成为了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出这套《中国大典》系列丛书,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来讲述历史,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

首先,本书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清开疆拓土,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剥开,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既有腥风血雨的战乱时代,又有金瓯一统的鼎盛王朝;既有钩心斗角的宫廷阴谋,又有千古流传的君臣佳话。通过这幅画卷,读者可以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了然于胸,进而清晰地把握历史进程的脉络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其次,为突出历史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本书将历史风云人物以专题形式进行叙述,从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血肉丰满。这些风云人物囊括了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圣贤哲人、商贾巨子。读者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时,也可以借鉴他们的文韬武略、进退之机和处世之道,从而启迪智慧,迎接生活的挑战。

最后,为给读者创造一种愉悦的历史语境,本书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内容,同时采用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使得历史不再像一位枯燥呆板的老学究在做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将曾经的世事变迁娓娓道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中国史与世界史以大事记的形式置于书眉处,以高效快捷的关键词形式呈现中外历史大事,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信息量,使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世界范同内的历史。

总而言之,我们的心愿就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生动的读史方式,让读者在品读历史、经历往昔的同时以史为鉴,感悟当下。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