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转型期农村基层(党建论)》作者谌玉洁认为,转型期的农村党建,要抓住农村社会转型的历史机遇,通过由传统的执政者和管理者向引导者和服务者角色定位的转变。要以大党建的理念改变旧有垂直化、内部化、封闭化的管理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党的工作覆盖范围,使基础党组织的设置从单一走向多元,确立党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细致化、全面化。 目录 绪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 章 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述要 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一、联系、服务群众 二、组织、动员群众 三、传达、执行党的政策 四、发展、教育管理党员 第三节 农村基层党建的目标 第四节 农村基层党建要随着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一、组织形式要适应环境和群众的需要 二、组织的功能定位应倾向于适应性而非特定性 三、工作方式、活动方式要因时、因事而变 第二章 党的农村工作与农村党建的历史回顾 节 传统农村的社会变迁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 二、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特点 三、近代中国农村的“自治”传统 第二节 党的农村工作与农村党建的历史回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三、历史上党的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党的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历史经验 一、组织农民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首要任务 二、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基础 三、动员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主要活动方式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和农村基层党建 节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历程 一、1978―1988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 二、1989―1999年,“三农”问题的凸显 三、2000年起的农村综合改革 四、农村城镇化建设 第二节 农村社会转型的内涵 一、农村经济结构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二、农村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转为分化性社会 三、农民价值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过渡 第三节 党的领导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 一、党的执政方式的改变 二、党领导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三、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 环境变迁对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的新要求 一、农村建设的领导者 二、农村利益的整合者 三、农村自治的引导者 四、农村社会稳定的推动力量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 节 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创新 一、党在农村领导核心的实现方式 二、党建指导思想的创新 三、党组织设置原则的优化 四、党内民主的发展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 一、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 二、组织建设的创新 三、基层党内民主发展的创新 四、党员教育与管理方式的创新 五、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 第三节 党领导下的农村治理模式的改革实践 第四节 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挑战 一、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弱化 二、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体制机制不完善 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第五章 农村基层党建应对社会转型的路径 节 农村基层党建是全方位、立体的“大党建” 一、坚持开放、服务的工作理念 二、运用引导、协商、服务的工作方式 三、整合农村社会各类资源 四、围绕中心与服务大局相结合 第二节 乡镇党建体制机制改革 一、改革乡镇领导体制 二、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 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与工作方式 第三节 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自治体制 一、新型农村治理体制改革原则和目标 二、新型农村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第四节 创新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一、培育农村新型领导骨干 二、健全功能型的组织体系 三、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五、以服务与协商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