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特训第一阶段被称作“基础训练阶段”,该阶段就像拳击训练时一样,教练要用铁拳照着队员的脸猛揍,才能让他学会怎么接拳。准确地讲,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训练,让队员做到自己出错或失败时不给战友们带来麻烦。该阶段训练内容的设计是为了让队员们达到自己的极限,找到并剔除那些承受不了或不愿承受严酷考验的人。
第一阶段在海军特战中心进行,训练区不大,四周圈着围墙,全方位装有监控摄像头,有武装警卫站岗,有参训的海豹突击队队员。没什么可看的,唯一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特战中心是一幢两层楼,外墙是看着发污的浅棕褐色,旁边紧邻一排老式煤渣砖堆砌的办公用房,给人的感觉就像没安防护栅栏的监狱大院。这些房子中央是个类似于大院子的地方,海豹突击队队员们戏称它为“磨床”,因为院子里的地面粗糙,在上面做几千个仰卧起坐后能把你屁股上的肉都磨光。上百名队员不在此训练时,你可以看到地上画有小脚蹼的标记,这里就是平时队员们列队进行体能训练的地方。
“磨床”前方有个蓝色的木制小讲台,是教官们指导队员们体训的地方,讲台围着一圈带顶棚的由金属杆支撵的通道,杆子顶端焊有横梁,用于做引体向上。训练区外围是几栋三层高的营房,这里是队员们第一阶段训练的驻地,还有个停车场,再过去就是海滩了。在海滩那里你还会看到一个蓝色的小木台子,教官站在那里指导沙滩体训。另外还有一个塔台,上面坠下几条粗大的绳索,队员们训练时爬上爬下,直到练得手掌渗血。塔台后面是一道很陡的沙堤,沙堤下便是太平洋冰冷的海水。海豹突击队队员们在这里所接受的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技能训练——单杠引体向上、攀沙、冷潜、攀绳等。它们没有任何花哨,和现代过度倚重技术型的健身方式相比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在这里,你除了拼尽全力,还是拼尽全力。
在第一阶段的训练中,海豹学员们要经历一次次测试——包括身体测试和心理测试。他们必须在严密监测下抵挡住极度的高压,才能保证自己作为个体能适应并且有利于整个团队。教官们无休止地鞭策队员的同时,会观察他们的个性和集体感。每个成员都要做到在极度困倦、体感极度异常、体力极度损耗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丝清醒、理智和时刻的警惕。也只有在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下,才能窥见一个人真正的决心和意志。
随着第一阶段训练的持续进行,对海豹学员们的考验也在不断增强。衣服干着的时候要进行障碍跑,湿着的时候也要进行障碍跑。你要在能把人拍到沙滩上的大浪里驾驭小船,你还要在能把人拍到岩石上的巨浪里驾驭小船。入水出水,一次又一次。每天你要做几千次打水,直到打得你腿都抬不起来。在水泥地上做俯卧撑,在沙滩上做俯卧撑,在水里还要做俯卧撑。你得抱着胸口压着的大原木做仰卧起坐,一直做到双手皮肤撕裂。然后又入水出水,一次又一次。头顶橡皮艇跑几百公里,头皮没磨破再跑几百公里,直到橡皮艇把头皮磨掉。我还记得一次在外海中游的时间过长,连我下身的小宝贝儿都受不了了——我是说真的——它们居然抛弃我,自己缩进我那温暖的盆腔里寻求安全去了。(最疯狂的是我当时居然还在一门心思地游啊游的,很认命地接受了它们可能从此弃我而去的事实。)当然,在教官们严密监督下,我们的考验不断加大,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你动摇或虚弱的瞬间。他们要评估的不是海豹学员表现最好的一面。而是表现最差的一面,就算你赢了也没人在乎你是怎么做到的。
教官让学员们一遍遍重复着这些增强耐力的体能训练,直到肌肉麻木,直到再也无法爬起,然后第二天再重新来过。日复一日,朝九晚五,就像一个卡通片里的牧羊犬,每天早起上班,追着草原狼暴打一天,傍晚下班,天天如此。教官们给你一晚上的时间恢复体力,第二天再接着收拾你。这就是海豹突击队训练让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不停地推/停一教官把你推至耐力的极限,然后让你稍事休息,以便下次将你推向更高的极限,一次又一次。教官们借此让你学会如何修复自己,也给你时间和机会让你休息后再战。这就像抻一根橡皮筋,当你把它抻得超出了极限,它会断掉不能再用,对它来说拉抻的痛苦很快就结束了。但如果你只抻至它可以承受的极限范围,然后停会儿再抻,你就能抻得更长;经过多次重复后,你就可以把它抻得越来越长,而不会弄断它。这就是BUD/S的过程。
P21-23
埃里克·戴维斯,美国品牌特种兵——海豹突击队中的狙击手教官,参与制定了海豹突击队的训练方法和规则,培养出许多美军很好狙击手,包括克里斯·凯尔(被誉为美军靠前狙击手,著有《美国狙击手》和《十杆枪》,荣获17项大奖的电影《美国狙击手》的原型人物)和马库斯·拉特尔(荣获海军十字勋章、紫心勋章,著有《孤独的幸存者》,同名改编电影获5项大奖)。埃里克有四个孩子,他运用培养海豹突击队员的11条准则来教养孩子,并成立专业咨询公司将宝贵经验普及给广大的美国家庭,取得了瞩目的成功。
耿芳,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主要译作有畅销书《饥饿游戏》《月族》系列等多部作品。
郝险峰,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教学和研究。发表有《吉姆双重身份解析》等作品。
作者按
引言 向着目标前进
追逐靶心
先确立目标,有目标的努力才是有效行动
重拾为父之责,儿子需要我们的帮助
重新定义下一代男人
第1堂 课组建团队
让男孩成为有思想的思考者,而非一味地执行者
父亲永远不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
2岁前,考验的不是男孩而是父亲的耐力极限和修复能力
2岁到14岁,让男孩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5岁到18岁,让男孩自信但不自负
18岁后,男孩仍需要我们的指引
第2堂课 领袖精神
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不要让男孩成为断了线的风筝
陪孩子一起玩,获得他们的尊重
发挥最大潜能,成为可依靠的人
第3堂课 勇于认错
让男孩敢于犯错,敢于改变现状
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就是承担犯错的后果
教会男孩犯错后要学会反思,承担责任
父母要勇于坦白自己的过错
得到公平,又能怎样
第4堂课 超越极限
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偏航修正器
实时教导,始终如一
帮助孩子消除周围的不利影响
与孩子并肩前行
第5堂课 坚决果断
面对困难,立即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
及时、准确地指出男孩所犯的错误
别当个讨厌鬼
毫不犹豫,及时做出反应
第6堂课 心态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精神上的自律和韧劲,能让男孩突破各种极限
成功男人的共同点:藐视困难,享受磨难
全情投入,对自己的内心负责
摆正心态,点燃男孩内心的渴望
极限射击,培养你的注意力
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
第7堂课 成为赢家是要付出代价的
胜利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竭尽全力,永不言败
参与是赢得胜利的首要准则
经历失败,才是孩子今后通往成功的唯一通道
无论如何——永不止步
第8堂课 敢于挑战
最舒服的日子永远是昨天
所谓“天才”,只是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坚持
为目标而奋斗,挑战极限,你会乐在其中
每天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好
第9堂课 动起来
积极活跃是一种生活方式,让男孩感到幸福和快乐
男孩天生爱运动
别让男孩躲在封闭的空间里,困兽成疾
无处发泄的精力往往会坏事
让孩子离开“舒适区”,在“舒适区”里长大的男孩没有未来
赢得三叉戟要靠日积月累
第10堂课 尊重搏斗
安全第一
赢得胜利的最佳途径是规避风险
只有真正的搏斗才会教你逃跑
第11堂课 尝试、冒险
带男孩去冒险,重拾父子亲情
“痛击”障碍
让男孩自己去冒险,去选择自己的路
回到原点——家
重拾父子亲密关系,永远不晚
致谢
文献资源/深度阅读
向着目标前进
在加利福尼亚州炎热的奈兰德沙漠,汗流浃背、口渴难耐的我仅剩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最后的追踪演练了。如果我无法通过这次考核,只能就此离开狙击手学校。
我已经朝着错误的目标匍匐前进了好几个小时。虽然四周以来每天六个小时待在沙漠里,但我还是没能掌握好追踪目标的技巧。凭借某种本能和运气调整方向后,我好不容易才到达最终射击位置,此时只剩五分钟的时间架枪射击了,可我却突然间听到:“停!”
这是所有狙击队员最怕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观察点的教官已经发现了一名场地里的队员。“是我吗?发现我了?我晃动树了?”几分钟后,一位步行者,也就是场地教官,从我身前几米处走过。我艰难地吞了口含沙的唾沫,垂头丧气地趴在地上,以为会听到宣布我出局的话:“脚下有狙击手!”
“身体放低点,”耳边却传来步行者同情的声音,“凡是高过我膝盖的地方,他们可都能看得到呢。”他朝着场地另一边吱啦作响的无线电设备走去,我依然安全。
我继续一动不动。现在进行的是潜行训练,要在指挥塔严密观测之下进行模拟射击,要求射出两枪——如果你到达最终射击位置并且未被指挥塔教官逮到,可以射出第一枪;第二枪则由步行者给出指令,他会来到距离你十米以内的位置,在你给子弹上膛、射出第二枪时让指挥塔上的教官仔细观察你。他们会观察你射击时枪口冲击波是否会导致树叶颤动或尘土飞扬。作为海豹突击队队员,要做到就算有人用最高性能的望远镜直面观察,也无法发现他。
现在只剩两分钟时间完成平时需30分钟甚至两小时才能完成的动作,我就位准备射击。心下盼着教官已经移开视线,把子弹上膛,深吸一口气,飞速冲到附近的一棵树后。时间迅速流逝,我顾不得那么多了,抛开一切隐形,把枪管迅速插入树干间,心里默念着上帝,“砰!”的一声扣动扳机。
在计时将要结束前,我射出了第一枪,心想:“这下完了,得出局了!”(按照规则,一旦你打出第一枪,就不能再有任何动作来调整射击位置,而我的射击位置非常不好。)我沮丧地静候步行者给我指令。在给塔台教官发射观测信号后,他喊道:“三、二、一,射击!”我开了第二枪。
“咔嗒……”
枪声没响。
“妈的,哑弹!”我心里咒骂着。
我还得再找颗子弹,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重新装上,早知道我多带一颗,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了。
“好吧,我想你可以把那颗子弹重新装一下,希望这次是好的,兄弟。”步行者对我说道,这话听起来更像我的队友而不是教官说的。 我重新上了一遍子弹,再次拉开我那雷明顿700的枪栓。这次枪响了,步行者确认我在规定射击距离(160~200米)内,然后说出今天最令我难以置信的话:“你通过了。”
追逐靶心
学做父亲和学做狙击手没有多大不同,也是件很有难度的事,很多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做不好,因为这需要具备极大的耐心、自律以及专注。我们得在严密的监视和苛评中先声夺人,找准位置,出其不意地正中靶心,才能保住我们自己的领地不受另一半、孩子、其他家长以及社会的牵绊。我们一天天、一年年不停攀爬,不断向前,带着我们的家人穿越未知的领地,我们靠自己、靠运气助我们实现目标。
……
这种通过“知著”而“见微”的引导方式,是我做狙击手教官时总结出来的。有时队员们理解不了像“读风”这样的概念时,我会让他们先想象一下向沙滩球射击的场景,充气的沙滩球遇风会在瞬间明显偏移原位,子弹也是一样,只不过偏移距离极其细微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通过展示极端的事例来说明一些根本的要义,我希望借此帮助你认清现况,成为一名更合格的父亲——不会让你更劳累,而是让你暂停瞄准,重新调整你的时间和精力,以最有效的方式将其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我们要让孩子们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以我们为荣。甚至崇拜我们,以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选择好通往成功的道路。我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作为前海豹突击队队员,我就曾这样带着我的四个孩子历尽艰辛,一路挺过来。也许前路还会有荆棘,但这些塑造了孩子们个性的要义将帮助我们跨越一切障碍。无论是在海豹突击队的训练过程中,还是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软弱的时候。但只要把软弱的本质看透。我们很快就能恢复并从中获得成长。这就是成功。
不管你的孩子刚出生,还是十几岁.还是已成年,你都应从现在开始把承担父责作为你的任务和目标,因为这与你和你的孩子们密切相关。记得我才19岁时就有了第一个女儿泰勒,我不知怎么办才好,无论从身心哪方面来讲,我都还没有做好接纳她的准备,这种情况就像我要通过BUD/s或狙击手训练时一样,但我知道我会摆正做父亲的位置。(我记得很清楚,在新加坡大醉一宿之后,我把一个日语kanji[意为“父亲”]文在了后背上。)因为它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一条我选择的路,就像之前我选择成为一名海豹突击队队员一样。
选择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学习、成长、开始、重新开始。至于男子汉什么样,怎么塑造男子汉,没有固定的框架,但我在海豹突击队受训期间所经历的各种危难告诉我:只有你全身心投入其中时,才能感知自身有多大潜能。好,那就让我们把所有这一切都摆上台面吧。赌注太高,高得我们几乎不敢临时发挥或凭借直觉;时间太短,短得怕瞄不准为父之责的标靶。不管怎样,伙计们,我们有活儿干了。该把“为人父”作为目标,该把这件事做好了,该找回我们自己,从我们这些父子开始重新定义一代男人,该有所为了。
就像海豹突击队的勇士们说的:“来吧,上!”
美国王牌特种兵——海豹突击队是世界最优秀、最强悍的特种部队之一,被誉为“国家匕首”,成为美国强大国力的象征之一,是世界敬佩的杰出男子汉的成长摇篮。
《海豹突击队教养男孩手册(精)》作者埃里克·戴维斯作为培养过美军第一狙击手的王牌教官,结合海豹突击队的培养准则和养育4个孩子的宝贵经验,凝结成本书中影响男孩一生的11堂成长课,告诉家长如何把男孩培养成真信、勇敢、永不言弃的男子汉,拥有海豹队员那样独立、坚韧、专注的珍贵品质——
放手让男孩去尝试、冒险,自己去积累经验、跨越障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激励男孩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在逆境当中永不止步,学会藐视挫折、拥抱变化。
培养男孩的领袖精神,不是让他变成当官迷,而是要有担当。
让男孩懂得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勇于认错,承担责任。
……
《海豹突击队教养男孩手册(精)》由埃里克·戴维斯、蒂娜·桑托利共同著作。
《海豹突击队教养男孩手册(精)》是美国王牌特种兵海豹突击队教官埃里克·戴维斯和蒂娜·桑托利写给父母的教养男孩手册。海豹突击队队员将他们在训练与实战中所学的自信、勇敢、有担当、团队意识、突破极限、永不止步、永不言弃、审时度势、冷静理智等立世之本教给儿子,让男孩在未来蜕变成一个杰出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