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别山红军战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台运行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由金寨县关工委一批老同志和党史工作者通力合作,广泛征集史料,写成了一部集史料性、故事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红军长征实录——《大别山红军战歌》。

  本书详细记载了大别山地区红军长征的经过,有许多故事是鲜为人知,首次公开发表的,共计25万字左右。这部书的编纂既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红军长征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又是后人了解红军长征这一历史原始风貌的宝贵资料。

内容推荐

大别山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大别山红军,人数之多,作战规模之大,也仅次于中央苏区红军,全军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大部分省军区、集团军,均有大别山红军将领担任领导职务。其左倾,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大别山红军经历了四个不平凡的阶段:开创阶段、大发展阶段、保卫根据地斗争阶段、为坚持根据地游击战争阶段。出版该书旨在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让更多同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了解大别山红军的光荣历史和左倾,学习和发扬红军精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苛政猛于虎大别山人民苦难中觉醒蒋介石叛变大革命胜利进军中夭折

 (一)残酷的阶级压迫悲惨的人民生活

 (二)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不断觉醒

 (三)蒋汪叛变革命人民重蹈水火

第二章 黄麻响惊雷鄂东北曙光初照工农齐奋战革命军胜利诞生

 (一)八七会议精神指明航向大别山区农运再掀高潮

 (二)高举武装斗争旗帜拉开武装起义战幕

 (三)黄麻惊雷震天响工农革命军诞生

第三章 保卫黄安城革命军英勇抗敌割据鄂豫边柴山堡首建红军

 (一)黄安城血战革命军受挫

 (二)转移木兰山 开展游击战

 (三)割据鄂豫边区 建立工农红军

第四章 立夏举义旗豫东南起义告捷英雄大会师第二支红军成立

 (一)沉痛的教训珍贵的启示

 (二)计划详细周密 起义顺利成功。

 (三)豫东南武装割据反动派惊恐万状

第五章 粉碎敌人“会剿”根据地日益发展建立人民政权苏维埃遍地开花

 (一)罗李“会剿”被粉碎鄂豫边区大发展

 (二)鄂豫“会剿”又遭失败苏维埃花开遍商南

 (三)徐夏“会剿”夭折苏区形势一派兴旺

第六章 六霍齐暴动皖西北赤化一片流波碴聚义第三支红军诞生

 (一)安徽军头三月三换皖西暴动揭竿而起

 (二)起义部队所向无敌处处频传胜利捷报

 (三)第三支红军胜利诞生 皖西根据地初步形成

第七章 统一党的领导鄂豫皖特别区委成立统一红军建制工农红军第一军诞生

 (一)成立特别区 组建红一军

 (二)蒋冯阎中原大战红一军连战皆捷

 (三)受立三“左”倾路线影响 苏区革命斗争受挫折

第八章 蕲黄广地区革命斗争艰辛曲折工农举义旗红十五军胜利诞生

 (一)“三杀”、“四抗”轰轰烈烈地主豪绅胆战心惊

 (二)六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蕲黄广人民坚持斗争

 (三)红十五军成立鄂豫皖边会师

第九章 军阀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策划一次“围剿”苏区军民英勇奋战反“围剿”斗争旗开得胜

 (一)全面发动广泛游击

 (二)主力回师收复皖西

 (三)成立红四军反“围剿”胜利

第十章 不甘失败 蒋介石策划二次大“围剿”粉碎“围剿”张国焘独裁鄂豫皖分局

 (一)调动敌人粉碎“围剿”

 (二)鄂豫皖分局成立 张国焘“左”倾独裁

 (三)红四军南下大胜利 张国焘扩大化“肃反”

第十一章 蒋介石亲自部署发动三次大“围剿”红四方面军成立反“围剿”胜利空前

 (一)广泛动员 严阵以待

 (二)不顾人民唾骂 肆意增兵“围剿”

 (三)军民英勇反击红军胜利空前

第十二章 蒋介石亲任司令 指挥四次大“围剿”张国焘“左”倾盲动四次反“围剿”失败

 (一)蒋介石的进攻部署张国焘的错误方针

 (二)忍痛受命浴血苦战

 (三)反“围剿”斗争失败方面军主力转移

第十三章 惨绝人寰国民党匪军血洗苏区威武不屈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

 (一)血腥的屠杀残酷的统治

 (二)鄂东北军民英勇斗争 国民党“围剿”望山兴叹

 (三)建立鄂皖工委成立二十七军

第十四章 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重建根据地威震西北

 (一)一路英勇拼杀进军川陕边区

 (二)立足川陕边区 开辟新根据地

 (三)敌三路围攻大失败红四方面军大发展

 (四)四川军阀刘湘上阵六路围攻失败更惨

第十五章 中央根据地红军人青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一)策应中央红军 强渡嘉陵江

 (二)举步万里长征两过雪山草地

 (三)三次过草地三军大会师

第十六章 西路军渡河西征苦征战英勇悲壮

 (一)组建西路军苦战马家军

 (二)英勇苦战难转逆境

 (三)肩负民族大任整编出师抗日

第十七章 划区“清剿” 蒋介石更换伎俩保卫苏区 红二十五军重建

 (一)蒋介石划区“清剿” 红二十五军重建

 (二)蒋介石限期“清剿”未逞反“围剿”初开胜利局面

 (三)蒋介石再三部署“清剿” 红军反“围剿”连战皆捷

第十八章 故伎重演蒋介石策划五次大“围剿”盲目轻敌“左”倾错误再次危害苏区

 (一)围攻七里坪红军大减员

 (二)战死饿死冤死红军再次减员

 (三)反“围剿”方针错误保卫战连遭挫败

第十九章 痛心悔改 省委召开扩大会议打破“围剿”转变错误作战方针

 (一)正视形势重开战局

 (二)转变斗争方针游击战术歼敌

 (三)豹迹岩两军会师根据地形势好转

第二十章 张学良三个月“清剿”又遭失败大转移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

 (一)积极恢复苏区加强部队建设

 (二)张学良三个月“清剿” 红二十五军三战三捷

 (三)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第二十一章 出师长征北上抗日

 (一)出师长征北上抗日

 (二)先礼后兵借道前进

 (三)生死攸关独树血战

 (四)庾家河畔苦战正副军长负伤

第二十二章 创建苏区扩大红军

 (一)建立人民政权组建人民军队

 (二)迂回转战寻机歼敌

 (三)杨虎城被迫受命“皇家军”全军覆灭

第二十三章 长征大胜利陕北大会师

 (一)蒋介石走马换将马家军连遭失败

 (二)泾河畔激战军政委捐躯

 (三)陕北大会师 长征大胜利

第二十四章 蒋介石再令三个月“剿清”红军根据地危急红二十八军重建

 (一)重兵“围剿” 形势危急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蒋介石限期“剿清”红军红二十八军重新建立

第二十五章 一计未成蒋介石再令两个月“剿清”红军东西往返红二十八军驰骋鄂豫皖边区

 (一)红军主力西征打乱敌人“清剿”

 (二)红军东返苏区 坚持游击战争

 (三)不断总结经验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十六章 调遣嫡系卫立煌又来苏区“督剿”分散游击红二十八军越战越强

 (一)服务桑梓的言词 “剿杀”桑梓的行动

 (二)分散游击驰骋敌后

 (三)蒋介石严令催逼卫立煌悬赏缉拿

第二十七章 自食诺言蒋介石继续反共“围剿”顾全大局鄂豫皖红军东进抗日

 (一)蒋介石背信弃义卫立煌加封晋衔

 (二)高敬亭顾大局倡议停战卫立煌始醒悟岳西谈判

 (三)整编部队东进抗日

附录一:大别山苏区革命民歌50首

附录二:骁勇善战的张震东将军

附录三:西征大胜利长征大会师

后记

试读章节

(三)黄麻惊雷震天响 工农革命军诞生

中共鄂东特委为了进一步导引黄麻两县武装暴动顺利进行,11月3日在七里坪召开黄麻两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分析了鄂东地区形势:新军阀唐生智和桂系李宗仁因“宁汉合流”,分赃不均,正在互相厮杀,驻扎在鄂东的原属唐生智部下的三十军魏益三,看桂系占了上风,正准备弃唐投桂,因而对农民暴动未予顾及;黄麻两县农民暴动热情极为高涨,有300多支钢枪的自卫军,3万多人的农协武装,并有多次和地方武装、反动枪会数千人作战的经验,发动两县农民全面举行武装起义,是完全可以取得胜利的。会议正式决定:发动黄麻两县农民武装,攻打黄安县城,建立革命政权和人民军队。

为了统一农民武装建制,会议决定:以黄安县潘家河、阮家店、箭厂河、高桥、程铺畈农民义勇队和麻城的乘马岗、顺河、大河铺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编成营、连、排、班建制,成立由潘忠汝、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汪奠川、戴季英、吴焕先、刘文蔚等同志组成的黄麻起义指挥部,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

会后,黄麻县委和党团活动分子,分头到各地发动,准备攻打黄安县城。

农民武装起义的怒涛,吓坏了地主豪绅,纷纷向黄安县城里逃跑,向县太爷告状:“不得了啦,农民军要攻城啦!”“七里坪有几万农民自卫军,农村全叫他们占住啦!”

当时的黄安城驻有敌魏益三三十军1个团(实际只600多人枪)。县长贺守忠闻听土豪劣绅的报告,气势汹汹地说:“泥巴腿子也想来坐大堂,没那么容易,我叫他们没挪窝就死无葬身之地!”他派了一营兵到七里坪“进剿”,并说:“抓住一个农民自卫军,赏大洋10块!”那些想发财的士兵,一听县太爷如此重赏,顿时都成了勇夫,每人都带了一捆绳子,准备捉拿农民自卫军回去领赏。

起义总指挥部得到敌1个营兵力窜犯七里坪的消息,极为高兴,他们说:“咬到脚跟的狗,不能不打,送上门的礼不能不收!”决定歼灭这一营敌人,作为大起义的演习,便立即将住七里坪的自卫军全部撤出,来个关门打狗。11月10日,敌人果然来了。他们发现镇里没有自卫军,便到老百姓家和商铺里抢东西,发洋财。正当他们得意的时候,自卫军反攻来了。敌人闻报说:10万自卫军来围七里坪,便急忙向黄安城逃跑,起义军追了十几里,敌人丢盔弃甲。窜到城里去了。这次虽然未和敌人接火,但敌人望风而逃,大大鼓舞了自卫军打黄安城的信心。

11日,起义军总指挥部在七里坪召开了两万多人的大会,动员攻打黄安城。12日,得悉黄安城敌人撤走,决定当夜攻城。但很快又得到情报说:“敌人是到黄陂去改编,当天又回来了。”起义总指挥部负责人认为:起义就是要和敌人拼杀,敌人走了要攻城,敌人来了也要攻城,不然就会打击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共产党员就成了人民的罪入!

总指挥部立即根据新的敌情,进一步研究进攻部署,保证攻城的胜利。大家认为:敌人虽然窜回来了,也不过几百人,七里坪1个营敌人未敢和我们接火就跑,说明他们害怕农民自卫军。我们人多,士气旺,动员得广泛,敌人来回调动,我们可以打他个冷不防。经过研究,一个攻城方案开始实施:13名化装成小贩的农民自卫军战士,组成了尖刀班,混进城去;由副总指挥吴光浩亲自领导的70名登城突击队出发了;防御光山方向反动枪会来援的麻城农民自卫军出发了;由总指挥潘忠汝领导的两万多名农民自卫军攻城部队整装待发。还有其他众多的后勤部队,有的扛梯子,有的抬担架,有的挑饭食,他们和攻城部队一起,在太阳落山时,统统出发了。黄陂县委令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也赶来参加攻城战斗。

12日午夜,攻城部队将黄安城团团围住——一个在鄂豫皖边区的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开始了!

黄安城墙有两丈多高,4个城门配有8门土炮,每到天黑城门关闭后,城墙就放流动哨。我打入城里的尖刀班,在城里同志的帮助下,14日凌晨摸上城墙,连发数枪,起义部队立即攻城。吴光浩率领的突击队由北门架云梯,在尖刀班配合下,很快登上城墙,杀了流动哨,打开了北门,攻城大军一拥而进,直扑敌团部火神庙。原来去黄陂整编的敌人并未回城,城里只有40多名保安队,未及抵抗,全部缴械投降,县长贺守忠和县衙全部官吏,均被活捉,缴枪40多支、子弹90箱,清缴了大批府库钱粮。

11月14日晨,鄂豫皖边区的黄安县城头,插上了革命红旗。人民群众欢欣鼓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庆祝黄安城回到人民手里。

黄安县城解放后,鄂东特委筹备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并立即召开会议,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恢复各方面秩序,砸开监狱,释放被监禁的穷人,将逃进城里的土豪劣绅全部逮捕审判。

11月18日,黄安县委在城南校场举行了热烈庆祝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大会,宣告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颁布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施政纲领》,宣传“实行土地革命”、“推翻豪绅地主统治”、“实行民主自由,改善劳苦群众生活”、“保护商业贸易”等条例;并散发了几万份《大会通电》、《告黄安农民书》。会上选举了曹学楷、王秀松、吴先筹、陈定侯、戴季伦、田开寿等为政府委员,曹学楷为政府主席。

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后,举行了隆重的农民武装检阅仪式,挑选两县精干农民武装3000人,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农民自卫军为第一路军,麻城农民自卫军为第二路军,潘忠汝为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员,戴克敏为鄂东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军党代表;吴光浩为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军司令员,刘文蔚为第二路军党代表。

黄安县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鄂豫皖边区广大农村,各地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纷纷庆祝黄麻起义胜利。特别是黄麻两县农村,庆祝活动十分热闹,有一段庆祝胜利的戏文:

一九二七年,湖北黄麻县,

工农齐觉醒,一起来革命。

县委和区委,普遍做宣传,

组织农协会,办起农军团。

大家联合起,抗租又抗捐。

到了九月间,就把主意变,

破了黄安城,杀了狗贪官。

黄麻齐暴动,一切要共产。

黄麻起义的胜利,是鄂豫皖苏区创建的开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的诞生,是大别山红军创建的起点。

P15-18

序言

大别山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

大别山红军,人数之多,作战规模之大,也仅次于中央苏区红军,全军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大部分省军区、集团军,均有大别山红军将领担任领导职务。其丰功伟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

大别山红军经历了四个不平凡的阶段:

1927年11月到1930年1月,为开创阶段。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后,大别山区党组织先后领导了鄂东的黄麻、豫南的立夏节、皖西的六霍三次大规模革命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这三支主力红军是大别山红军的起源,是创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路先锋。

1930年2月至1932年8月,为大发展阶段。在这期间,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大规模“围剿”,在第三次反“围剿”中,仅苏家埠一役,即歼敌3万多人,敌总指挥厉式鼎被生俘,红军发展到2个军6个师、4个独立师和1个少共国际团,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共4.5万多人。此外,还有各县游击师、游击队等地方革命武装20余万人;根据地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拥有26个县级政权。

1932年11月至1934年11月,为保卫根据地斗争阶段。1932年秋,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由于当时的鄂豫皖分局领导张国焘等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先是“左”倾冒险,后又右倾怯敌,导致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大别山苏区,向西发展,在川陕边区创建根据地,先后粉碎敌人数十次围攻,红四方面军发展到5个军10万人。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进行长征,1936年10月在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

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大别山苏区后,面对强敌“围剿”,中共鄂豫皖省委立即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坚持根据地保卫战,粉碎了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剿”、“追剿”、“堵剿”。1934年11月奉命长征,是全国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主力红军,为后来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会师陕北,开辟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毛主席高度评价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功绩,说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1934年底至1937年7月,为坚持根据地游击战争(史称“三年游击战争”)阶段。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大别山苏区党组织,集中根据地的革命武装,重新成立了红二十八军,组织了一批地方式装便衣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牵制了敌人十多万兵力,粉碎了敌人多次疯狂的“清剿”,直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出版该书旨在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让更多同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了解大别山红军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学习和发扬红军精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8月

后记

在编写成了《大别山红军战歌》后,了却了我从事20多年大别山苏区历史研究的一桩心事。虽然我的水平和掌握的资料有限,但此书的出版,对大别山苏区红军的丰功伟绩,总算有了一个归结。书虽然写得不算好,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走访了40多位老将军、老干部,整理了他们30多万字的回忆录,参阅了大别山有关省、市、县档案馆的文史资料,运用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十八军战史等翔实史料,没有这些老同志的回忆录和翔实的参阅资料是难以成书的。

本书在篇章结构、史料运用上,张卫顺、陈善法同志和一些专家学者给予了很多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书中不足或错误之处,恭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6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