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近代江淮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入手,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具体地考察近代西方文明输入对江淮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在文明的撞击中获得了发展。现代化的历程是文明史的一部分,通过对江淮地区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可以透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探讨西方文明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寻找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对现代化的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明的撞击与困惑--近代江淮地区经济和社会变迁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沈世培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近代江淮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入手,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具体地考察近代西方文明输入对江淮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在文明的撞击中获得了发展。现代化的历程是文明史的一部分,通过对江淮地区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可以透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探讨西方文明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寻找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对现代化的认识。 内容推荐 本书从近代江淮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入手,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具体地考察近代西方文明输入对江淮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在文明的撞击中获得了发展。现代化的历程是文明史的一部分,通过对江淮地区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可以透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探讨西方文明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寻找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对现代化的认识。文明的发展有两种途径:一是交流,二是创新。文明是在交流和创新中发展的,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交流是主要的。交流有两种形式:和平式的渐进撞击和暴力式的强行撞击。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特点是,鸦片战争以前主要表现为中外文明和平式的渐进撞击,近代主要表现为东西方文明暴力式的强行撞击。近代文明撞击的结果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转化,现代化开始发轫。在经济上有两大变化:一是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市场得到了扩大,从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市场化发展,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二是由手工劳动向近代资本主义机器生产过渡。经济的变化,推动了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转型。但是,这种发展是有限的,仍然存在着困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本书分成七个部分: 第一章总论,除讨论有关选题问题和有关历史的思考以外,还讨论了文明的涵义、特点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章,讨论江淮地区农业文明的演进。通过对近代以前江淮地区农业经济状况及其特点的研究,我们发现,文明和平的渐进撞击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社会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内外文明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在农业文明的社会里,生产特点是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封建自然经济占优势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微弱,工商业发展缓慢。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但是形成的这种农业文明社会有其稳固性,在这样的社会,封建自然经济富有活力,商品经济发展缓慢,这就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自身也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统治太强了,封建社会太稳固了,这一转变还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而西方文明的输入,加速了这一转变过程。 第三章,讨论西方文明的强行撞击,即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西方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入侵手段是先以武力打开中国锁闭的门户,然后以商品和资本进行经济侵略,文明开始正面交锋。西方资本主义入侵遵循两个规律:一是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市场、资源、劳动力;二是强必凌弱,以实力说话,奉行实力均衡理论。 第四章,讨论在文明的强行撞击下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江淮地区中外贸易的发展与江淮地区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本书讨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西方文明的输入,把中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使江淮地区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得到扩展,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在晚清主要是从1876年芜湖开埠以后,江淮地区经济与国际、国内市场联系日益加强。民国时期主要是从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以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商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在经济上就产生了两个变化:一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二是部分个体手工业生产向近代资本主义机器生产过渡。 第五章,讨论了近代江淮地区现代化的发轫,即近代化问题。具体讨论了江淮地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认为其产生是在晚清时期,其发展是在民国时期。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事业也发展起来。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和资本的输入,就是一种近代科技文明的输入,是对东方文明的一种撞击,使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过渡,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是西方文明输入的结果,不是自生的。江淮地区近代机器工业产生早,但发展慢。 第六章,讨论了近代江淮地区现代化历程中存在的困惑,多方面讨论了绊腿的农业社会存在的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书具体讨论了近代西方文明输入后江淮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的程度和对现代化的认识。认为近代江淮地区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仍不够发达,近代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仍不普遍,现代化的程度不高。现代化的制约因素除了战争、自然灾害、封建主义剥削、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等历史原因之外,还有资金匮乏、观念落后、技术落后和体制落后四点直接原因,最集中的是体现在体制落后上。 第七章,讨论了中国现代化包括江淮地区现代化的有关问题。本书中心议题是讨论社会发展问题,即在人类文明史视野下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问题,把近代江淮地区历史作为文明史的一个部分,考察其发展变化及制约因素。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文明史的进步,但又是病态的发展。近代化是在夹缝中进行的,在中国正常发展近代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要实现社会的现代转型,必须扫除障碍。近代的历史是文明交流的历史,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文明的创新,而创新又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交流需要开放,创新需要改革。现代化的发展应该是以改革开放为原则,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制度改革为保证,以工业化为手段,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使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来满足人,发展人,解放人,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论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思考 二、关于区域史的解读问题 第二章 生存式的农业文明演进 一、富有活力的封建自然经济 二、发展微弱的商品经济 第三章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一、门户的打开 二、晚清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贸易的入侵 三、民国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贸易的入侵 四、洋油的输入与经济生活 五、资本的输入 第四章 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国内市场联系的加强和城镇的发展 二、集市贸易与集镇发展 三、粮油贸易与城镇的发展 四、家庭农业“耕”的商品化 五、家庭手工业“织”的商品化 六、近代手工业的发展 第五章 近代资本主义的出现 一、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轻工业的发展 三、重工业的发展 四、金融业的发展 五、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六、邮电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迟滞的文明:充满困惑的病态社会 一、近代化的水平有限 二、文明差异的集中体现 三、不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政治权力的运作 五、乡村社会封建性的加强 六、生产力的落后 七、农村经济的衰败 八、人民生活的贫困 九、近代化的障碍 第七章 文明史视野中的现代化 一、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 二、当今的现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