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田有木自给自足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谌淑婷//黄世泽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谌淑婷、黄世泽所著的《有田有木自给自足》带你看见台湾新农村:10个农村议题×10种家庭关系×10种生活方式。

新农夫的幸福田园生活,在农村,我们一起种幸福:田间餐桌、手染木工、造窑建屋、节能设计、亲子教育……

贾平凹、周大新、余世存、尤雁子 & 洪震宇、黄哲斌、蔡珠儿、蓝丽娟等大陆台湾名人联合推荐。

掀起一场温柔的农业革命,农业绝对是最顺应自然的美好生活!

带着老婆孩子去乡下种田,你能做到吗?以田为本,以食为力。

看台湾十个家庭是怎么做到的。农家幸福经济学×10种生活创意大公开。

内容推荐

作者谌淑婷、黄世泽采访台湾10 个家庭,在农村过上自己种田,自食“齐”力的生活实践,展开一场温柔而坚定的农业革命。《有田有木自给自足》深入农村现场,以第一手图文,呈现10 种农耕生活的创意实践,唤起人们亲近土地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象征了台湾社会价值的深层转变。

这些家庭大多不是出身农家,深知务农维生不容易,却仍坚持信念,尊重自然、友善土地、与万物共生,通过双手与劳动,自己生产食物,让食物成为改变生活的力量。这十个家庭在农村生活自给自足,幸福满满,身心知足。

目录

以田为本,以食为力:第十一个归去来兮的故事——朱慧芳

看见新农村:十个农村议题,十种家庭关系与十种生活方式——谌淑婷、黄世泽

百年伙房心空间:光爸、彩云

苗栗小东河畔,拥有魔法的光之家族

田间管理员:青松、美虹

谷东俱乐部,找到心与土地最近的距离

新生活设计师:绮文、吉仁

Good Simple Life 肉桂树林里,听风唱歌

创造幸福经济:惠雯、旭瀛

我们,要一直幸福下去喔!

投笔从农:德明、馥行

四季耕读、好好作农,感谢老天赏饭吃!

半农半X:波哥、淑玲

随波逐稻的画家农夫

田中央的孩子:阿硕、小绿

七年级农夫下田记!

小小农夫自耕自食:高树元气馆

文静妈妈+48个孩子,在土地上自食“齐”力

农业信仰化:罗杰、丽芝

种田如禅修,农田就是我们的力量

未来新农民:荣灿、碧香

台南豆之乡:豆荚的种子,就是未来的希望

附录一:梦田寻觅:我的从农之梦大调查——陈淑慧

第一章 序曲:心田园,新梦想

第二章 梦田寻觅:我的从农之梦大测验

第三章 从农有门路!我的一亩田·生活提案

附录二:幸福田园改造计划

附录三:回归原始的味道,守护母亲的茶园

后记

试读章节

七年级农夫下田记!

“我喜欢能和自然环境打交道的地方。”二十九岁的年轻农夫阿硕,因为喜欢画图、创作,大学读了建筑系后,开始明白自己在城市里水土不服。曾经进过深山,也到过海边,走了中国台湾一圈他才发现,在家乡的田地里,一家人亲密的生活、耕作,就是他在寻找的美好生活。

同是七年级生的阿硕和小绿,回到儿时生长的小农村务农,如同村里每日辛勤耕作的老农,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孕育稻米、瓜果与两人的下一代。这样的选择,让同龄的年轻人难以置信,但夏令时节,祭祀先祖与神明的厅堂里,堆满了稻谷和蜜香瓜,一切仿佛有了答案……

七月艳阳天,美浓蜜瓜丰收的季节。

早晨的阳光不毒辣,但白色网罩温室里连一丝风也吹不进来。蹲伏在瓜株间的阿硕,胸前后背早已淌满了汗水,伴随巡田的大黑狗Hino 趴在瓜藤架下吐气。这天,又是蜜瓜丰收的一日。

成熟的蜜瓜,白玉色的果皮会浮现蜜黄色,果香浓得叫人透不过气。当阿硕用锐利的采果剪将蜜瓜从瓜株剪下时,刚剪下的伤口,果梗竟泌流出些微的红色汁液,这,是瓜株妈妈喂养蜜瓜的爱与养分。

与他结伴归农的妻子小绿,抱着一岁多的阿禾在三合院里散步。一身不同于都市女孩的健康肤色,是农村生活两年多来的自然馈赠,“我们称自己是‘田里的孩子’,不只是阿禾,所有的农作物都是田里的孩子,我们一起接受土地与自然的喂养。”

阿硕和小绿是传统农村里“不一样的农夫”。

小绿从小住在台北信义区,虽不像阿硕是农村孩子,但农耕对她来说却并不陌生。她是花莲大王菜铺子“不一样的漂鸟”计划里,最早的实习农夫“漂鸟一号”,基本的翻土、播种、除草她都学过,也熟悉有机防治技术,让土壤回归自然健康。

阿硕毕业于建筑系,从小看着台北的建筑物一批批盖起,但一栋比一栋丑,所以他选读建筑,想要盖出好看又舒服的房子。但后来他发现,房子与生活态度相关,“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概念的人,就不会在乎自己怎么居住;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去找那样的房子。”

勇敢的阿硕、小绿选择回乡务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刚回乡时,他们只是要当传统的农夫,顾好耕种就好,将贩售交给盘商,“后来想想,小绿曾向花莲的大王菜铺子学过蔬果的配送方式,我们又能做包装、网络行销,为什么不自己卖?”

两人渴望自订售价、自创品牌,携手创立“田里的孩子·小农家”。

阿硕负责田务、出货、包装与设计,小绿接订单、处理客服,还有照顾被昵称为“懂事长”的儿子阿禾,“不过,懂事长的工作非常简单,只要逗我们笑就好了!”满头汗水的阿硕小绿不管多忙,总忍不住每隔十多分钟就凑过来亲亲阿禾柔嫩的小脸。

很多农夫都说种田“歹赚吃”,为什么阿硕、小绿一头栽入?

这个问题,也曾让阿硕的农夫爸爸苦恼。鬓发须根逐渐斑白的他,过去也是出外到都市打拼的一代,六七年前才结束卖二手车的工作,回家务农。在农村以通行农法大面积种植的他,一开始很担心儿子的选择,在电话中问阿硕:“你想清楚,种田不好做啊!你想种什么,爸爸来种就好了!”“我想很久了。”阿硕这样回答。

也许是阿硕的坚定打动了爸爸,也许是期待停滞发展的农村还有机会改变,“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就回来试试吧,乖乖做、认真做比较重要。”阿硕爸爸一句话,让村子里多了一对新农夫妻、一片有机田,“老农夫突破有限,但年轻人懂得多,什么都愿意尝试。”

阿硕、小绿回乡耕田的最大坚持就是友善土地、与万物和平共存。他们积极参加县府办的产销班训练,也到中兴大学的神农讲堂听课,申请贷款在爷爷留下的田上盖温室, 顺应时节,以安全用药的方式,种植蜜香瓜和番茄。

这个新农家庭,种出了在批发市场屡创新高价的美浓蜜瓜。

美浓瓜过去是大面积粗糙种植的作物, 市场上一斤只有三四十台元,但阿硕小绿的蜜瓜,果皮上有自然蜡质、果香四溢,在批发市场最高曾喊到二百五十台元的拍卖价,去年更进步到二百六十台元,而以盘商“买公斤卖台斤”的习惯换算,最后一颗蜜瓜在市场上售价可达二百台元。

他们的蜜瓜有什么魔力?

P134-137

序言

以田为本,以食为力:第十一个归去来兮的故事

文/朱慧芳 梧桐环境整合基金会执行长

四川雅安地震之前,来自成都安龙村的高清蓉刚刚在中国台湾绕了半圈,分享她在家乡实践的生态农村生活。在新竹、台北、宜兰、花莲……几场分享讲座当中,我们不断听到她重复地说,“先喂饱自己,再分享多余。”

高家的生活方式和耕种方式证明,靠当地政府分给每户农民的六分地(大约400平方米),就可以养活自己。当地的标准户包含五个成员:祖父、祖母、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孩。高家早已经达到99%的粮食自给率,另外那1%是调味必需品——盐,他们的农地里不产。在中国台湾那几天,她拜访了几个农场,其中大多数的农场,是以商业生产为目的,单纯听从内心呼唤转而务农,并企图自给自足的案例并不多。

如果当时我手中这一本《有田有木,自给自足》已经出版上市,就可以让她一次看足中国台湾的十个案例,十个看似雷同却各有特色的归田家庭。这十个家庭的主人,各自因不同动机,选择全职或者半X(工、医、商、老师、画家等)半农的兼职方式,自耕自食。其实,在回家种地之前,清蓉就跟大部分的农村第二代一样,把孩子托给乡下的爸妈,自己进城打工。就像书中十位实践者,她也曾经是所谓正常社会里安分的一员,鱼贯地跟着大众走一样的路、干一样的活,不需思考,也没有个人。

然而,人若离了土,就失去了直接养活自己的能力,无论劳力和脑力都只能换成纸钞,不能直接长出食物。现在在城里“什么都得用买的”。城里的生活费用是乡下的好几倍,扣掉生活必须花费,辛苦攒的钱所剩无几。在乡下长大的清蓉清楚地知道,城里的食物品质不能跟乡下比,乡下人吃的东西直接来自土壤,而不是货架上,早晨采摘的新鲜叶菜,上头还含着昨夜的露珠呢!

除了吃的之外,再把居住品质、空气品质、水质品质、声音品质、空间品质都算上去,城里的生活,还真是挺寒酸的。若是再把身体的和心理的健康品质,还有亲子关系都拿来计较一下,全家一起住在乡下且过着自给自足的那些人,绝对可以称得上富足。事实摆在眼前,对清蓉来说,回乡下过日子,怎么说都要比蜗居城里好。满满的菜篮摆放在那儿,要不要动手提起来,就看个人的造化。

我们书中的十位主人翁跟他们的家人一起,选择归田园居,或全部或局部地把自己投入到与泥土相关的生产工作中去。而高清蓉回到乡下的时候,正好遇到村子里生产过剩,于是她设法联系需要健康天然食物的都市人,用共同协商的合作模式制定双方认同的代价,再由她组织产与销的配送机制。机制运作的大原则是“分享”,大自然与人类分享,人类与其他昆虫动物分享,产出的作物先喂饱自己,再将多余的分享给需要的人。

分享的思维与计划性的生产或者说产销式的生产概念截然不同,前者的出发点是为了把自己喂饱,不算计土地产出能赚取多少。在这个前提之下的农作物不会用到大型机械,甚至连小型的动力农机也舍弃,尽量靠人力手作或是用原始的简易工具。清蓉说圆锹的面大,一锹铲下去土壤会成块状被撬起,所以她改用三叉锹,这么做不但能松动泥土,对土壤团块的破坏也比较小。从分享而不是从生产的角度看待农事,自然会跳脱与鸟兽昆虫争食的小心眼,不知不觉便成就出一种大器度且满是慈悲的心宽眼宽。

《有田有木,自给自足》书中的主人翁们,就像高清蓉一样,已经超越利己的层次,提升到与自然或与他人互惠互利的生命高度。书中的故事只是个起点,读者的身边可能也有几位这样的朋友,他们选择跟随内心声音,化理想为行动,在21世纪之初实践自给自足的可能。

后记

文化的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启迪人民的智慧,引导未来生活的方向。我们出版《有田有木,自给自足》这本书就是怀着这样的出版理念。虽然新农业在全球已经展开,中国局部地区和部分人也在实践,但总体来说相对较少。

本书包含的能量是巨大的,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多正能量的启发意义。

如:城市繁重的工作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向往一种乡村田园般的生活,但却鲜有人去实践。书中台湾十个家庭在农村的生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照,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另一种可能。

或将引发一场种植的革命,给农村原居民或者新农民提供一种新的科学种植理念,让他们生产出更健康的食物,创造出更能协调好产销关系的种植模式。

更加推动我们的餐桌革命,拒绝转基因食物,拒绝高毒农药、大量化肥、含激素、添加剂的食物,绿色有机食物才是我们健康的保障。

还可以协调孩子教育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让孩子能够接触到土地与自然,他们的心胸更开阔,更友爱,更有助自我成长。

总之,这是一种你理想的却没有实现的生活方式,一种友善土地种植的农业革命,一种健康饮食理念。我们希望获得更多人关注,和一起努力推动这项事业。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获得众多人的认可和支持,让我们对这本书充满信心。他们有文化界和实业界人士:贾平凹、周大新、余世存、尤燕子、余三保、徐浩然;还有一群非常关注这本书的朋友:卫勤、段恒、周清涛、春雨、张春梅、孙恒伟、吴云龙、方玲、蔡萌、郑帅、刘宴菲、西果等。因为这些师长、朋友和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这本书才能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在此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