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二十世纪世界诗歌目前少数堪称“大师级诗人”中的一个,享有“继萨福之后第二位伟大的抒情女诗人”之美誉,而她的作品则是“俄罗斯的伟大象征之一”。早期诗作多抒写苦恋、忧愁、背叛、愤怒、悲哀、绝望等主题,因而具有明显的“室内抒情”特点,抒情主人公往往被放置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传达内心与周围世界的秘密接触和碰撞。后期创作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大型建筑式的构建上,从而由自发的写作走进了自觉的写作,很好注意以个人的苦难来折射民族的灾难和不幸。由是,诗人此前写作中的精致、纤细、典雅,仿佛脱胎换骨似地融入了粗犷、坚韧、沉着、有力的知名品牌性声调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细部的可感性,又摆脱了早期写作的纤巧与单薄而呈现了肃穆、庄重的风格。
阿赫玛托娃一生创作颇丰,出版的诗集主要有《黄昏》、《念珠》、《白色的鸟群》、《车前草》、《耶稣纪元,1921》、《六部诗集诗选》、《诗选》、《诗篇》、《时光飞逝》,叙事长诗有《安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等。这套三卷本《阿赫玛托娃诗全集》包括了诗人一生创作的所有诗歌,系首次出版的中译本诗全集。《阿赫玛托娃诗全集(1904-1920)(精)》为第一卷,收录阿赫玛托娃1904年至1920年间创作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