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按问题出发,对魏晋南北朝史论所共同关注的历史动因、政治得失、民族问题、伦理道德、人物评价等问题作一整体的考察与研究,归纳其特点及所包含的历史理论。全书共分为七章,靠前章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与史学及史论的发展面貌,将作为史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史论,置于大时代背景之下,总结其发展特点为形式多样、数量丰富、南北发展之异同。第二章到第六章,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史论所关注的共同问题,即历史动因、政治得失、民族关系、伦理道德、品评人物,分析和归纳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第七章主要是从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两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史论的价值和影响。从史学理论的探索上看,魏晋南北朝史论不仅在形式和数目上较秦汉时期丰富,而且对于史论本身的功用意义也进行了理论探讨,使其成为后世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历史理论探索的连续性和创新性而言,魏晋南北朝史论引古鉴今、洞察原委,表现出对历史发展的洞察能力和多方向探索的理性思维精神。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亦促进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 作者简介 马艳辉,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2012―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目前已在《人民日报》《东北师大学报》《江海学刊》《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一项,参与重量、省级课题多项。 目录 序 绪论 一、史论释义 二、研究缘起与意义 三、研究状况简述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与史学及史论的发展面貌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与史学发展趋势 一、政治动荡与史风大盛 二、民族融合与民族史撰述 三、门阀意识与家史谱牒 四、宗教传播与佛教史撰述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史论发展面貌 一、形式多样 二、数量丰富 三、南北发展之异同 第二章论历史动因:天人关系与古今关系的探讨 第一节天命论的新形式 一、天命与谶纬的结合 二、天象与天命之关系 第二节天下绝无佛鬼 一、慎言天道 二、范晔的无神论 第三节古今关系论的深化 一、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二、复古与历史循环论 三、朴素的历史进化论 第三章论政治得失:兴亡之故的多种认识 第一节综论朝代兴亡 第二节政治制度与兴亡之辩 一、分封制与郡县制之比较 二、人才任使与兴亡之论 第三节民众与兴亡之关系 第四节社会风气与朝代兴亡 第四章论民族关系:民族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民族纷争与民族关系 一、《徙戎论》到《安边论》 二、民族观念与正统之争 第二节历史文化认同观念 一、同源共祖的观念 二、制度文化的认同 第三节民族统一意识 第五章论伦理道德:门阀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忠”之观念的变化 一、君臣关系中的“忠” 二、门阀士族的“忠” 第二节孝与名教 一、袁宏的名教观 二、孝行与《孝义传》 第三节家风之论 第六章论品评人物:评价标准之时代性 第一节历史人物传记的成就 一、类传与群体评价 二、个性化的评价 第二节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一、事功标准与道德标准 二、历史人物的局限性 第三节君主论的理论拓展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史论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第二节历史理论发展之功 第三节史论的影响 附录魏晋南北朝史论统计表 一、东晋袁宏《后汉纪》史论统计表 二、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史论统计表 三、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史论统计表 四、南朝梁刘昭《续汉书注》史论统计表 五、南朝陈姚察史论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