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奋斗怡悦--中国抗生素人的足迹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以光 主编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的姑父和姑姑(养父、养母)

姑父给我的印象如同他的名字王蔼,和蔼可亲,有涵养、为人低调。他在1928年跟随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从常州到了哈尔滨。姜椿芳是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顾问,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奠基人,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193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姑父与姜椿芳同为常州人,是同学。1928年跟随姜椿芳到哈尔滨,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32年被发展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参加过地下党组织的贴标语,反对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和所扶植的傀儡伪政权“满洲国”等项宣传活动。1937年姜椿芳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共刊物《时代》。我姑父就按照姜的授意,偷偷地将《时代》刊物,安放在姑姑工作的江苏省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资料室,传播进步思想。常州临近解放时,地下党要求他秘密保护好常州市电话局的通信设备,确保其畅通无阻。姑父知道肩负的任务有危险,但从未流露过为难的情绪,而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宣扬过。解放前家里经济状况较差,不仅要抚养姑父的父母(我叫他们爷爷、奶奶),有几年奶奶弟弟的两个孩子也在我们家上学,吃住。尽管姑姑也有工作,但微薄的薪水还是难以养活这么一家人。面对这些,姑父从来没有怨言,除了白天在电报局上班,晚上还要在芳晖女中教日文。其实他很早就得了肺结核,但他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姜椿芳到香港时曾买了一些雷米封(异烟肼)给他,由于价格昂贵,所以停停吃吃,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他原本可以享受公费医疗了,但是已经病情危重,不幸于1955年在姑姑工作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享年42岁。姑父病重期间,我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他们没有告诉我,姑父曾用颤抖的手给姑姑写下了“亲爱的,跟女儿好好过社会主义生活”的手迹,至今我还保留珍藏着……

因为姑父担心将病传染给我,所以从初中开始就安排我在学校寄宿,高中也是寄住在姑父的亲戚家,上大学就离开了常州,直至他离世,我再也没有机会依附在他身旁。我跟姑父的接触虽然不多,但他对我的爱和期望一点也不少。念高中,他为我推荐了全国知名的江苏省重点常州中学(省常中);上大学,他为我选择了当时蒸蒸日上的大连医学院。1953年,他没有让我追逐潮流去报考拥挤的北京医学院或上海医学院,而是选择了实力不菲的大连医学院。当时的大连医学院云集了沈其震、伍律、吴襄和吴汝康等一批知名教授,而且坐落在大连星海公园的新校区,拥有我国第一座明亮的现代化阶梯式教室。也许正是姑父为我做的这个选择,才让我获得了留学苏联的机遇,决定了我终生所从事的中国抗生素事业。

姑姑在家里排行老三,当时是老白家唯一的“掌上明珠”(女孩),所以深得我爷爷奶奶的疼爱,也因此养成了任性的习惯,在老白家大家让着她,在老王家有我姑父为她在婆婆跟前“抹稀泥”。为了减少因家务事引起的矛盾,我在家住的日子里,总是每天先到早市买好菜再上学去。

姑姑为人正直、诚实、要求上进、待人热情,在医院的人缘很好。所以在姑父去世、我在苏联学习、她孤身一个人的日子里,单位同事们都把她当作大姐相待,在生活上给了她很多关照与帮助,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是,姑姑在诚实方面对我的教育和严要求。记得有一次,她把两个小石榴挂在窗户上,说是为了好看。但是我一人待在冢里,转来转去实在感到无聊,便把两个石榴拿下来吃掉了。还有一次,她让我去倒掉吃剩的葡萄渣,并嘱咐我说这些不能吃要扔掉。然而,我发现有些枝权上还挂着一些小葡萄,经不住诱惑,便将它们逐个吃掉。前面那次,姑姑下班回家看见石榴没有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石榴自己掉下来,我就把它们吃了。后来那次倒葡萄渣的事,姑姑回家后让我张嘴检查,问我吃了没有,我不敢撒谎,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吃了。对于这些事情,姑姑从不姑息放纵,除了狠狠教训,有时还动手惩罚,说不诚实的孩子最没有出息!

姑姑为新中国的诞生热情欢呼,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尽管不是党员,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她在担任医院护士长工作后,为自己定下了三八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要求做到三老、四严、四要和四个一样。此外,对管辖内的妇产科护理人员也规定了六项原则。她在岗时做到了这些,退休后对党的事业热情不减,为退休后能领到退休金对党感激不尽。1967年退休来到北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除了帮助我们照料两个外孙儿,还将自己的余热全部无偿地奉献给了社区街道工作。每到周末她就走家串户,了解各家的情况,尽力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困难,在不影响贯彻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前提下,妥善帮助落实第二胎孩子的户口问题。每逢重大节假日期间,姑姑经常带领居委会一帮“大妈干部”们,戴着红袖箍游走巡逻维护治安。人们怀着感激崇敬的心,有时戏称她们为“小脚侦缉队”。常年不懈的社区服务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爱戴。在她1995年(享年83岁)病逝时,不少人前来表达怀念与她告别。

P12-14

目录

生平

 童年的我

 我的姑父和姑姑(养父、养母)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外语情结

 初涉医大专业课,傍晚独闯解剖室

 公派留学前苏联,学习抗生素专业

 往事依依、岁月有痕

 报效祖国,不言苦涩

 面临挑战,探索转型

 齐心协力,创造业绩

 难忘同行—国际友人

 怡悦与欣慰

 兴中国抗生素,志在探索创新

 灰黄霉素的研制

 麦迪霉素的研制

 螺旋/乙酰螺旋霉素的研制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的研制

 泰古霉素的研制

 基因工程抗生素的研制

潜心育人,耕耘收获

 心系学子,言传身教

 历届研究生论文选题

 更新知识,发掘潜力,开创师生攻坚的先例

 立足开发研究,重视成果转化

 铸就前程路漫漫,阶梯传承育新人

 为学子成才铺垫,为事业发展贡献

 一份关爱,悦在心中

国内外学术交流

 基因工程技术在抗生素研发中的应用

 巴斯德研究所学术交流

 国际放线菌生物学研讨会

 人类新基因肌原纤维调节因子—1(MR—1)的研究

 其他活动成果

序言

经过三思,我终于决定明年正式退出研究所返聘人员行列,离开为之奋斗五十五年的中国抗生素研发事业。如果要从学习抗生素专业算起,进入这个领域已有六十个春秋。回顾往事,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长在解放战争年代,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各项政治运动,留苏访美各五载。在抗生素研发的日日夜夜,有艰辛,有欢乐,有遗憾,有收获。一言以蔽之,过去的岁月,令我感到欣慰的还是奋斗和怡悦。所以我渴望将它们记录下来,给自己做个总结,让后人了解一些中国抗生素发展的历史以及老一辈知识分子对待事业的态度、坚守和情操。

为了此书顺利出版发行,我要特别感谢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恩鸿先生给予的支持与资助。

王以光

2016.10

内容推荐

《奋斗怡悦——中国抗生素人的足迹》由王以光主编。王以光教授把60多年的人生奉献给了中国抗生素发展事业。她从筹备一根根试管开始,从申请获得198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加上从国外一个个带回来的低温冰箱、电泳仪、Vortex和旋转蒸发仪等装备开始,将原有的发酵实验室逐步改建成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的实验室,创建、研究出了各种抗生素。她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有目的地改良抗生素菌种,提高发酵水平。她致力于基因重组技术在新抗生素研制中的应用。她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建立药物研发模型,开源研发新型药物。

编辑推荐

这本由王以光主编的《奋斗怡悦——中国抗生素人的足迹》以其人生经历为主线,具体介绍了王以光五十五年的抗生素研发历程。同时也是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抗生素研究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生平医大毕业、留学专业学习抗生素开始,到研制灰黄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西罗莫司、泰古霉素及基因工程抗生素等等的过程故事,到潜心育人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等。同时,其新药研发证书也在近日即将获得,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发布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