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陆翔,男,1963年5月出生,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中医医史文献学专业;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学教学与研究。主编《名人名医与中医》,作为副主鳊参编《中国医学史》《中外医学史》《中医学史专论》等教材。《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编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3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医学背景 二、从医经历 (一)幼年习举子业,壮年弃儒从医 (二)品行高尚,医术精湛 (三)求书若渴,研读发挥 (四)传播正道,指导后学 (五)编辑教本,便于后学 三、主要成就 著作简介 一、《脉诀刊误》 二、《重集读素问抄》 三、《石山医案》 四、《运气易览) 五、《针灸问对》 六、《外科理例》 七、《痘治理辨》 八、《推求师意》 九、《医读》 十、《医学原理》 十一、《伤寒选录》 十二、《本草汇编》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践行儒道,诚信仁爱 (二)营卫、参芪说的渊源 二、学术特色 (一)创立“营卫虚实论” (二)倡“参苠双补说” (三)运气学说 (四)脉学思想 (五)针灸学思想 (六)对经典著作的注释 (七)《医学原理》的成就 (八)《伤寒选录》的成就 (九)《医读》的成就 临证经验 一、汪机医案概述 (一)选录的医案数量 (二)涉及的病种 (三)诊治情况 (四)医案加注按语情况 (五)方解 (六)剂型、制法和服法 (七)成方运用 (八)主张临证活用参芪 二、汪机参芪应用 (一)参芪在医案中的使用频率 (二)主治证候表现 (三)诊断要素及病机 (四)参芪治疗用量及煎法服法 (五)常用方剂及加减配伍规律 (六)典型案例分析 三、外科临证经验 (一)首先定义外科概念 (二)阐述疮疡23种脉症 (三)制定痈疽(疮疡)总则 (四)案例解析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一)“营卫虚实论”与“参芪双补说” (二)外科经验 (三)伤寒温病学 (四)本草学 四、国外流传 (一)由中国传人日本者 (二)由日本学者重刻汪氏医籍情况 (三)汪机医籍传入朝鲜情况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套丛书选取的医家,均为历代具有代表性或特色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名家,包括汉代至唐代医家6名、宋金元医家18名、明代医家25名、清代医家46名、民国医家7名,共计102名。每位医家独立成册,旨在对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等内容进行较为详尽的总结阐发,并进行精要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