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演说经典之美》的姊妹篇。作者开创了“演讲体散文”,以其广博的学识、智性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红楼梦》《雷雨》《三国演义》三部经典作品做了择要的又是淋漓尽致的艺术剖析,具有深刻的审美、审丑、审智艺术理论见地,在文艺美学上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意蕴。全书论述生动,现场感强,同时又润物无声地将美学理论融会在分析之中,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语境下学习欣赏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学术著作有《新的美学原?在堀起》《文学创作沦》《美的结构》《论变异》《月迷津渡:古典诗歌个案微观分析》《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演说经典之美》《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幽默心理与幽默逻辑》,散文集有《满脸苍蝇》《美女危险论》等共二十余部。2009年,《孙绍振文集》八卷由韩国学术情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总序 序演讲体散文:现场互动和即兴生成 讲贾宝玉:从痴爱、泛爱到无爱 一、《红楼梦》的主题:男性接班人的危机 二、绝对专一的“情痴”和泛爱 三、从泛爱到无爱 第二讲薛宝钗:一朵冷艳的花 ——审善之美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什么意义上对立? 二、薛宝钗的无情和多情 三、《红楼梦》对小说模式的贡献 四、为什么没有凶手? 第三讲王熙凤:美女谱系中之恶之花 第四讲《雷雨》中的恶之花——蘩漪 一、“罪大恶极”的蘩漪为什么值得曹禺赞美? 二、蘩漪的“疯狂”和“被疯狂” 三、蘩漪为爱情而恶,无爱情不能活,与娜拉、子君不同 四、极端个性解放的历史特征 五、以恶为美的美学原则 六、周朴园:善之丑 第五讲《红楼梦》中八个美女之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死 一、爱和死的艺术法门:内心的体验和外部的错位反应 二、死亡的多元反应和莫言的故事 三、八个美女死亡的多元错位反应:“犯”和“避” 四、安娜之死:幻觉的意识流 第六讲《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 一、关于曹操的美化和丑化 二、关于伪和美的错位 三、审智的经典文本 四、好人死在自己手中 第七讲《三国演义》中的人:是血腥的军阀还是杰出的“人” 第八讲《三国演义》:诸葛亮人化还是妖化? 一、诸葛亮:史家纪实和精英想象的对接 二、诸葛亮形象:精英价值与大众文化对接的艺术丰碑 三、不是近妖而是近人、近仙 四、赤壁之战:多元心理错位的宏大历史景观 五、难逃命运悲剧的儒将:智化和神化的对接 六、上千年民族审美经验的结晶和升华 第九讲关公:从失败的悲剧英雄到“义薄云天”之神 一、从失败的英雄到战神 二、“义”高于“忠”的“人” 三、傲慢战神的自取灭亡 四、“义”人转化为神: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