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何同彬,《扬子江》评论编辑部主任;2012年获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聘期一年),2014获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曾获江苏首届紫金文艺评论奖一等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文艺争鸣》年度论文奖、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金陵文学奖”大奖、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2015年入选南京“青春文学人才计划”。 目录 辑一 关于青年写作、文学新人的断想/003 当代文学“关不关键”词/008 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021 批评的敌意/024 文学的深梦与反抗者的悖谬——韩东“文学形象”浅析/026 反抗,何以成为失败的一部分?——朵渔《这世界怎么啦》(组诗)有感/043 中国式“成长”的残酷——《十八岁出门远行》简析/053 赞美成为文坛的一种灾难——看《朱雀》/058 关于《独唱团》的“二重奏”/061 “历史”与“反抗”的意志——1990年代以来“先锋”意识的瓦解/065 辑二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从“朦胧诗论争”谈起/093 当代汉语诗歌“公共性”想象的政治边界——从唐晓渡《内在于现代诗的公共性》谈起/107 关于“介入的诗歌”的谈话/113 浮游的守夜人——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119 革命:招魂与驱鬼的仪式——谈周理农《被诅咒的诗人》/122 知识者的倦怠之书——我看《春尽江南》/126 关于政治和诺贝尔文学奖——文学成就本身并不能使一个作家摘取桂冠/130 辑三 回到尼采的质问——19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意识的症候/135 大时代的死亡与再生——1990年代以来的精神困境/159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175 智慧的劫掠与死者的狂欢——从鲁迅说起/186 死亡的边界/196 作为病症的经典化焦虑——关于网络文学能否出现经典的看法/202 辑四 写在前面的废话——《夏天盛极一时——南京青年诗人群展》序/207 《浮游的守夜人》后记/209 我不是新人——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获奖感言/211 附录/213 “谁有权利做文学的医生?”——对话“80后”批评家何同彬/215 后记/228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青年写作、文学新人的断想、当代文学“关不关键”词、重建“青年性”、批评的敌意、文学的深梦与反抗者的悖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