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极简英帝国史(来自亚洲的思考)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秋田茂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近代英帝国的崛起、英帝国贸易的扩张、英帝国殖民地的扩展、英联邦的形成、英帝国后殖民化时代的统治等,尤其关注了英帝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英帝国是一个曾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霸权国家,因此本书从新世界史或曰“全球史”的视角出发,对英帝国的历史进行了综合性回顾。
本书突破了传统的以国别为考察单位的分散型叙史模式,是一种以“比较”和“关联性”理念为指导、重新解释超越国界而相互联系着的各个地区的人类活动状况的新尝试。
作者简介
秋田茂,日本全球史专家。1958年出生于日本国广岛县,1985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大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国立大阪外国语大学的助教、教师和副教授。从2003年10月起,担任日本国立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世界史讲座教授。2014年开始就任大阪大学前瞻性跨学科研究机构——全球史研究部主任之职,2015年6月被选为亚洲世界史学会(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World Historians)的会长。
目录
序言
序章 现代亚洲的经济复兴与英帝国
1 世界GDP格局的变化与亚洲
2 现代印度的经济发展与英印经贸关系的变化
3 现代英国经济格局的变化——伦敦金融城的繁荣与文化多元主义
第一章 环大西洋世界与东印度——漫长的18世纪
1 英帝国的起源
2 商业革命与英帝国——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殖民地
3 北美殖民地与美国独立战争
4 东印度公司与亚洲贸易
5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起源与帝国
第二章 自由贸易帝国与“英国的和平”
1 旧殖民体制的解体
2 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与帝国的扩张
3 豪绅资本主义帝国——金融与帝国
4 霸权国家英国与近代日本
5 英帝国的软实力
第三章 非殖民化与英联邦
1 从帝国到自治领国家、再到英联邦
2 从霸权国家到结构性权力
3 非殖民化的进展与英镑货币圈
4 “美国的和平”与帝国的终结
末章 全球史与英帝国
主要参考文献
简明英帝国历史大事年表
后记
译后记
序言
在东方出版中心的精心
策划之下,经过老友郭海
良君的辛勤努力,本书得
以呈现在中国读者朋友们
的面前,对于笔者而言是
一大幸事。
英帝国是一个曾经在全
球范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
力的霸权国家。本书从新
世界史或曰“全球史”的视角
出发,对英帝国的历史进
行了综合性回顾。全球史
突破了传统的以国别为考
察单位的分散型叙史模式
,是一种以“比较”和“关联
性”理念为指导、重新解释
超越国界而相互联系着的
各个地区的人类活动状况
的新尝试。
英帝国的影响力,并不
仅仅局限于殖民地,也体
现在明治时代的东京、大
阪,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间
歇期东亚地区的大城市之
中。从亚洲的视角考量英
帝国的历史,正是本书的
特点所在。对于近现代历
史上的亚洲社会而言,英
帝国究竟带来了什么?生
活在亚洲的我们,究竟是
如何有效地利用了英帝国
遗产的?东亚地区的工业化
,究竟与伦敦金融城的金
融服务业以及海上运输业
有着怎样的关联?面对这一
连串的问题,笔者尝试着
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了探
讨,即不但要考虑到双方
的“统治与隶属关系”,也要
充分兼顾到亚洲方面的主
体性和自主性。
现如今的21世纪,随着
中国的飞速发展,世界经
济中心正在快速地转向东
亚和亚太经济圈。笔者衷
心希望能够与共生共存于
东亚土地上的中国朋友们
一起,对曾经为构筑这个
世界体系奠定了基础的英
帝国的历史意义进行再认
识。
秋田茂
2017年盛夏
于大阪
导语
英帝国是一个曾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霸权国家。本书从新世界史、或曰“全球史”的视角出发,对英帝国的历史进行了综合性回顾。全球史突破了传统的以国别为考察单位的分散型叙史模式,是一种以“比较”和“关联性”理念为指导、重新解释超越国界而相互联系着的各个地区的人类活动状况的最新尝试。本书顺着时代的线索,将18世纪至20世纪末英帝国的形成、发展以及解体的整个历史进程,分为3个时期(漫长的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进行了考察。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阐述了英国本土的历史动向,而且对伴随着帝国扩张而成为正式殖民地的对应方式进行了讨论。另外,他还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19世纪以后英国对“非正式帝国”地区的统治形态、以及作为霸权国家在全世界行使影响力的情况。
后记
在本书完稿过程中,笔
者除了参考先达们大量的
优秀研究成果之外,还受
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帮助。
对于以19世纪以来的近
现代史为研究方向的笔者
而言,撰写这本以“漫长的
18世纪”为中心、涉及近代
早期和近代早期的英帝国
史的书籍,从一开始就是
一个全新的课题。为了弥
补不足,笔者在强化学习
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尤其
是川北稔先生(佛教大学)的
各种论著,给本书第一章
的构思过程提供了非常宝
贵的参考。本书所叙述的
英帝国通史,重点被置于
与亚洲各国的相互关系和
关联状况之上。对于笔者
而言,在形成这一构思框
架的过程中,长期以来不
断地在学问上给予笔者莫
大激励的“英帝国史研究会”
及其各种研究交流活动,
成了巨大的宝贵财富。尤
其是在“帝国的终结”和“非
殖民化”的相关问题上,笔
者在与木烟洋一先生(成城
大学)、菅英辉先生(西南女
学院大学)以及渡边昭一君(
东北学院大学)等人的共同
研究中,受到了多方面的
启示。
在进展缓慢的执笔过程
中,笔者感受到的最大激
励,就是本书中随处提到
的、近年来全球史研究的
迅速展开过程。
所幸的是,笔者所在的
大阪大学2004年开始启动
的“全球史研究”项目,从
2005年起获得了日本学术
振兴会的科学研究费补助
金(基础研究B和基础研究
A)。我们利用这笔基金,
建立了一个10人左右的共
同研究团队,围绕着“构筑
来自亚洲的全球史”这一主
题,以经济史研究为中心
,连续组织了一系列研讨
会。在这个过程中,除了
学习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学
派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P
奥布莱恩教授为代表的全
球经济史的研究成果,也
成功地与这些研究者展开
了直接交流。
在这个研究会的同伴之
中,有以“漫长的18世纪”
为研究方向的水岛司君(东
京大学)和以20世纪当代东
亚史为研究方向的久保亨
君(信州大学)这两位专家,
他们二位也给予笔者诸多
启发和建议。与此同时,
著有以《茶的世界史》(中
公新书)为代表的诸多优秀
作品传世的社会经济史研
究泰斗——角山荣先生,
也时常给予笔者温馨的教
诲。
在本书的构思趋于
完善的过程中,有一段时
期曾与以近藤和彦先生(立
正大学)为代表的《英国史
研究人门》(山川出版社,
2010年)出版项目的工作同
时并行,也从中获益匪浅
。笔者承担了该书第12章
《帝国》部分的撰写任务
。该书作为英帝国的通史
式研究入门书,重点介绍
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
存在的状况及其相关的解
释。
然而,要对本书的构思
框架进行充实和加工,进
而动笔实施真正的历史叙
述,仅凭单纯的文献介绍
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
这一短板,笔者决定将本
书构思的一部分或者主要
框架部分,先在大阪大学
与同事桃木至朗君等人共
同承担的课程“面向市民的
世界史”以及笔者在关西学
院大学承担的特约课程“全
球史人门”等面向本科生的
课堂上进行试讲。学生们
针对讲课中的不足部分所
提出的建议,尤其是对“关
系曳”的研究手段和亚洲世
界的“自主性”的兴趣之高、
反应之积极,对本书的撰
写起到了莫大的鞭策作用

另外,年轻的研究生同
学们,也提出了非常宝贵
的参考意见。尤其是第一
章中关于近代早期亚洲经
济史与非洲史的衔接部分
,笔者请伦敦政治经济学
院博士生小林如夫君帮忙
一起对草稿进行了仔细的
斟酌。
笔者接受本书约稿的契
机,可以追溯到笔者第一
本著作问世的2003年秋天
。那年,笔者出席了在筑
波举办的国际政治学会,
期间有幸结识了中公新书
编辑部的小野一雄先生。
当时,小野先生力劝笔者
着手撰写一本近代早期以
来的英帝国通史。鉴于这
部通史著作要前后跨越近
代早期至现代的漫长时段
,因而不得不谨慎处之;
再加上才启动不久的全球
史研究项目的运营管理等
原因,仅构思方案的形成
和提出就费时四年半。其
间,责任编辑换成了高桥
真理子。虽然在高桥女士
的一再激励下,笔者不曾
有半点懈怠,但是依然未
能如愿以偿。到了第三任
责任编辑宇和川准先生手
里,终于完成了撰写任务
。如果没有前后三位责任
编辑的帮助和鼓励,本书
也许会半途而废。当然,
最终为笔者撑腰的是爱妻
朝美女士。
借此对以上各位表示感
谢。
秋田茂
精彩页
印度帝国的建立
进入1870年代以后,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政策与本土政党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这个过程中,保守党内阁的首相B.迪斯累里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空前重视从英国到印度的所谓“帝国通道”(也称“通往印度的大道”),将其视为英国的重要生命线,坚决排斥其他欧洲列强国家对这条通道的任何企图,并以此作为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1875年,为了抑制法国的势力,英国收买了埃及赫迪夫所拥有的苏伊士运河股份(共176 600 股,占全部苏伊士运河股份的44%)。这次收买股份的行为,是议会在强行接受犹太裔金融资本—罗斯柴尔德家族400 万英镑融资(英帝国是担保方)的前提下完成的。
紧接着,1876年3月,英国议会制定了关于国王头衔的法案,决定把“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这一新称号授予维多利亚女王。1877年1月,维多利亚女王宣誓就任印度女皇,标志着作为英帝国辖内帝国的印度帝国正式成立。印度总督李顿按照莫卧儿帝国的传统礼仪,在德里举行了盛大的朝拜典礼,一方面对印度本地的社会精英进行安抚,另一方面则积极强化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他看来,英国君主制与印度的成功对接,显示了英帝国的一体性和伟大之处。
从此以后,印度帝国因为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和巨额财政收入,而成为最大的正式殖民地,在英帝国内部也日益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印度帝国不仅动用自己的财政力量向西边的波斯湾沿岸地区派遣常驻代表(resident),而且还把英属印度的货币—卢比变成了那里的通用货币。
另外,由于迪斯累里推行以重视印度利益为特点的英帝国外交方针,使得英国介入了1877—1878 年的俄土战争,紧接着又为了抑制俄国势力的南扩而发动了第二次阿富汗战争(1878—1880年)。于是,迪斯累里的这种冒险主义外交政策,遭到了国内反对派的猛烈批判。终于在1880 年的议会大选中,他败给了高举和平主义大旗的自由党领袖格莱斯顿。
白人定居殖民地的自治——加拿大联邦的形成
新西兰、南非等白人定居的殖民地委让自治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加拿大联邦的形成。
七年战争结束以后,根据1763年《巴黎和约》的规定,加拿大被纳入英帝国的版图。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英裔居民区“上加拿大”(安大略),二是法裔居民区“下加拿大”(魁北克)。1837年,这两个地区以追求政治民主化为目标发动了叛乱。新任总督达勒姆伯爵亲赴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于1839年向英国政府提交了《达勒姆报告》,建议英国政府同意实现上下加拿大的统一,承认殖民地的责任政府,并向殖民地政府委让内政管理权(即自治领化)。根据这份报告书的建议,1841年上下加拿大共同组成了加拿大联合殖民地;1848年,殖民地的责任政府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正式承认。以《达勒姆报告》为契机,英帝国开始了创立自治殖民地的统治模式。
就英国政府方面而言,向殖民地的责任政府委让自治权,就意味着让加拿大当地的精英阶层分担殖民地的统治经费,尤其是殖民地的防务经费,因而可以实现“廉价的殖民统治”的目标。然而.由于殖民地的外交通商权以及广大的公有土地管理权依然归英国政府所有,所以帝国统治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属于英国政府。换而言之,自治殖民地模式的创立绝不是让殖民地分离出去,仅仅只是为了保证英国本土利益而变换了一种更加省钱的统治方式而已,是完善在英国本土实行“廉价政府”的具体手段。 “如果可能的话,就实行非正式统治下的贸易”,这一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理论在这里也同洋适用。
P98-10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