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遐荒集(我与文坛大家)》是著名出版家、散文作家苏晨所作散文、随笔近作的结集,主要是回忆作者自己所亲历的新时期前后的中国文坛的一些人与事,介绍了文坛大家的人生,描述他们的风范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教益,勾勒出文坛作家风景线,为文学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 苏晨,1930年生于辽宁本溪。作家、出版家,广东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花城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广东省出版局编审委员会主任。创办《花城》《随笔》杂志,出版散文集《野芳集》《流水集》《小荷集》《夹竹桃集》等著作50余种。 目录 叶圣陶的《日记三抄》 巴金那部《跋集》的由来 想起窄而霉小斋沈从文 曹靖华在从化的日子 好个不服老的臧克家 端木蕻良远去的背影 车中对话 “飞着的鸟儿”吴有恒 沪梓室陈从周 “六十白石印富翁”朱屺瞻 无倦苦斋主人钱君匀 程十发“造假”的一段古 关山月和我在1975年 把失去的美找回来 诗人、装帧艺术家曹辛之 和黄永玉的淡淡交往 想起康乐村二商老 姑苏梦苕庵首访钱仲联 李稚甫最后的日子 大连两启轩再访罗继祖 清晖不减 《随笔》的降生 维纳斯身后的王建楚 导语 本书有记述自己力排众议出版12卷本<沈从文文集>和<郁达夫文集>以及巴金、叶圣陶等著名作家作品集的经过,有创办文学刊物《随笔》《花城》的一些经历与甘苦,有与文坛名家端木蕻良、臧克家、曹辛之交往的始末,与著名画家朱屺瞻、黄永玉、关山月的友谊,还写到海外华人作家梁羽生等的经历。 精彩页 叶圣陶的《日记三抄》 《花城文库》 上海巴金研究会和巴金故居的刊物《点滴》,本来一向寄赠我。2017年11月17日我们老两口人了养老院,断了联系。2019年初又取得联系,为我补寄了2018年全年的《点滴》。看2018年第6期《点滴》上的《姜德明先生九十华诞庆贺小辑》,见多处谈到我。如周立民的《姜德明与巴金的(序跋集)》,第四大段便是“接下来,该谈一谈这位‘广州朋友苏晨了’。巴金说:‘他……”文章洋洋洒洒占了五页。接下来的一篇文章,是宫立的《姜德明致信苏晨谈(花城文库)》。《花城文库》是姜德明给我出主意并帮助我建立的,按出版时间顺序包括: 叶圣陶的《日记三抄》 巴金的《序跋集》 孙犁的《耕堂散文》 艾青的《艾青谈诗》 茅盾的《见闻杂记》 杨石的《春草集》 老舍的《老舍序跋集》 蒋子龙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王蒙等的《夜的眼及其他》 王西彦的《书和生活》 秦牧的《花城》 冰心的《闲情》 萧乾的《断层扫描》 2019年是巴金诞辰115周年,我在《随笔》2019年第4期发表了《巴金(序跋集)的由来》,表达我因为《序跋集》来之不易对巴金老人的感恩。文中谈到姜德明兄(他比我大一岁)助成其事。 2019年是姜德明兄的九十岁华诞,我写写那年他带我们去叶圣陶老人处,组到叶老的《日记三抄》,表达我在养老院里也九十初度了,但是并没忘记他当年的提携,行不? 上一个世纪80年代开头,德明兄还在《日报》副刊部当编辑。他出主意让我建立《花城文库》,我请他当主编,他不肯;我要按出版政策发编辑费,他拒绝,他只肯白白出力,干实活儿。那时候各行各业像他这一类“大傻瓜”还有,如《花城文库》出版巴金的《序跋集》,巴老的侄女李国燥给出版社抄来二十多万字书稿,我们要按明文规定发给她抄稿费,她不要,还请巴老写信给我不让发。我们那时候也“跟不上形势”,并没认识到这有什么“离经叛道”。 一次德明兄写信提醒我,编辑出版收文坛老将新著的《花城文库》,别漏了叶圣陶的《日记三抄》。叶老这位大名鼎鼎的文坛老将,还是全国政协,人,这年八十七岁了,就是只讲尊老,我也得上门约稿,他们这一辈很重我们的传统礼仪。 正好我去北京有出版业务上的公事,可以办事又约稿。 也许因我们这些小人物“小气”惯了,出差也讲究节省差旅费,住宿也是住德明兄带去住的《人民日报》王府井招待所,一天1.2元,又便宜又出入方便。 办完出版业务上的事,我和同事范汉生(即著名作家范若丁,《花城文库》书稿多是他任责任编辑),由德明兄带着,登门去约下了叶老的《日记三抄》。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