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庭,男,1937年出生,浙江台州人。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和西南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顾问。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长江学者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科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及教育学组召集人。已出版教材、专著、译著有《心理学基础》《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第2版)》《应用心理学导引——个体与群体效能》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含合作、合译)。
社区心理服务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研究——以重庆仙女山镇石梁子社区为例
社区老年人抑郁的预测因素研究
我国社区心理服务现状的内容分析
社区心理学组织行为研究的探索历程
社区心理服务模式
新型社区心理服务模式及实践方案的探索
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的开发与推广使用
社区工作人员心理
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对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刻板印象研究
域外研究
文化、社群、治疗与疗愈
第1~3卷审稿人名录
《社区心理学研究》稿约
黄希庭主编的《社区心理学研究(第3卷)》主要发表从中国实际出发来研究中国社区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论文,联合各华人社区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精神病学家、心理辅导家、法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科学家,共同推进中国社区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社区心理学概念和理论;设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本集刊旨在提供一个专门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学者可以交流和讨论中国社区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心得和见解,为持有各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家展示其对中国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彰显中国社区心理学对国际心理学的贡献。
黄希庭主编的《社区心理学研究(第3卷)》设有社区心理服务、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域外研究等栏目,收录了9篇论文,主题涵盖了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幸福指数,社区老年人抑郁的预测因素,新型社区心理服务模式及实践方案,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的开发,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大学生对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刻板印象、文化、社群、治疗与疗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