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书围绕“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核心观点展开,先论述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知识体系和理论、实践意义,接着论述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然后依次论述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文学的扩散与接受、文学景观、文学区、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文学地理学批评等,既层层深入,又前后照应。思路很好清晰,结构很好严谨,附录为“文学地理学研究小史”,涵盖古今中外,有述有评,视野开阔。 作者简介 曾大兴,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要从事文学地理学、词学与广府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并独立完成三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著作有《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柳永和他的词》、《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古今流行歌曲研究》、《优婚与天才》等。 目录 章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位 节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 第三节文学地理学的知识体系 第四节文学地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 节自然环境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关键要素 第四节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途径与机制 第三章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节文学家的籍贯、祖籍、郡望和客籍 第二节文学家的静态分布 第三节文学家的动态分布 第四节静态分布与动态分布的意义比较 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 节地域、区域与空间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要素 第三节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建构 第五章文学扩散与接受 节文学源地的价值及其背景 第二节文学扩散的两个主要类型 第三节文学扩散的三个效应 第四节文学扩散与地理环境 第五节文学接受的地域差异 第六章文学景观 节景观与文化景观 第二节文学景观的定义、类型与识别标准 第三节文学景观的意义 第四节文学景观的价值 第七章文学区 节文学区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文学区的三种类型 第三节文学区的划分依据 第四节中国境内主要形式文学区 第八章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 节系地法 第二节现地研究法 第三节空间分析法 第四节区域分异法 第五节区域比较法 第六节地理意象研究法 第九章文学地理学批评 节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性质 第二节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基本步骤 附录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略 引用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