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名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
杨艳丽编著的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上下)》从始祖盘古开天地伊始,将各朝各代的故事以及五千年历史中的博大精深与没落成败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含量、开阔视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上下)/典藏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杨艳丽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名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 杨艳丽编著的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上下)》从始祖盘古开天地伊始,将各朝各代的故事以及五千年历史中的博大精深与没落成败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含量、开阔视野。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又耐人寻味的过程,这其中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过往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体会生存的智慧。 但中华上下五千年,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普通读者很难找到入门捷径。历史知识的普及对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历史的进程,丰富知识储备,杨艳丽精心编著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上下)》。全书以时间为序,按照历史朝代分期,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故事,包括了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同时,《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上下)》中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 目录 上册 远古时代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传说 有巢氏构木为巢 人文始祖——伏羲氏 燧人氏钻木取火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仓颉造字 夸父逐日 尧舜禅让 夏 大禹治水 后羿代夏 寒浞篡位 少康中兴 荒淫的夏桀 商汤灭夏 商 伊尹放太甲 盘庚迁殷 傅说拜相 后母戊鼎祭母 帝乙归妹 周文王求贤 武王伐纣 西周 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 周公辅成王 厉王止谤 国人暴动 宣王中兴 《诗经》问世 烽火戏诸侯 分封制和井田制 东周列国 平王东迁 郑庄公掘地见母 石碚大义灭亲 缟葛之战 鲁桓公醉中丧命 管鲍之交 齐鲁长勺之战 齐桓公九合诸侯 卫懿公好鹤亡国 庆父祸国殃民 晋献公假途灭虢 秦穆公招贤纳士 五张羊皮赎回的贤臣 假仁假义的宋襄公 晋公子重耳流亡异邦 晋楚城濮之战 弦高犒师智退秦军 秦晋崤山之战 乱世雄才赵盾 楚庄王一鸣惊人 晋楚鄢陵之战 赵氏孤儿 楚相孙叔敖 老子哲学 晏子使楚 伍子胥一夜白头 专诸刺杀吴王僚 鲁班发明木工工具 孙武练兵 孔子周游列国 仲尼修订《春秋》 子贡经商致富 勾践灭吴 范蠡功成身退 三家分晋 兼爱、非攻的墨子 西门豹治邺 吴起杀妻求荣 名医扁鹊 邹忌谏齐王 商鞅变法 孙膑庞涓斗智 孟母教子 孟子宣讲仁政 庄子逍遥自得 田氏代齐 大思想家苟子 合纵抗秦的苏秦 张仪拆散联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燕昭王求贤 冯谖为孟尝君买“义” 田单摆火牛阵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屈原投江殉国 范雎远交近攻 触詟说赵太后 赵括纸上谈兵 白起坑杀降卒 信陵君窃符救赵 毛遂自荐 李冰修建都江堰 吕不韦迎异人归秦 甘罗十二岁拜上卿 荆轲刺秦王 韩非提出法治学说 玉雕艺术和漆器艺术兴起 中医宝典《黄帝内经》 千古奇书《易经》 秦 赢政灭六国 秦始皇修长城 焚书与坑儒 张良博浪沙行刺 始皇帝病死沙丘 秦始皇陵兵马俑 赵高指鹿为马 大泽乡起义 斩白蛇起义 项羽破釜沉舟 刘邦约法三章 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楚汉争霸 西汉 白登之围 韩信之死 高祖还乡 白马盟誓 萧规曹随 吕后临朝称制 周勃夺军 缇萦救父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张释之严格执法 周亚夫治军 晁错削藩 七国之乱 飞将军李广 “赋圣”司马相如 汉武帝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苏武北海牧羊 司马迁著《史记》 霍光辅政 盐铁会议 昭君出塞 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之战 东汉 刘秀建立东汉 关东之战 马援老当益壮 宋弘不忘糟糠之妻 “强项令”董宣 王充信奉无神论 王景治水 汉明帝天竺求佛 班固著《汉书》 班超投笔从戎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 蔡伦改进造纸术 多才多艺的张衡 梁冀连立三帝 党锢之祸 “医圣”张仲景 黄巾起义 桃园三结义 袁绍尽诛宦官 王允施计除董卓 曹操煮酒论英雄 孙氏兄弟踞江东 官渡之战 刘备三顾茅庐 蔡文姬归汉 赤壁之战 神医华佗之死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 曹操反问计大败马超 刘备夺取益州 建安风骨 刘备汉中称王 关羽水淹七军 吕蒙白衣渡江 曹植七步内赋诗 三国 曹丕篡汉 陆逊火烧连营 诸葛亮七擒孟获 孔明挥泪斩马谡 司马懿装病篡权 正始玄学 姜维九伐中原 邓艾偷渡剑阁 刘徽与《九章算术》 刘禅乐不思蜀 王溶楼船破吴 西晋 周处除“三害” 石崇与王恺斗富 白痴皇帝 闻鸡起舞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李特收容流民 愍帝被害 东晋 东晋建立 王马共掌天下 祖逖中流击楫 搬砖的陶侃 石勒敬重读书人 书圣王羲之 大画家顾恺之 石虎擅杀太后 能征善战的桓温 石虎怒焚逆子 王猛扪虱论天下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才女谢道韫 殷仲堪自误误国 桓玄篡晋 陶渊明辞官归隐 刘裕智摆却月阵 南北朝 南北朝并立 檀道济以沙代粮 高允直言敢谏 科学家祖冲之 不信鬼神的范缜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下册 郦道元注《水经》 屡次当和尚的梁武帝 萧统与《昭明文选》 农学家贾思勰 北魏分崩离析 侯景之乱 雄才大略的周武帝 陈后主骄奢亡国 隋 开皇盛世 三省六部制 执法不阿的赵绰 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炀帝修大运河 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 窦建德起义 李密与瓦岗军 唐 李渊建立唐朝 尉迟恭归唐 玄武门之变 魏徵直言敢谏 玄奘西行取经 李靖平定东突厥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贞观之治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药王”孙思邈 武则天以周代唐 酷吏来俊臣 唐室砥柱狄仁杰 初唐四杰 张说不作伪证 韦后乱政 姚崇灭蝗 唐玄宗任用贤臣 僧一行测定子午线 “画圣”吴道子 霓裳羽衣曲 李林甫口蜜腹剑 “诗仙”李白 鉴真东渡 癫张醉素 安禄山叛乱 张巡智斗令狐潮 颜杲卿痛骂安禄山 杨贵妃魂断马嵬驿 李泌归隐山林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刘晏巧通漕运 “茶圣”陆羽 颜筋柳骨 永贞革新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刘禹锡与《陋室铭》 柳宗元被贬柳州 “诗魔”白居易 元和中兴 李想雪夜夺蔡州 李商隐作《锦瑟》 绚丽多姿的唐三彩 甘露之变 牛李党争 陆龟蒙与《耒耜经》 黄巢起义 火器的发明和使用 五代十国 朱全忠名不副实 吴越王钱镠行事谨慎 耶律父子建立辽国 李存勖统一北方 石敬瑭卑躬屈膝做皇帝 冯道纵横官场 后周世宗南征北战 “千古词帝”李煜 宋辽金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辽世宗、辽穆宗死于非命 萧太后治辽 杨家将一门英烈 开封大相国寺 寇准抗辽 澶渊之盟 天下咸称景德镇 宋仁宗以仁义治天下 全世界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清明上河图》 元昊建立西夏 奉旨填词柳三变 铁面无私包青天 庆历新政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毕舁发明活字印刷术 王安石变法 朱寿昌弃官寻母 十香词冤案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沈括与《梦溪笔谈》 苏轼半生坎坷 苏黄米蔡“宋四家” 米家山水 辽天祚帝亡国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 方腊起义 李纲抗金 太学生请愿 靖康之变 韩世忠勇挫金军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钟相杨幺起义 岳飞精忠报国 秦桧卖国求荣 绍兴和议 完颜亮弑君夺位 采石之战 朱熹集两宋理学之大成 龙川先生狂放不羁 辛弃疾报国无门 贾似道误国 张世杰死守崖山 文天祥坚贞不屈 元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实施改革 窝阔台灭亡金国 忽必烈统一中国 关汉卿和《窦娥冤》 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元世祖大兴文治 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黄道婆“衣被天下” 书画名家赵孟頫 马致远与《汉宫秋》 王实甫与《西厢记》 贾鲁治理黄河 元朝年间的敦煌莫高窟 脱脱大义灭亲 元末红巾军起义 明 从和尚到元帅 朱元璋建立明朝 施耐庵与《水浒传》 朱元璋巩固明朝统治 锦衣卫和东厂 靖难之役 方孝孺被灭十族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永乐盛世 解缙与《永乐大典》 郑和七次下西洋 明仁宗人如其谥 土木之变 于谦誓死保卫北京 夺门之变 江南四大才子 王守仁与心学 “虎王”刘瑾被诛 铁骨铮铮的杨继盛 张居正实行“万历新政” 一代清官海瑞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 徐渭画如其人 文坛“唐宋派”和“公安派” 戚继光抗倭 李贽离经叛道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利玛窦来中国传教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 汤显祖与《牡丹亭》 朱载堉提出“十二平均律” “通俗文学全才”冯梦龙 葛成痛打税监 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萨尔浒战役 徐霞客游历山川 魏忠贤迫害东林党 袁崇焕宁远大捷 皇太极反间明君臣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崇祯帝煤山自缢 清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八旗制度 顾炎武治学 吴三桂开关迎清军 扬州保卫战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郑成功收复台湾 少年康熙除鳌拜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聊斋志异》 雅克萨之战 康熙三征噶尔丹 深得康熙宠信的李光地 卖画为生的郑板桥 雍正创立军机处 讽刺文学《儒林外史》 清廷大兴文字狱 《四库全书》 乾隆帝六下江南 曹雪芹著《红楼梦》 风流才子纪晓岚 大贪官和珅 京剧的诞生 清代的苏州园林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魏源与《海国图志》 曾国藩与湘军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火烧圆明园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甲午中日战争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甲骨文的发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慈禧太后西逃 废除科举制度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清政府“预备立宪”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朴学大师章太炎 黄兴组织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试读章节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在我国流传广泛。它以浅近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华夏先民对自己民族创世历史的深邃认识。在这个传说中,盘古是开启这个世界的始祖。 在遥远的上古时期,没有所谓的天,也没有所谓的地,天地混沌一体,就像一个鸡蛋,连个窟窿都没有,谁也说不清那是什么,于是人们就暂且用帝江来称呼它。混混沌沌的帝江有两个好友:一个叫倏,一个叫忽。 倏和忽见帝江如此混沌,就和它商量,想帮它凿通七窍,让它的气息可以出入,帝江欣然同意。于是,倏和忽开始了工作,他们每天为帝江凿通一窍,七天后,七窍通了,可帝江却也因此一命呜呼了。 帝江死后,它的肚子里的精髓孕育成了一股气。一万八千年后,这股气幻化成人形——他就是盘古。 盘古在帝江的肚子里不知睡了多久,猛然醒来,睁开眼睛,发现眼前一片黑暗。他想要走出这无处不在的黑暗,可是腿一动就被东西挡住,胳膊一伸就碰到阻碍,原来自己被这黑暗紧紧地包裹住了。难道自己必须在这黑暗的包围下蜷缩地活着?想到这些他的心中顿时燃起了怒火,他从自己的嘴中拔下一颗牙,把它变成了威力无比的神斧,他抡起神斧朝眼前的混沌用力挥去。突然传来一阵山崩一样的巨响,黑暗混沌出现了一个裂口,接着,那些轻盈清澈的气体冉冉升起,成了天,另外那些沉重污浊的东西就缓缓下沉,铺成了地。从此宇宙结束了混沌不分的状态,有了天和地。盘古站在中间只觉得身心舒畅。 盘古站立起来,天就接着升高,地也继续下沉。天地还有些相连的地方,他就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斧头,对那些东西连劈带凿,终于让天地完全分开。他怕天地会再次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支撑在天地之间。他施展法力,使身体每天增高一丈,随着他的增高,天也跟着升高一丈,地也随着加厚一丈。就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已经高得遥不可及,地也厚得不能再厚了,盘古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这个巨人有多高呢?据说他的身长达到了九万里。这么高大的柱子支撑着天地,使它们终于无法再合并到一起。 可是这位开天辟地的巨人支撑了这么久,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疲惫地张开眼,欣赏着自己开辟的新天地,叹息了一声,就慢慢地倒在了地上,带着微笑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他巨大的身体横亘在地上,头幻化成东岳泰山,脚幻化成西岳华山,左臂幻化成南岳衡山,右臂幻化成北岳恒山,而腹部就幻化成了中岳嵩山;他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空中的云雾,他的那声叹息就变成了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普照大地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照亮黑夜的月亮,浓密的头发变成了点点的繁星,奔流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孕育万物的沃土,骨骼变成了花草树木,筋脉变成了条条道路,牙齿和骨骼变成了玉石和金属;就连他身上留下的汗水都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万物。 伟大的英雄盘古,不但给人类开辟了天地,还用自己的躯体将大千世界装饰得生机勃勃。 当然,这只是神话,人们不会真的认为是盘古创造了天地万物。考古学家通过科考,已经发现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史前人类的遗址,进一步揭开了人类起源进化之谜。但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这些神话传说只靠口耳相传就可以流传后世,不正表明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是生生不息的吗?盘古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他为人类生存的世界拼尽了全力,献出了所有,这种献身精神成为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最高境界。 女娲传说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女娲是继盘古之后另外一位创世之神。因为她,世间才有了人类,她是长久以来受广大的民间百姓们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终于累倒了,身体也化作了世间万物,从此天地间有了日月星辰,有了花草树木,后来天地间残留的一股浊气吸收日月精华,化作了虫鱼鸟兽,从而使这寂静美丽的世界有了一丝生气。 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四处游历,后来来到盘古开辟的天地里,她就是女娲。女娲在草丰木茂的原野上行走着,举目四望,发现山峦连绵起伏,江河奔流不息,草木枝繁叶茂,鸟儿婉转歌唱,走兽成群结伴,鱼儿水中畅游,这个世界真是太美好了。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日复一日,她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可是虽然有鸟兽虫鱼跟自己作伴,女娲渐渐产生了寂寞孤独的感觉。她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但又说不出到底是缺什么,只能任这种寂寥的感觉与日俱增。 一天,她走在草木茂盛的原野上,飞鸟、走兽、游鱼再也不能让她高兴起来。她无精打采地沿着一条河流前行,觉得很累,就在河岸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清澈的河水照出了她的影子,她看到了水中闷闷不乐的自己。于是她嘴角露出微笑,影子也笑了;她皱起眉头,影子也皱起眉头,这让她觉得非常有趣。突然间,她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寂寞,因为世间没有跟她一样的生物,那些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怎么会可能与她心灵相通? 她想,既然如此,何不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一些生物,让世界热闹起来呢?有了主意,她马上动起手来,在河边抓起一团黄泥,对着水中的影子又是捏又是揉,很快一个小泥人就做好了。女娲把小泥人托在手里,放到嘴前轻轻地吹一口气。小泥人有了气息竟活动起来,放到地面上后就到处走动,还一个劲儿地喊着:“妈妈!妈妈……”女娲真是太高兴了,赶紧动手捏第二个,并吹了一口气,第二个也活了,她又捏第三个,第四个……泥人越捏越多,后来女娲就把他们通通放在地上冲着他们吹了一口气,泥人们活了。他们有喜怒哀乐,而且能够说话,跟那些草木鸟兽完全不同。女娲再也不觉得寂寞了,她称呼这些活了的泥人为“人”。人们开始时在女娲的周围活动着,渐渐地很多都走远了,分散到各处。 有了人,世界变得无比充实,女娲非常高兴,她继续一刻不停地接着捏泥人。可是大地如此辽阔,人们很快就消散于各地,女娲也感到越来越累了。她想,这样下去,世间的人还不够多时,她已经累得不行了。于是,她顺手从山崖上扯下一条藤蔓,伸进泥潭里抽打起来,溅起了很多混黄的泥点儿,泥点儿落地后也变成了活蹦乱跳的小人儿。她每抽打一下,就会产生很多人,而且和之前捏成的小人没什么两样,这样造人就快多了。于是,女娲高兴地使劲抽打起来,泥点子落得到处都是。等女娲停下来时,大地上已经有足够多的人了。 一天,她想看看各处的人类,来到一个地方,发现有些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十分奇怪,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小人都已经满头白发,老态龙钟了。原来他们年纪太大,已经死了。女娲就想,人们都会老去、死去,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人会死光的,难道到时候还要再重新创造吗?这也太麻烦了!女娲想,最好的办法是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这样他们就可以绵延不绝了。 于是,她就让这些人具有不同的身体特征,从而区分出男女,并让男人和女人结合,生出后代。为了不让这种结合使人类陷入混乱,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从此人类靠自己就可以不断发展壮大了,所以女娲又被称为“婚姻女神”或“神媒”。 人类可以靠自己繁衍生息了,他们一代一代地在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着。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遇到了一次毁灭性地灾难。原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争夺帝位,结果共工被打败了。共工一气之下,就用头去撞不周之山。这座擎天的大柱在一声巨响之后,便轰然倒塌,紧接着天向西北倾斜,地往东南塌陷,海水灌进了陆地,洪灾泛滥。因为剧烈的震荡,地上裂开很多大豁口,一个劲儿地往外喷火,山林里野兽也都受到触动,纷纷窜出来,见人便咬。很多人不是被水淹死,就是被火烧死,要么就是被野兽咬死。 看着自己的子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痛心不已,决定拯救人类。她周游四海走遍群山,走到东海的天台山,发现那里有可以炼石用的五色土,便决定在那里炼石补天。她在天台山顶堆起巨石当炉子,借来太阳神火,将五色土放人炉中,经过九天九夜终于炼就了五色巨石。然后她又花了九天九夜,用这些五彩的巨石把天补好。天好不容易被补好了,为了不让它再塌下来,她就斩下了一只万年神龟的四足支撑四极。终于,天地归位,洪水人渠,大火也熄灭了,人间又恢复了平静。不但如此,从此以后,每当雨过天晴,天边就会出现五色云霞,天空比以前更美了。人们摆脱了灾难,各个欢呼雀跃。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不仅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建立了让人类可以繁衍的婚姻制度,使人们结成人类社会;当人类受到天灾的威胁时,还勇敢地保护我们。为了对这位伟大的母亲表示感谢,人们在天台山下建了女娲庙,世代朝拜,香火从不曾断过。 关于女娲的传说,虽然是神话,但绝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早期人类社会生活的写照。众所周知,早期人类缔结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子女只识其母,不知其父,而女娲的传说正是母系社会这一历史时期的反映。 P1-3 序言 从古老文明的第一声号子起,中国历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人们可以从王朝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的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经历中感悟人生真谛。 博古通今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因为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无论是王朝帝国的兴衰成败、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还是重大事件的曲折内幕、伟大创新背后的艰辛……这些过往的历史无不折射出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 但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普通读者很难找到入门捷径。历史知识的普及对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从目前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出版状况来看,却并不乐观,过于深奥、抽象的专业史学论著常使普通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而打着戏说、歪说旗号的文字又经常失之轻浮。如何使历史从神圣的殿堂走人民间?如何能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欣赏历史、了解历史?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努力。 为了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历史的进程,丰富知识储备,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o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五千年间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中国历史。全书按照历史时期分为远古时代、夏、商、西周、东周列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篇章,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讲述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书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简洁精要的文字,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直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在这里,我们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来解读重大的历史事件、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多元文化,把厚重的五千年历史通过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增长知识和胆略,提高历史修养,进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