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温存之下暗藏杀机,亲密的挚友之间竞不共戴天,笑容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张面孔……这里有最离奇的死亡方式,最隐秘的作案手法;这里有一只只恐怖的黑手,制造了罪恶与鲜血;这里有一双双睿智而坚定的眼睛,识破层层迷雾……
侦探、推理、悬疑小说浩如烟海,为了让读者能够节省时间阅读经典,江户川乱步等著的《世界经典侦探推理悬疑小说大全集(上下)》遴选了60篇精彩的故事,分为“侦探篇”“推理篇”“悬疑篇”三个部分。每篇小说都是一个窗口,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惊险、刺激和感动;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影子,在他们身上你能够发现善良、邪恶和美好。
《世界经典侦探推理悬疑小说大全集(上下)》简介:侦探推理悬疑小说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始于19世纪上半叶美国作家埃德加·艾伦·坡;1887年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了第一部福尔摩斯探案《血字的研究》后,福尔摩斯便诞生在侦探推理悬疑小说中,并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以后的四十年,侦探推理悬疑小说创作开始受到人们重视,优秀作家不断涌现,侦探推理悬疑小说也从“情节小说”的普遍定义,转型为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反应时代特征功能的写作范式。
阅读一些情节跌宕、引人入胜、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推理小说,读者不仅可以收获新鲜离奇、快意迭起的阅读感受,领略其迷人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的天才构思与推理的创意手法,更开启了一段颠覆性的思维开掘与探险历程,十分有利于磨炼敏锐的洞察力,提高思考力和判断力,从而受益一生。
江户川乱步等著的《世界经典侦探推理悬疑小说大全集(上下)》荟萃了世界各国著名侦探、推理、悬疑大师的经典作品,分为“侦探篇”“推理篇”“悬疑篇”三个部分,它们的作者包括英国侦探小说之父阿瑟·柯南道尔,侦探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师承莫泊桑、福楼拜的法国悬疑小说家莫里斯·勒布朗。美国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日本推理小说巨匠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当机关算尽的犯罪者遇上聪明绝顶的追查人,当理智和情感纠缠不清,当侦查与反侦察不相上下……这些故事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步步设疑,在布局结构上屡起波澜,其中所展现的娴熟的技巧、冷峻的风格以及精彩绝伦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你就是杀人凶手
[美]埃德加·爱伦·坡
在拉托尔巴勒发生的一件奇事轰动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僻静小镇。那里的人们曾经祈祷神灵,乞求神灵惩治凶手。终于,奇迹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这一奇迹是否就是上帝赐予的呢?我们姑且不谈。
一、沙特尔沃思先生失踪
事件发生在某年的夏天。巴纳巴斯·沙特尔沃思先生居住在拉托尔巴勒镇已有无数个年头了。他是镇上一位家财万贯、颇受人钦羡的长者。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沙特尔沃思先生骑马离家,向P城进发。P城离拉托尔巴勒镇15英里。他打算当日傍晚返回该镇。两个钟点过去了,沙特尔沃思先生的坐骑竟独个儿地奔了回来。沙特尔沃思先生和他随身带走的两只装满金币的口袋均已不知去向。那匹坐骑已经受了重伤,浑身污秽不堪。
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自然会引起小镇上居民的无比惊讶和不安。直至星期日早晨,沙特尔沃思先生仍然毫无踪影,杳无音讯。他的诸亲好友决定出外寻觅。
最后决定外出查找的领头人,当然是沙特尔沃思先生的挚友查尔斯·古德费洛先生。镇上人都称他为“老查尔斯·古德费洛”,因为他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德费洛”(意为“好伙伴”)。他忠实厚道,笑容可掬,心地善良;他嗓音洪亮,双目炯炯有神,显得坦率和真挚,毫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态。虽然古德费洛先生在拉托尔巴勒镇定居下来仅有六七个月,但他极其平易近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当然,他的名字的含义也有着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沙特尔沃思先生对他尤有好感,倍加青睐。两位先生又是邻居,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了莫逆之交。老查尔斯·古德费洛并非富有者,平时颇为节俭,注意节约用钱。这也许是沙特尔沃思先生常常主动邀请古德费洛先生作为座上客的部分原因。古德费洛先生一天要去上三四次,中午常在沙特尔沃思先生家中用膳。两人在筵席间觥筹交错,劝酒畅饮,享尽了珍味佳肴。马高克斯酒是老查尔斯最喜爱的一种名酒。
一天,在喝完马高克斯酒以后,我曾亲眼看到,沙特尔沃思先生在酩酊大醉之际,兴冲冲地在古德费洛先生背后击了一拳,并且说:“查尔斯,你真是好样的;咱们萍水相逢,情投意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你视马高克斯酒如命,我要亲自为你订购一大箱名牌的马高克斯好酒,而且是市场上价格最昂贵的一种!你不必吐露任何谦逊之词,事情就此决定下来了。你等着吧,不过,总得候上一两个月,才能把酒运抵此地。”
慷慨大方的沙特尔沃思先生对于手头拮据的好友古德费洛先生的关怀备至,解囊相助,确实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
二、古德费洛和彭尼费瑟
直至星期日早晨,沙特尔沃思先生仍然毫无音讯。老查尔斯·古德费洛先生眉字紧蹙,忧心如焚,食不甘味,几乎到了精神崩溃、万念俱灰的地步。他早已获悉马背上的两只钱袋下落不明;马的前胸有两个弹孔——子弹从一端穿进,并从另一端飞了出去,但这未能使这匹坐骑顷刻殒命。
“我们还是耐心地等待吧。沙特尔沃思先生一定会回来的,上帝会保佑他的!”古德费洛先生一开始就坚信这一点。
可是,沙特尔沃思先生的年轻侄子彭尼费瑟先生则竭力反对等待。这样,老查尔斯·古德费洛先生未曾坚持己见,同意立即出发搜寻。
彭尼费瑟先生和沙特尔沃思老先生共居一处已有很多个春秋。彭尼费瑟先生放荡不羁,常常聚众玩牌,酗酒生非,寻衅滋事。因为他是沙特尔沃思先生的嫡亲侄儿,邻里诸亲只得让他三分,不敢惹他。当彭尼费瑟先生提出“要去寻找尸身”时,大家只能唯命是从。就在此时,老查尔斯·古德费洛先生提出了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您怎么会知道,您的叔叔已经死亡了呢,彭尼费瑟先生?看来,您对您叔叔的意外知之甚多哪!”是呀,彭尼费瑟先生怎么会断定他叔叔已经死去了呢?众人在七嘴八舌地轻声议论着。
由于彭尼费瑟先生对古德费洛先生的提问缄口不言,不予理会,两人之间开始了恶声恶语。对此争吵,人们根本不以为意。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冤家对头,这次又狭路相逢了。彭尼费瑟一向是个孤家寡人,他对于沙特尔沃思先生和古德费洛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恨之入骨。在以往的一次争吵中,彭尼费瑟竟把古德费洛一拳击倒在地。古德费洛从地上爬起后,拍掉了身上的尘土,只是说了句:“我会永远记住这一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人们深知古德费洛先生是个宽宏大量、非一般见识之人。
三、奇怪的马甲和小刀
刚才我插叙了一段小事,现在又该回到正文了。经过众人商议,彭尼费瑟先生最后提出,搜寻工作应该在周围各处全盘铺开。拉托尔巴勒和城市之间的一大片田野和树林的伸展范围将近15英里,彭尼费瑟先生坚持搜索其间的每一个地段。
可是,古德费洛先生却持不同看法。他也许要比年轻的彭尼费瑟先生更加才华横溢、老谋深算。他以一种果断而又正直的嗓音侃侃争辩着:“这种做法似乎大可不必。沙特尔沃思先生骑着马匹驰向P城,他怎么可能老远地偏离道路呢?我们应该仔细地搜索靠近道路的两旁地段,尤其是在灌木丛、树林和野草之中。诸位是否认为这样做更加合适些呢?”压倒多数的人赞成此举。这样,他们在查尔斯·古德费洛先生的带领下开始了搜索。他们没有在偏离道路很远的地区寻找。古德费洛带着人们寻觅了不少暗黑角落和崎岖小径。他们接连查找了4天,结果一无所获。
我这里说的“一无所获”,是指未曾找到沙特尔沃思先生本人或者他的遗体,但他们确实发现了一些搏斗的痕迹。他们沿着马匹的脚印向前搜寻,在拉托尔巴勒以东约4英里处,经过几处转弯抹角的转悠,终于抵达了一个污水塘。那里存在着明显的搏斗痕迹,痕迹一直伸向了水塘之中。人们随后运来了工具,抽干了池塘里的污水。在池塘底下,他们发现了一件黑色的绸马甲。虽然马甲上面血迹斑斑,破烂不堪,在场的人们不难认出,此马甲是彭尼费瑟先生的。他在星期六那天,也就是他叔叔骑马去P城的那天,还曾穿用过。可是在此以后,再也未见他穿过那件马甲。此时的情况对彭尼费瑟异常不利,他张口结舌,不知所措,脸色显得苍白和阴沉。他仅有的两三位朋友也都不屑一顾地背向了他。可是,古德费洛先生却走近了他,并站到了他的跟前。
“我们不应该仓促地作出任何结论,”古德费洛先生说,“各位都很清楚,对于我同彭尼费瑟先生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我早已不以为意。我从心底深处原谅了他。现在对于水塘底下的这一发现,我坚信彭尼费瑟先生会解释清楚的。我当然应该帮助他把此事搞清楚。他是我的那位可怜的挚友沙特尔沃思先生的侄子,唯一的亲属。从他叔叔的立场出发。我现在应帮助他解决此事。”古德费洛先生讲的每一句话,都体现了他的善良友好,直率爽朗。不过,他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及了彭尼费瑟是沙特尔沃思先生所有家产的唯一的继承人一事。
当时在场的人们立即意识到,如果沙特尔沃思先生确已死去,那么彭尼费瑟就能合理地继承那位老人所有的钱财!这时,人们就不由分说地把彭尼费瑟捆绑了起来,带往镇上。在回镇的途中,古德费洛先生在路边似乎又拾到了一件东西,他瞥了一下此物,就迅即塞向口袋。他的举动仍然让旁人见到了。在众口同声的要求下,他只好把此物拿了出来。原来这是一把西班牙小刀。在拉托尔巴勒,只有彭尼费瑟备有此刀,标志着他姓名的缩写字母D.P还清晰地刻在刀柄上!
四、公认的谋杀犯
真相已经大白了,彭尼费瑟谋杀了他的叔父!其罪恶目的当然为了早日攫取遗产。此时已经无人再愿意进一步搜索了。一个钟点以后,彭尼费瑟已被押送到了拉托尔巴勒的法庭上。
法官审问彭尼费瑟:“您的叔父失踪那天早晨,您上哪儿去了,彭尼费瑟先生?”
“我当时正在树林里狩猎。”彭尼费瑟不假思索地回答。他的这一毫不掩饰的答语使人们惊讶不已。
“您当时带枪了没有?”
“当然带了,带了我自己的猎枪。”
“您在哪个树林狩猎呢?”
“就在去P城道路旁的几英里处……”
彭尼费瑟所陈述的去处距离那个污水塘确实很近。法官随后要求古德费洛先生描述一下寻获马甲和小刀之事。古德费洛先生黯然泪下。他凄惨哀伤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并接着说:“对于彭尼费瑟先生与我的私仇,我早已不予介意,并且宽恕了他。如果法庭要我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我还能作证……”古德费洛先生伤心地掏出了手帕,擦着泪水,“它可真使我的心都碎裂了!”古德费洛先生的话语凝咽了。过了一刻,他才得以继续往下讲述,“上个星期五,我像往常一样和沙特尔沃思先生共膳。彭尼费瑟先生也在场。
P2-4
夜幕降临之后,有人在安详宁静中享受着酣畅的睡眠,有人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彻夜狂欢,有人忍住满身的疲惫在办公室加班,也有人在黑夜的掩护下开始将自己的阴谋付诸实施……
在黑暗的笼罩下,人们都躲藏在屋里,所以很少有人见到黑夜里无人街上的一切。这里有人匆匆赶路,有人神色慌张,有人气定神闲,有人满身鲜血。他们是谁?做过什么?睡梦中的人无从知晓,彻夜狂欢的人无法知道,加班工作的无心留意。等到阳光重新把这个世界推到人们面前时,晚上发生的事情已成尘嚣。
一个个神秘莫测的可怕传闻,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灵异故事,一个个死亡线上的魂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悬疑,一个个难以破解的谜团,它们以惊心动魄的力量,挑战着人类的心理承受极限;他们以神秘莫测的魔力,俘虏着人们的好奇心。事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眼前的现象?谁是凶手?到底是谁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地操控着我们的世界?描写这些神秘事件、破解悬疑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悬疑小说,它囊括了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等多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惹人喜爱、独具魅力的文学体裁。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所有的英国家庭都对听侦探、推理、悬疑故事情有独钟,对其爱好程度超过任何一件事情。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总是围坐在炉火旁阅读或聆听惊险刺激的侦探、推理、悬疑故事。招魂术在那时也随之流行起来,许多英国人都开始尝试着与亡灵有所接触。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们则以更令人激动的笔触改写了哥特式的推理、悬疑作品,他们将故事中那久远的年代和遥远的地点转换成英国读者触手可及的时间和地点,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918年,弗吉尼亚·伍尔芙为《泰晤士文学副刊》撰写了一篇文章,对侦探、推理、悬疑故事为什么能够如此让人难以抗拒作了探索。最后,她断言道:“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并没有身处书中所描写的某种危险境地时是令人愉快的……”因此,让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欣赏这些光怪离奇的故事,虽然你的心里可能认为世上本不存在什么鬼怪之说——或者认为它的确存在。
自1841年爱伦·坡开创侦探、推理、悬疑小说的写作范式以来,20世纪以后,阿瑟·柯南道尔、希区柯克、埃德加·爱伦·坡等一批世界级侦探、推理、悬疑大师们,以其天才的情节构思、诡谲的氛围营造、缜密的逻辑推理,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写下了无数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使侦探、推理、悬疑小说已不再是一种仅供读者消遣的通俗读物,而是作为一种另类经典昂首阔步于文学殿堂,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感染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还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智慧上的启迪。
“夜晚”“谋杀”“死亡”“诡事”“失踪”等成了侦探、推理、悬疑小说里规避不了的关键词。小说作家们喜欢把自己的主人公放置在夜里,放置在重重疑云的谜案中,然后塑造一个擅长推理、胆大心细的人,或是侦探,或是警察,或是其他的从业者,让他们带领着读者走出团团迷雾,揭露各怀鬼胎的阴谋设计者。
本书荟萃了世界各国著名侦探、推理、悬疑大师的经典作品,分为“侦探篇”“推理片”“悬疑篇”三个部分,它们的作者包括英国侦探小说之父阿瑟.柯南道尔,侦探女皇阿加莎·克里斯蒂,师承莫泊桑、福楼拜的法国悬疑小说家莫里斯·勒布朗,美国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日本推理小说巨匠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当机关算尽的犯罪者遇上聪明绝顶的追查人,当理智和情感纠缠不清,当侦查与反侦察不相上下……这些离奇的事件令人毛骨悚然,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但却又让人忍不住一再探究。故事中所展现的娴熟的技巧、冷峻的风格以及精彩绝伦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故事中勾勒的画面、谋杀奇案、失踪之谜、幽灵诡事让读者毛骨悚然,却也在害怕中享受探秘之旅。
书中悬疑、惊悚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忍不住战栗、惊叫;令人称绝的文字流淌着震撼人心的魅力和热血沸腾的魔力,撩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其诡异吸引力让人难以抗拒。在寂静的夜里,或者闲暇之余,本书将会带你进入那些离奇的悬疑情节当中,你将成为事件当中的大侦探,抽丝剥茧,解开一个个令人百思不解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