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为中国低碳模式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第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背景。梳理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国内外低碳经济的发展成果并对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晰了低碳模式下区域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相关理论及研究。国外许多专家通过不同的理论、途径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发展态势等内容,构成了低碳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包括库兹涅茨曲线、“脱钧”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实践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指导。
第三,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及框架设计。通过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WOT矩阵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构建区域低碳经济的框架体系,以实现摆脱能源资源的束缚和共享低碳发展成果的目标,最终增强国家竞争力。
第四,不同类型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全球化条件下,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成为欠发达区域及发达区域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不同类型区域都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民生等多目标共赢发展,且发展的基础及优势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对区域合作提出新要求。因此,区域合作对谋划与部署区域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五,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下.低碳经济已经上升为国际政治范畴,需要从国际政治经济战略高度考察低碳经济在国际气候谈判的博弈进程。通过全球合作、转变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优化地域系统、创新区域治理模式,力求形成一条思路清晰、符合实际的低碳发展路径。
第六,中国发展低碳区域经济的动力机制。明确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阶段中国发展区域低碳经济过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