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玉涛,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四川省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工作,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管理与政策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综合运输、交通财政与投融资。 先后主持完成“公路建设债务问题研究”“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投资与资产管理体制研究”等部委课题;在亚洲开发银行“燃油税改革后公路建设和养护融资”等国际项目中任交通融资分析专家。“收费公路政策的经济合理性分析”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基础课题一等奖;论文《对收费公路政策经济合理性的再认识》获得“薛暮桥价格研究奖”。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概念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溯源 2.1 财政学理论的回顾 2.2 公路融资的文献综述 2.3 国内关于受益原则和公路融资的研究综述 3 公共物品融资的分析框架 3.1 逻辑起点:基于受益特征差异的公共物品分类 3.2 受益的一般维度:税费方式选择与专款专用 3.3 受益的空间维度: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处理 3.4 受益的时间维度:市场化融资与代际公平 3.5 本章小结 4 公路融资的受益机制分析 4.1 公路基础设施的经济特征 4.2 公路的资金来源 4.3 资金管理制度 4.4 政府间财政关系 4.5 公路债务融资机制 4.6 本章小结 5 美国公路发展与融资的受益分析 5.1 美国公路发展融资的历史 5.2 美国公路融资体制特征 5.3 美国公路发展融资的经验启示 6 法国收费公路发展与融资的受益分析 6.1 法国特许收费公路的发展 6.2 法国收费特许经营的关键特征分析 6.3 法国公路收费融资的经验启示 7 中国公路发展与融资的受益分析 7.1 中国公路发展和投融资的历史回顾 7.2 发展经验与问题 7.3 公路融资问题的受益分析 7.4 规划与融资的体制关系探讨 7.5 可持续公路融资基本问题的探讨 8 中国的交通专项资金政策 8.1 交通专项资金的制度框架 8.2 交通专项资金制度的演进 8.3 公路专项资金的“费改税” 8.4 交通专项资金的战略定位调整 9 中国的收费公路政策 9.1 中国收费公路政策的发展实践 9.2 收费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9.3 定价机制分析:解读审计结果公告 9.4 重新认识收费公路政策的经济合理性 9.5 近年来的政策评述 10 中国公路PPP的受益机理分析 10.1 中国公路PPP的进展 10.2 横向受益:不同项目权益的打包 10.3 纵向受益:全生命周期管理 10.4 理论总结 11 结论、建议与展望 11.1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的建构 11.2 公路融资受益机制的国际比较 11.3 政策应用研究 后记 导语 本书运用经济学理论初步构建了公共物品融资的受益分析框架,分析了公路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受益机理,继而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和政策探讨。 全书通篇体现逻辑与史实相一致的原则。理论篇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要尽可能地体现史实规律,并有助于获取新的认识视角;国际比较篇和政策专题篇则寓理论于实践中,以避免过于具体地就事论事。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基建实力的重要体现,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相关的丰富金融创新实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遗憾的是,对于对中长期可持续公路融资影响较大的财政问题,学术研究却非常空白。专项资金、收费还贷政策对交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往往又是问题焦点和批评对象。通行费既肩负着供给侧的投融资重担,又面临着需求侧减税降费的压力;燃油税改革初期所倡导的使用者付费原则在实践中被逐渐模糊,后来则鲜有提及;车购税在中央与地方、专项与统筹之间存在争议,改革走向并不明朗;随着汽车电动化和燃油效率提高,里程税(费)已经提上政策议程。 公路融资之所以缺乏清晰的财政逻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流财政理论对受益原则与财政交换论的忽视。本书把专款专用和预算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市场化融资等问题还原成收入与支出的关系,通过受益原则这一概念打通与公路融资的理论联系,从而为中国公路发展融资的政策辩论提供一个完整的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