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园归梦长(精)/江南旧闻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学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朱学东,1967年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农村,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职业媒体人,曾任《中国周刊》和《南风窗》杂志总编辑,现供职于新京报社,著有《江南旧闻录》。
后记
代跋: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
是安泰俄斯
宽广啊,足够你眺望
辽阔啊,足够你走动
毫无修饰啊,足够你为
人坦诚
棘手啊,足够你变得顽

碧绿啊,足够你活下去
古老啊,足够你梦想
——加里·斯奈德《大地
诗篇》
关于江南故乡旧景旧俗
的点滴回忆和记录,我写
了已经有好几年。这些文
字,几乎全部与我的生活
经历有关,也是江南吴地
我这一代人,乃至我的父
辈和祖辈的集体记忆。这
是我的祖辈居住埋骨的地
方,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
,皆关我情;它的每一种
变化,也与我相关。而我
对于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及
其器物的记录,就是这种
情感的投射。
但是,我年轻的时候,
想的却是逃离这块土地。
因为生活的困苦。尽管这
块土地,是真正的造化神
秀、物华天宝之地。我后
来如愿以偿,逃离了故乡
。这也是我的祖辈和父辈
的心愿,生活在物华天宝
之地的他们,也曾是何等
激动而非悲伤地看着自己
的子弟抛弃故乡,投奔异
乡!这是一个不幸时代的
故事。
生活在异乡城市的我,
随着年岁渐增,旧时生活
的记忆,不停来袭。就算
已经逃离,就算已经习惯
他乡灯红酒绿的生活,自
小养成的味蕾,自小渗进
血脉的教育,可以因为讨
生活,暂时被掩藏,但永
远不会被背叛。甚至,它
们一直是我奋斗的潜在的
支撑和力量。夜深人静,
或者与同学、朋友夹杂着
乡音推杯换盏之际,它们
就会不经意地冒出来,让
我神往,让我神伤。
与父母的交流,让我突
然问真正明白了这块土地
之于我的意义。
多年前,我第一次请父
母来京小住。彼时我住在
东直门附近,是一个小两
居,自然比不上故乡旧宅
的宽大舒适。父亲原本说
好小住一月,但三天之后
,他跟我提出让我给他买
票回家。我当时有些不高
兴,但父亲很坚持。我以
为父亲不习惯狭小的房间
。第二次我请父亲前来,
我的居住条件已经大为改
观,父母答应来住两个月
。父亲来后,故态复萌,
三天后再次提出要我买票
,后来直接跟我说,若我
不给他买,他自己去车站
买,并说,你若想我多活
几年,赶紧让我回家。我
不解。
春节回家,村里人跟我
说,父亲是劳碌命,享不
得福啊。我跟父母聊天,
父亲才告诉我,在北京,
无论是在狭小的房间里,
还是在大屋里,他什么都
无法习惯。电梯、煤气灶
、吸烟、厕所、没有朋友
……所有这一切,让他极度
不自在。父亲说,这样下
去,人就很快会变成“偎灶
猫”(故乡俗语,懒猫、病猫
),然后等死。母亲帮腔说
:“早年你们孩子小,我帮
着带,心里有念想,如今
孩子大了,我也不愿意去
北京了。”
我突然间明白了父亲的
意思。父亲的意思,不就
跟希腊神话里大地之子安
泰俄斯一样嘛!安泰只要
接触大地,他的母亲就会
给他力量,让他有不可战
胜之力。我的父母也一样
,只有在自己熟悉的故园
,他们才能有力量,而不
会成为“偎灶猫”!如果让他
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
熟悉的生活,就像安泰被
举离了地面,就像大树被
斫断了根,再也得不到大
地输送的力量。
我又何尝不是!当我身
心俱疲时,回到故乡,回
到父母身边,尽管自己也
早过天命之年,却依然如
孩子般,可以在父母的羽
翼下安心疗伤,放松身心
。也才有生活,而不只是
奔忙。所以,我才会如此
关切故乡的变化,因为这
关乎我的父母及兄弟,关
乎我的生活。
如今的故乡,与中国绝
大多数地方一样,正在格
式化,进入全新的、陌生
的时代,我们无力也无权
阻挡这种变化的到来,只
期待这一变化过程,能够
不那么粗暴而残酷。作为
一个逃离了故乡,根却永
扎这块土地的人,唯有靠
回忆、靠文字,构建起自
己曾经熟悉的物理和精神
上的原乡,构建这种亲密
和力量之源的关系,来抚
慰自己被切断根须的痛楚
,并在愉快而痛苦的回忆
中,渐渐老去。
这些关于梦里江南童年
记忆的点滴,已由江苏教
育出版社出版过两册“江南
旧闻录”,分为《故乡风物
长》和《故乡的味道》两
本。这些文字,让我在故
乡,赢得了比当知名媒体
总编还要高的声望。因为
这些文字,还原重构了我
们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我
就是这每一篇文章的主人
公。”在无锡工作的陈建卓
大哥几次这样跟我说,他
也自豪地向他的朋友这样
推荐我的这些文字。不唯
陈大哥,故乡许多新朋旧
友每见到我,都会忍不住
问:“过去这些事尤其细节
你怎么就记得那么清楚?
要不是你提醒,我们都想
不起来了,一读你的文章
,全想起来了。”一位我前
黄中学的老学长冯再焕先
生,’如今退休了,读了我
的前两册江南旧闻,把自
己对我写的旧闻的补遗校
正,都写在了书上,并把
书寄给我,与我讨论细节
疏漏。我故乡的朋友张培
忠、刘毅、张骏诸兄,甚
至专门建了一个群,经常
给我写江南旧闻提供素材
。我幼时的玩伴,现居无
锡的潘立群兄,帮我回忆
起了小时候诸多细节。我
曾经的学生也是我的好朋
友浙江诸暨郭建欢君,读
了我的
目录
燕笋之思
糟扣肉
猪吊筋
如意菜
扒财菜
故乡的肉圆
河豚的配菜
河豚之哀
“黄汤”与吃河豚
蚕豆的N种吃法
故乡的回芽蚕豆
老黄瓜炖排骨
肉圆粉丝汤
故乡的鱼冻
青菜帮笃白肉豆腐
故乡的糖圆
青蒜烧咸鱼
蚕豆,美味全在简单
“进家”
谢宅子子
请圈头
做隔夜
江南七月半旧俗
八月廿四的团子
故乡的冬至——若要富,冬至隔夜胡葱笃豆腐
每逢佳节思月饼
乌米饭
端阳忆旧
毛脚女婿“张端阳”
故乡的河,只在记忆中流淌
故乡的烂泥路
碧水青天是故乡
冬日的井水——“故乡的水井”系列1
夏日的水井——“故乡的水井”系列2
春日的井水——“故乡的水井”系列3
秋日的水井——“故乡的水井”系列4
故乡的水井——“故乡的水井”系列5
蚕豆开花时
故乡的雾
落雪狗欢喜
秋收之后,江南故乡原野图景
钓田鸡
搓草绳
战备沟边
种蚕豆
浴锅新事
摸鱼佬
割麦少年
一棵青豆里的乡村中国
山芋梗项链
饥饿的记忆
剥豆瓣——美食、游戏与骂人
稻草鱼
吊水
寒冬里的盐水瓶
河泥船上的童年
坌泥鳅
放黄鳝
灰斗
耙榔
脚炉煨东西
旧时江南乡下牛泡澡
难忘竹鱼竿
劈豆瓣
“偷”桃子的童年
煨山芋
上水鱼
下水鱼
一把草秸里的中国
扳麻雀——“落雪天捕雀”系列1
掏麻雀——“落雪天捕雀”系列2
赶麻雀——“落雪天捕雀”系列3
油树
蠓素子
百脚猪草
八角茅藜
白乌龟
戆鹅
鹁鸪鸪
“苦喔苦喔”叫唤的苦恶鸟
淡竹——“故乡的竹子”系列1
刚竹——“故乡的竹子”系列2
凤仙花
故乡的黄豆鸟
故乡的楝树
角落鼠与猫头鹰
面条草
水葫芦
消失的水浮莲
野荸荠
偷荸荠
荸荠往事
香橼
野甘蔗
我爱青红番茄
嘉庆子斗
鯚鱼记忆
忝占鳌头的鳊鱼
鳑皱鱼斗
痴虎鱼斗
代跋
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都是安泰俄斯斗
精彩页
燕笋之思
燕笋是故乡旧物。之所以称为燕笋,按《广群芳谱.竹谱五·竹笋》:“燕笋,钱塘多生,其色紫苞,当燕至时生,故俗谓燕笋。”
燕笋不只是浙江钱塘多生,我的故乡常州乡下旧时也多,虽经工业化尤其是乡镇印染化工业的摧残,其问大片死绝,如今已经又有栽种并存活。
燕竹是故乡栽种的三种竹子里比较粗大的一种竹子。我们小时候夏天在竹园里玩耍乘凉,搭草绳吊床,爬竹子,在不同的竹子间跳跃,都是在燕竹同里。
不过,燕竹虽然比淡竹粗大,却不成器,柔韧性较差,做篾席、竹篮之类,都不能用燕竹,连锄头柄都不能做,只能用来做晾晒衣物的竹竿。但燕竹笋却是故乡最鲜美的竹笋。
每年冬天,大人通常都会挑些地里的土,堆高燕竹园,然后在燕竹园周围用蒺藜、荆棘围上,等着春天到来,燕子回来,燕笋就会钻出地面。
我记忆中的燕竹,是故乡发笋最早的竹子。春天到来后,天气回暖,小孩们尤其关切燕竹园里的地裂开没。竹园被荆棘围着,不能进去踩踏,而竹园边上,容易见太阳的地方,往往是燕笋最早破土而出的地方。一场春雨过后,燕笋悄悄地拱开了地面,孩童们天亮后就会发现,竹园周边裂了很多缝隙,一个个褐色的燕笋顶着青色的小尖钻出了地面。白天,阳光温暖打过,燕子也下江南了。笋冒尖了!
这个时候,冬笋已经过季,福建流通过来的毛竹笋,已经吃了一段时日了。晚上春雨淅沥,凌晨醒来,在挨着竹园的房子里,静心的人甚至可以听见春雨下燕笋出土拔节的声音。陆游《访野人家》诗云:
山入柴门窄,桥通野路长。
群童挑燕笋,幼妇采鸡桑。
淳古非今俗,留连到夕阳。
盘餐敢辞饱,满箸药苗香。
燕竹无甚大用,基本也就只能发笋当菜了。陆游说的挑燕笋很贴切。我们割草用小铲子,也叫挑草。挑燕笋时,用小铲子,顺着竹笋,插进地面,寸劲一挑,铲子插进笋根,“喀嚓”清脆一声,笋就与竹鞭两分,拎出来一看,笋的根部白中泛黄,鲜嫩。 、
一把燕笋放篮子里,长短粗细差不多,笋壳颜色即如《广群芳谱》里说的那般,“其色紫苞”。剥掉层层笋壳,里面白黄滑嫩,颇让人有我见犹怜之感。毛笋之类,剥尽笋壳,也绝无此感觉。当然,笋壳可以扔羊圈里,羊会吃,也可以垫羊圈。
燕笋是我吃过的笋里味道最为鲜美的,它没有其他品类的笋特有的一丝苦涩味。远古时期,笋便是宴客佳品。《诗经·大雅·韩奕》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言韩侯初立,得周宣王厚赐,取香蒲与竹笋之嫩苗为菜蔬以饯之。可见笋之珍贵。
我小时候,燕笋可以配烧许多菜,荤素百搭,皆为地方名菜。通常人家吃的油焖春笋,名虽盛,略俗,我也不甚喜欢。比如白居易,喜欢蒸食,他在《食笋》中写道: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笋吃多了,肉都不想了,这也算是白居易的南方之思,且是素食之思。
可以用燕笋炒水腌菜。把燕笋中剖,切丁,与剁碎的水腌菜一起放油翻炒,虽然简单家常,却是美味。此与咸肉一起烧同理,腌菜有咸鲜味,而燕笋有新鲜味,两种鲜味相遇汇融,绝对的人间美味。
也可以用燕笋炒新韭。把剥好的燕笋切片丝,用开水先焯一下,因为笋肉厚,而韭菜下锅色变即熟,不易一起熟。开水焯过后,先把燕笋片丝人油锅翻炒,然后放入韭菜,翻炒,加些盐即可。其实新韭菜、老韭菜都可以,之所以说新韭,无非是取其嫩意,嫩鲜配笋鲜,自然是好东西。
燕笋炖鸡蛋羹,也是绝味。
相传康熙喜吃春笋,每年春天都要吃江南舂笋。李煦在扬州、两淮巡盐御史任上,曾给康熙帝上呈《奏为恭进新出燕来笋事》的奏折,通过恭进燕来笋,“尽臣煦一点敬心”。
1765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在各种江南时蔬中,他食用最多的便是燕笋,其菜谱中有春笋糟鸡、燕笋糟肉、春笋爆炒鸡等。可见,燕笋荤烧,味道更赞。我至今不能忘记故乡燕笋煨炖咸肉或咸骨头、炖鸡、炖鸭的味道,鲜味犹胜。
P3-6
导语
《故园归梦长(精)》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该书以散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等,使江南质朴的乡间文化跃然纸上,为读者开启追寻故园文化之旅。
序言
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
的故知
玫瑰颤动,恍若昔日;
恍若
昔日,骄傲的百合随风
摇曳;
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
故知。
——魏尔伦《三年之后

我离开故乡已经进入第
三十一个年头了。但我每
年春节都要回家。
每一年回家,我都会耳
闻目睹故乡新的变化和新
的进步。但我对故乡的新
貌,却一直有着一种心理
上的不适。不是我不欢迎
故乡的新变化,每个人,
哪怕是最守旧的人,都会
欢迎向上的新变化,希望
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安康。
这是故乡祖祖辈辈人代代
相传的期盼。
只是,如今故乡的这种
新变化,太过彻底了。熟
悉的生活场景不见了。河
道填埋的填埋,污染的污
染,空气里还常常飘荡着
异味;肥沃的土地上不再
种植熟悉的水稻、小麦,
而是“种上”了厂房和纵横交
错的水泥公路;鸦雀争鸣
、鸡犬相闻的生活,被隆
隆的机器声和汽车声盖过
……繁华热闹是故乡的新生
活。“格式化”,我曾经借用
这样一个词来描述故乡的
这种新变化。格式化意味
着清零,与旧生活割袍断
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故乡对新生活的向往,
就像三十余年前,我为了
摆脱乡下贫困且艰难的生
活,发愤读书考大学的心
情一样。为的是逃离旧生
活的轨迹。但是,当我真
的逃离故乡,远走他乡,
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之
后,我才明白,物理形态
的故乡可以发生格式化似
的改变,上班下班灯红酒
绿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迥异
于故乡的兄弟姐妹,但是
,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
记忆,关于亲人间的嘘寒
问暖,却是永远无法被格
式化掉的。
年岁渐长,关于故乡的
旧时景象却越来越清晰,
眼睛睁闭之间,关于故乡
的记忆,就像电影一般回
放,不会有一丝岁月的窒
碍。于是,有了我笔下源
源不断的江南旧闻,为自
己,也为父母兄弟及故乡
的朋友们,重构了关于旧
故乡的集体记忆。
“你怎么会把故乡旧事记
得那么清晰?”许多朋友问
过我这个问题。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当我想起故
乡,想起远在故乡的父母
兄弟的时候,这些影像就
如大河奔腾,汹涌而至。
这就是故乡。故乡的大地
有一种特别的神性,无论
是希腊神话里赋予大力神
安泰力量的大地母亲,还
是荷尔德林对故乡的叙说
,就像里尔克《民歌》里
那土豆地里的呓语,都讲
述过故乡大地的神性……于
我而言,这块大地同样也
曾赋予我力量,赋予我温
暖和安全。这也是我每年
春节都想方设法拖家带口
挤上拥挤的南行列车或飞
机,回家过年的动力所在

虽然如今沟通方便,亲
友间电话、邮件、短信、
微信,甚至视频交流,同
样可以表达真挚的情意,
但这一切只是偷懒人的拜
访,永远无法取代自小打
闹一起长大的兄弟间推杯
换盏里的亲情,永远无法
取代年老力衰的父母看自
己孩子时透着笑意和爱意
的眼光——我们是在这样
熟悉而温暖的眼光下长大
成人的。
亲人间的相聚,不是虚
头巴脑的客套,而是一种
真切的相互确认:我们是
亲人,我们在一起,哪怕
平时为了生计我们天各一
方,但该回家的时候,我
们都会回家。回家才是我
们的价值判断,与生活困
顿或富裕没有关系。
故乡的变化依然在继续
,新的家园让我感到陌生
,熟悉的场景正在快速消
失。我们与故乡的纽带正
在被一丝丝割断。每年春
节,我都会在故乡的大地
上徒步漫行,努力追寻那
些曾经熟悉的场景,触摸
已经陌生的世界。虽然许
多东西消失了,许多场景
改变了,但那熟悉的乡音
,熟悉的绿植,熟悉的鸟
鸣,依然顽强地阻击着最
后变化的到来:
一切都似曾相识,甚至
擦肩而过的问候
也充满情谊,每一张笑
靥都充满亲缘。
——荷尔德林《归乡—
—致亲人》
所谓对生身之地的感觉
,无论古今中外,普天之
下,莫不如此吧!但是,
得有家可归。我不在乎千
篇一律的新故乡,那林立
的高楼厂房对我无足轻重
。我只在乎故乡除了有可
以依恋的亲人,可以归巢
的祖居,可以凭吊的祖坟
,还有清澈的河流,高远
的天空,还有那些榉树、
翠竹、白头翁、黄雀……
每一只往来的云雀都是
我的故知!
没有了这一切,就再也
不会有乡愁。
朱学东
2016年1月31日
内容推荐
故乡的大地有一种特别的神性,无论是希腊神话里赋予大力神安泰力量的大地母亲,还是荷尔德林对故乡的叙说,就像里尔克《民歌》里那土豆地里的呓语,都讲述过故乡大地的神性……于我而言,这块大地同样也曾赋予我力量,赋予我温暖和安全。这也是我每年春节都想方设法拖家带口挤上拥挤的南行列车或飞机,回家过年的动力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