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康霖(笃信致远)(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小军//马玥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笃信致远:曾康霖》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物记录作品,聚焦中国著名金融学家曾康霖。
曾康霖从乡村税务员起步,后成为中国转轨金融奠基人。他执教金融学科数十载,他的弟子遍布金融投资政商学界,其创新研究和人生追求的实践,对新中国金融体系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记录曾康霖的生平经历,同时全面梳理他的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历程。披露其背后新中国跌宕起伏的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业发展内幕,首次从学人视角总结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建设的艰辛历程和成功哲学。
读懂曾康霖,读懂中国金融崛起之道。
目录
序一 书写现代金融新篇章
序二 站在金融潮头
序三 为师为范铸师魂
写在前面 大国金融背后的大师
第一章 泸县往事
泸县硝烟
四合头大瓦房
六腊之战
麻五类
三岁葬母
像中了“状元”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契机
深感新鲜
背着枪去收税
长兄为父
局长批评
进大学
附录
第三章 光华园书生
大观园
追随大师
考试得三分
“拔白旗,插红旗”
反右1957年
运动,运动
毕业分配
爱情
温馨家庭
第四章 锐意改革
重新开门办学
首批金融学子
金融人才摇篮
一面旗帜
身体力行
附录
第五章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
中国金融学科建设
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
金融人才培养思想
附录
第六章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下)
金融学科建设的成就再回顾与进一步认知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金融业发展
建设具有特色的金融学科体系
推进金融学科建设要落实到培养人才
附录
第七章 调研是门大学问
选好题目,拟好提纲
相互交流,求真务实
归纳联想,启迪思维
感悟认知,理性升华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第八章 育英与咀华
聚天下英才而育之
大爱无疆培养人才
附录
第九章 进言与献策
经济增长、建设小康社会靠什么
倍加关注房地产业的发展
个人、企业和政府都要讲信用
民间金融与民营银行
怎样看待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附录
第十章 学生爱我.我爱学生
教学相长
关爱始终
做学生的朋友
大家谈曾康霖
附录
第十一章 再攀高峰
著作问世
终身成就奖
2013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曾康霖在2013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
赵德武在2013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西财为拥有曾康霖教授这样的名师大家而自豪
吴念鲁在2013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祝词
曾康霖年表
后记和致谢
序言
书写现代金融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我国著
名的金融学家,他和他同
时代的金融学家一起,用
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
,书写了中国现代金融学
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
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马克思
主义经济理论的追随者,
他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实
践相结合,致力于研究金
融学基础理论。他的系列
学术专著系统地梳理和研
究了金融领域中的历史和
现实问题,他的财政银行
体制的改革理论,他的“
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商业
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
制改造”等研究成果,为
金融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
支撑和操作方案,为发展
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理论做
出了卓越贡献。
曾康霖教授从教50余
载,为人谦逊,诲人不倦
,爱护学生,非常重视人
才的培养,他为金融实践
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尊师。
这本书及其学术思想
记录了曾康霖教授的师者
一生及其学术研究。师者
的风范表率、丰硕的学术
成果,将勉励着后辈金融
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不断学
习、不断进步,为中国金
融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刘鸿儒
2015.5.19
导语
曾康霖是中国金融转轨大师,中国金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金融界宗师级人物。他是中国银行界最高决策层的老师,是金融学科建设中的翘楚;他是教育界的金融家,引入经典金融学理念,广采博纳,推新出奇,亲力亲为。
本书讲述老一辈金融教育家管理育人之精髓和大智大慧。本书是金融学家曾康霖的传记作品,书中描述了曾康霖从乡村税务员到金融学大师,从金融门外汉到开创金融学科教育,50多年投身中国金融,80岁高龄依然没有停下研究和育人步伐的金融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同时经由这些历程的展现,从另外一个角度为读者打开中国金融进程的画卷。
后记
这个冬天的成都似乎
比四年前那个冬天要温暖
一些,这是2019年12月
30日,窗外阳光明媚。我
们站在小康的大门口去回
望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
其中之一是过往数十年金
融的支撑越发明显。
敲下这段文字,意味
着我们用四年时间又一次
完成了对曾康霖教授的记
录,他是影响中国金融进
程的人,而他就在我们身
边。
写作人物传记的任务
是比较艰难的,在客观与
专业的要求下,很长一段
时间内,我们都陷入曾康
霖教授的学术著作中不能
自拔,他年过八旬,著作
等身,桃李天下,我们该
如何去客观地记录而不失
偏颇,这对我们来说是挑
战,也是冒险。
四年前,我们历时三
年完成《知行金融:曾康
霖》,今天,这部作品的
升级版终于基本成型,行
文至此,我们想到了七年
前成都莲桂西路48号的那
个小院子,我们为创作者
搭建了一间图书馆、一个
活动室,为真正热爱文字
的人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
所。《知行金融:曾康霖
》出版一年后,我们搬到
了建设路附近,建设路充
满隐喻,尽管我们依然在
一座仓库改建的图书馆写
作,这里简陋、冬冷夏热
,但我们从未忘记初心,
我们要用句子搭建一座宫
殿。在艰苦的写作中,我
们组建的考拉看看团队,
茁壮成长。
过去多年,我们和考
拉看看的团队沉迷于传记
的研究和写作,从褚时健
先生到曾康霖教授,从刘
诗白教授到宗庆后先生…
…我们在记录人物传记方
面,足迹己遍及中国,领
域从学者到企业家,从退
伍老兵到山野乡贤,从历
史缝隙中的个体到影响中
国进程的群像,我们看到
每个人身上都有国家历史
进程的投射。
尽管如今技术发展迅
速,信息更迭很快,但是
我们对历史的记录并未同
频,不少领域,尤其是对
大师们的口述历史和研究
挖掘不够,亟待抢救性记
录。记录是为了传承,要
传承首先需要记录。
曾康霖教授说:“过去
撰写发表的文章,现在来
出版,目的是接受社会检
验,同时反思我过去的所
想、所为:哪些可行,哪
些不可行;哪些能成立,
哪些还欠缺。作为一个经
济、金融的学者要善于反
思,从反思中前进,在反
思中审视自己。”这种反
思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
曾康霖教授低调而谦
逊,说服他以图书的方式
记录他的人生颇费周折,
反而是他一直很关心我们
。写作于我们是爱好,而
一群作家聚集在一起写作
,则是我们创业的一部分
,尽管我们理想地认为这
个行业前景光明,可是要
坚持做好,非常不容易,
甚至可以说是很困难的。
曾康霖教授很关心我
们这个团队,关心我们的
生活,有好几次我们去看
他,他一定要给我们拿一
些补品。后来又亲自到我
们的办公室,说是看一看
我们的环境,那个时候我
们在一个临时搭的仓库里
办公,冬冷夏热,他回去
以后更加担心我们。
发乎于心,现乎于行
。一个人的大爱,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一叶知秋
,以微知著。就我们数年
接触曾康霖教授,还有一
些细节:
曾康霖教授准备的资
料可以说既详尽又整齐,
资料既分门别类地编号,
又完全按逻辑作列,手工
誊写的部分同时做了复印
分别归档。这些资料准备
细致而结构缜密,仅是搜
罗和整理的方法,就己足
够值得人们研习。
这次参与本书工作的
编写助手徐丽一开始很担
心会否被金融的专业问题
困住,而真正参与其中时
她发现,因为有曾康霖教
授的细致讲解和参与准备
,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
曾康霖教授家的书房
里有一个书柜,打开柜门
,我们看到书柜里层层叠
叠、整整齐齐存放着各种
资料,既有剪报,也有复
印件,还有打印和手写后
截取下来的碎片,但这些
零散的资料是曾康霖教授
研究的排列组合,它们零
而不乱,按照不同主题形
成聚落,密集的标签多数
最终构成了新的著述和旧
时研究的升级。
……
当然,从完善到完美
需要很多努力和极强的能
力,而我们也必须承认,
曾康霖教授所经历之事、
所达成就、所做贡献,远
比书中记录要丰富且高远

作为中国金融领域著
名教育家,曾康霖教授是
中国金融工程学科开设的
先驱,打破旧陈规,引入
新模式,奠定现代金融学
科建设全体系纵横发展体
制。他是银行家的老师,
距离金融影响经济最近的
人,他的弟子遍布金融投
资政商学界,潜移默化影
响中国投资。他是教育界
的金融家,引入经典金融
学理念,广采博纳,推新
出奇。他是金融家的引路
人,穿越历史、探究现实
,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写作这样一个人,一
本书,始终心存敬畏,不
敢有丝毫放松。
再次感谢曾康霖老师
,是他给我们这个机会,
得以去完成这个记录:这
本书是我们创作的,更是
他本人创作的,或者说,
他才是这本书的真正作者
,我们只是用文字尽量去
记录了这一切。
我们的这次创作漫长
而又充满挑战,需要感谢
很多人。感谢曾康霖老师
的夫人谢应辉女士,曾康
霖老师的其他家人和所有
他给予我们创作帮助的亲
戚、朋友、学生。感谢刘
鸿儒先生和孔祥毅先生和
卓志先生为这本
精彩页
第一章 泸县往事
泸县硝烟
如果把“生命”二字拆开,个体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和时代,这是“生”,而决定走的路和走多远,那是“命”。“生”无选择,而决定和影响“命”的因素中,环境、性格以及诸多偶发因素形成了个体一生跌宕起伏的逻辑。
“我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自己真有点说不清楚。”曾康霖在临近耄耋之年回忆出生时,记忆已然模糊。经过回忆,他得出的结论是“家庭出身不能选择,家庭出身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1935年,曾康霖出生在四川泸县五通乡学堂屋基。值得玩味的是,如今来看,这位日后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大师正是出生在金融最为跌宕起伏的年份。
1935年在中国历史上实为大收编的一年。当年,国内银行界突变,宋子文重新执掌中国银行,而彼时华商纱厂正纷纷陷入困局,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危机爆发时不仅没有雪中送炭,反而借机对民营资本进行收编,不仅在实业界如此,金融业也突然被政府收编。
“千百年间,自有货币流通以来,中国民间的金融组织就没有被官方控制,特别是明清两代的钱庄、票号十分发达,成为社会自由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自1935年之后,政府突然将金融业收入囊中,自由经济之脉从此断绝。”中国企业史作家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梳理1935年的历史发现,这一年最让人担忧的还不是经济,而是越来越恶劣的战乱局势。
此时的红军正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而不甘寂寞的日军则不断在华北挑衅,日本人的侵华战争很快就要全面爆发了。
1934年,红四方面军由陕入川打得四川军阀落花流水,1935年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此时红军向赤水挺进,泸县中心县委为迎接红军入川,决定派李亚群任长江南岸特派员,在合江、赤水一带组织武装暴动,牵制川黔敌军。
泸县城里百业萧条,义和祥、品香斋、利用恒、锦和祥等商号纷纷倒闭。保安队一直咬着川南游击纵队不放。国民政府刚刚宣布“法币政策”,泸县也开始使用中国、中央、交通、农业四大银行发行的法纸币,“新生活运动”也在这个四川小城开始了。
然而,这时的泸县依然烟馆、赌馆和妓院林立。国民政府好些政令根本行不通。
时过6月,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分四川省为18个行政督察区.泸县成为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驻地,辖八县。根据《民国·泸州历史大事记》的记录,当时的区署就设立在泸县。
10月,四川的天气已经有点阴冷,局势可能比天气更加残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时的泸县五通乡的曾家原先殷实的日子明显出现了变化,而距离他们不太远的朱家一样家道开始衰落。 1935年10月8日,结为姻亲的曾朱两家迎来新生命——曾康霖出生了,这显然是曾家和朱家在跌宕年代里的大喜事,小院子内洋溢着喜悦气息。
多年过去,如今曾康霖出生的院子满目沧桑,一些房屋已经垮塌,舂米的石盘安静地躺在院角,而先前院子中间长着梨树、橘树和花椒树的红土坡早已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家人的一栋农家小楼。院子中间的大坝子正在被稀疏的野草占领……
置身其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瘦弱的男孩在院落里等待父亲和母亲回家,而等待他的是早早当家的命运和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跌宕人生。(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