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四光先生以文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被称作是一本地质地理学的科普类读物,其中不乏专业性学术性的知识以及一些李四光先生的见解。
全书生动有趣,不是死板的知识堆砌,字里行间展露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兼具学术性、趣味性以及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穿过地平线--看看我们的地球(全本4下有声朗读版)/快乐读书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李四光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李四光先生以文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被称作是一本地质地理学的科普类读物,其中不乏专业性学术性的知识以及一些李四光先生的见解。 全书生动有趣,不是死板的知识堆砌,字里行间展露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兼具学术性、趣味性以及可读性。 作者简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目录 看看我们的地球 从地球看宇宙 地球年龄“官司”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 天文理论说地球午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球热的历史说地球年龄 地球之形状 地壳的概念 浅说地震 燃料的问题 现代繁华与炭 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 地史的纪元 地质力学发展的过程和当前的任务 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 地层工作的要点 三大冰期 中国地势浅说 侏罗纪与中国地势 沧桑变化的解释 古生物及古人类 人类起源于中亚吗 读书与读自然书 如何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风水之另一解释 序言 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与好书相遇 资深儿童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人 耿玉苗 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在 书中看到世界,透过这个世界看到自己。好书的名字叫作 “经典”,它们经历时问的考验从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 西班牙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在 《无字书图书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那些书是人类历 史上最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些书呈现了他们的经历。 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 悦,是平静,是生命。”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与好书相遇, 一直是我们作为教育引领者的美好愿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快乐读书吧·统编小学语文 教材必读丛书”呈现在了大小读者面前。在这套丛书中, 你们会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和力量,编辑的诚意和用心,印 刷的质感和美感。这套丛书还专门设置了多个指导阅读的 相关板块,提供了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满足学生自主阅读 的需求。学生在童年遇见这样的书,是幸运的,也是幸福 的。童年书香弥漫,生命散发芬芳,手中的书单将成就生 命的独特气象。阅读经典,远离平庸,当一个人学会仰望 星空,遥望草原、沙漠、海洋,一定会意识到自然的神奇 伟大,生命的格局也会更加辽阔。 那么这套丛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我们可以慢慢读、慢慢欣赏,也可以快速浏览,相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渎速度和阅读节奏。低年级的学生 可以大声朗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并初步学习默 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读着读着,那些精彩 的语言就会悄悄变成精神的乳汁,变成滋养真善美的种 子;中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培养自己的默读能力,学会思 考,在静思默想中与文字对话,试着提出一些小问题,与 爸爸妈妈或与老师、同学讨论,让阅读因为思考而美丽;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养成默读的习 惯,达到每分钟阅读300字的速度,如果能够做到“不动 笔墨不读书”就更好了。 阅读,是写作的上游! 阅读不仅能使孩子从书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也能培 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阅读是慢的艺术,是一个聚沙成塔 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就是在往自己的语言银行里存款。刚 开始我们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写起作文来,文思便 会如涓涓小溪一般潺潺流淌。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它在不 自觉中融入了阅读者的生命。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 笔下来。写作时信手拈来的从容,源自一点一滴的积淀。 我们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会表达,更重要 的是通过阅读拥有不一样的眼光,从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 世界上与众不同的风景,发现生活中纯粹、真实的美感, 感知有限生命中的无限幸福,探寻自我存在的终极意义。 阅读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而是为了找到多种可能性。 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 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 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需要有共同的书目,需要 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符号和共同的心灵密码。这些 我们一起阅读的书,让原本陌生的灵魂一点点靠近,让我 们逐渐拥有相同的精神尺码、相同的文化基因。一起读经 典的书,就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拥 有共同的精神支柱,才能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 息。 读好书要趁早,时时都是好时节! 导语 作者是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带你一起探索地球的奥秘与神奇。 本书是给孩子的地理科普入门读物! 本书将枯燥的科学知识饶有趣味地娓娓道来,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学普及类读物。 书评(媒体评论) 童书中孕育着动物、植物、人物等美好 形象,承载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尊重、友 情、爱、善良,这些情感的种子在幼儿阶段 播撒下去,最有可能在日后长成参天大树, 伴随其一生。 ——朱永新 只有阅读,我们才能变得富有、高贵, 有情调,有境界,也才能成为一个心境淡 泊、姿态优雅的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一 个快乐的人。 ——曹文轩 孩子从小就应该做文学梦,不一定是为 了将来当作家,而是为了提升格调、魅力和 品质。亲近文学,就是亲近高雅、亲近高 贵。 ——冰波 精彩页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最外一层,就是气圈。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构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3/10,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7/10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轻一些,颜色一般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观测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千米,而地球的直径却有1.2万多千米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勘察呢?有。这就要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信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一样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石圈的最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刀、石钻、石箭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从石圈获取原料。随着人类的进步,向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了,并且向石圈探察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进步了。 最近几十年来,我们从石圈中相继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将来,人们还要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石圈最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取之不尽呢?不是的。石圈上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向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这就要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的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已经接触到的好些方面,包括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巨大热库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甚至有可能在星际航行成功以后,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开发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等。 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对其他天体的探索研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虽然也早为科学家们所注意,并且也已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步入大规模利用地热的阶段。 人们早已知道,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升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应该指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就是说,地下的大量热量,正闲得发闷,焦急地盼望着人类及早利用它,让它也沾到一分为人类服务的光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很明显,要靠现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中,一项重要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