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米海尔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出版社 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前言/序言

奥兹致中国读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读者:

我的五本书首次被译成中文,从亚洲最西部的一个小国到同一大陆的东方大国旅行。我的文学创作能够为架设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文明之间的心灵桥梁尽微薄之力,我深感荣幸和愉快。中文和希伯来文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两种语言都留下了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创作。泱泱华夏与区区以色列均面临着将源远流长的古代遗产同充满活力的现代创造协调一致的困难。我们有许多地方要互相学习,有许多地方要互相了解。

我的小说主要探讨神秘莫测的家庭生活。家庭是最古老的社会构成单位,大概也最为神秘。现代中国和以色列之间尽管差别很大,但我相信,我们在家庭生活的组合、家庭生活的温情、家庭生活的深处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与情感通常带有普遍性。我不但希望我的小说在富有人情味上让中国读者备觉亲切,而且要在战争与和平、古老的身份与全面的变化、深邃的精神传统以及改变与重建文化的强烈愿望方面唤起人们对现代以色列状况的特殊兴趣。

犹太人民曾多次遭受欧洲人的欺凌。对中国人民来说,我们确有许多共同之处。互相阅读对方的文学或许是了解对方思想与灵魂的最佳途径。愿大家在中国读我的书就像是在我们两种文化之间进行一场私人谈话。

谨致由衷的问候。

阿摩司·奥兹

1997年5月于以色列

译后记

完成《我的米海尔》初译稿是在我抵达特拉维夫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第二十个月。

说起来不失为一种奇妙的巧合。1994年10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校长丁斯坦教授率代表团初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常务副院长汝信研究员签下学术交流协议。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命定在天,我竟在面试时被当时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系兼东亚系主任、中英比较史专家谢爱伦教授选中,遂于1995年10月中旬只身飞往旧日曾是“希望之乡”而今却战患频仍、纷争不已的以色列。在这里,我一边协助东亚系教古代汉语,一边主攻希伯来语言和文学。

以色列朋友告诉我,“希伯来语是能够与上帝对话的唯一语言”,而我则叹惜这上帝离我们中国人太遥远。我依旧清楚地记得最初同新移民一起学习希伯来语的情景,从基本的字母、单词到简单的句型、语法,酷似婴儿学语。新移民虽来自不同国家,但许多人自幼便唱诵《托拉》和赞美诗,可谓老师一点即透。而对从零起步的我,美若天籁之音的希伯来文仿佛谶言讳语,难以理解。诸多华人学子在一级级淘汰考中的失利令我忧心忡忡。也就是从那时起,在特拉维夫这座终年绿茵叠翠、姹紫嫣红的海滨城市,我这个从十五岁起即开始跻身中文系殿堂的人,才真正领悟到何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何为思乡伤怀。夜晚,挑灯夜战自不必说,偶尔,独自伫立空旷的平台,聆听地中海阵阵涛声,远眺天涯深处故乡之所在,不免心中怅然,慊慊思归。就这样一天天捱到尝试用希伯来文阅读的1996年夏。

友人推荐给我的是约书亚的《面对森林》,但此篇东西对我来说似乎有些沉重。我想到奥兹的《我的米海尔》。1996年春季在特拉维夫大学留学生中心学现代希伯来文学时我读过该书英译本,并看过电影,感觉相当不错。果然,希伯来文版开篇那简约优美的行文又一次将我带入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新鲜世界。我于是边读边尝试着将其译成中文,想将它献给中国读者。

不料一段时间过后,希伯来文老师给我拿来一份报纸,上面登载了奥兹的五部作品即将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消息,其中包括《我的米海尔》,撞车事件发生了。远在国外的我一面请《世界文学》编辑部朋友帮助询问是哪家出版社欲出此书,是否已找到译者等事宜,一面决定忍痛放弃这丹青初染的“半壁江山图”。1996年8月,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文化处一秘车兆和先生邀我同访希伯来文学翻译学院,从曾与我们《世界文学》合作过的尼莉·科恩女士那里得知,南京译林出版社计划出阿摩司·奥兹选集,目前正在筹划中,可能尚未找到译者。我在她的建议下致信译林,自报家门请缨。译林毕竟是译林的风格,我那封异国来信经几位同志辗转,三周后便得到回复。于是,我便在上帝脚下,用我们古老的文字同“先知”(指本书作者,他的名字阿摩司取自《旧约》一先知名)及“选民”(指犹太人)继续一种特殊的交流。翻译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原作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而且要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语气、文本意义、文化背景及民族精神,以便在人物与读者、作家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国几代翻译工作者所追求的信、达、雅堪称理想的境界,但欲达此种境界则十分困难。曾同在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执教、称得上语言天才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教授对我说:“翻译中最难的不是语言,而是另一种文化。”我深有同感,文化语境的差异是翻译过程中最难逾越的一大障碍。阿摩司·奥兹的语言“十分激越”(希伯来文学评论家格肖姆·谢克德语)、“丰富”(作家约书亚语),有时热情澎湃,有时平易舒缓,不但节奏感强,而且有许多层面。有些词语在希伯来文中本来有意义,如男主人公名字“戈嫩”在希伯来文中意为“保护人”,“汉娜”的第一个字母与“戈嫩”的第一个字母拼在一起为“节日”、“快乐”之意,只可惜这种神韵用英文和中文均无法直接传达出来。有些成语、短语及方言倘若硬译会令中国读者摸不着头脑,只好在汉语中寻找类似的表达方式。许多事就是无巧不成书。1996年秋,奥兹应邀到特拉维夫大学讲学,我有机会能够在课后蒙他点拨。令我惊诧不已的是,听众往往提前半小时便去排队,等候入场,容纳五百人的讲堂整整一学期爆满,常常是掌声不断。

许多人说,他们不仅喜欢读奥兹的书,而且喜欢听他说话,难怪以色列前工党领袖西蒙·佩雷斯称奥兹有“外交部长的天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2月,我应本古里安大学之邀前去参加阿摩司·奥兹国际研讨会,整个会议群情振奋,高潮迭起。奥兹好友西蒙·佩雷斯前来助兴,并在闭幕式上讲话,较深入地论述了现代希伯来文学现象,奥兹本人则大谈创作《我的米海尔》的经历。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我有幸与著名的英译者尼古拉斯·德朗士被安排在同一轮作发言。我忐忑不安地告诉他,由于我的希伯来文水平不够,所以一直参照他的英译本。这位造诣深厚的剑桥学者莞尔一笑,答道:“谢谢你,能够帮你我非常高兴。”那温文尔雅的君子风范令我迄今记忆犹新。

奥兹不仅帮我解决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点,而且多次鼓励我要在希伯来文学翻译与研究领域里坚持不懈。说实话,我很幸运,正是围绕《我的米海尔》一书的种种工作,我才步入了真正的希伯来文学世界。希伯来文比较简洁精练,词汇意义十分清晰;英文的词汇意义相对来说比较灵活丰富。初译此书时,我的希伯来文刚学至三级,没英译本则无法工作。一年后,希伯来文达到六级,光持英译本则让我有点隔雾看花的感觉,不敢贸然下笔,但愿这是一个进步。译林出版社那位通过各种通讯手段已经熟悉但是从未谋面的顾爱彬先生不时交给我支支令箭,也无形中促使我在这个世界中向前深入,至少在对阿摩司·奥兹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与把握上是这样。

而今,我已结束特拉维夫大学为期两年的访问学者生涯,欣然回国,继续从事我所喜爱的编辑译介工作。《我的米海尔》一书也经过长途跋涉,同广大中国读者见面了。

夜阑人静,往事悠悠,命运之神就是这样在砥砺人拉紧生命的纤索、咬住牙关前行。我作此后记,意在记住自己最初步入希伯来文学神殿的甘苦,记住与阿摩司·奥兹、尼古拉斯·德朗士、译林出版社的一段书缘。

应该说明的是,《我的米海尔》在翻译过程中参照了1968年特拉维夫阿姆·奥维德希伯来文版、1976年纽约班塔姆图书英文版、1991年伦敦维塔奇英文版等多种版本。英文版十分精彩,在文法结构及用词等方面总体上保持了原作风貌,只是个别章节有增译、漏译及句式变通的现象(其中第3章、第40章、第42章等较为明显),不同的英文版本之间也略有变动。奥兹本人也曾宽容地允许我省略一些地名,允许我对行文中不太符合中国读者习惯的地方稍加调整。但为了让读者看到原书全貌,我还是决定将所有地名译出,译名按1968年希伯来文版及1991年英文版加以统一。

最后,请允许我在此向前文提到的有关人士,向我曾经工作学习过的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希伯来文学系、希伯来语言研究中心(乌勒潘)、留学生中心,向希伯来文学翻译学院、本古里安大学阿摩司·奥兹图书馆,向我在国外求学之际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师长、同事和亲友致以深深的谢意。

钟志清

1998年元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阿摩司?奥兹(1939— )
以色列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热门人选,主要作品有《爱与黑暗的故事》《我的米海尔》《一样的海》《乡村生活图景》等。他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家庭悲剧和夫妻情感是其作品常见的主题。奥兹的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多次获大奖,包括以色列国家奖、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及国际弗兰茨?卡夫卡奖等。

精彩书摘

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爱的人已经死了。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着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我是个三十岁的已婚女子。丈夫米海尔·戈嫩博士是位地质学家,性情温厚。我爱他。十年前,我们在塔拉桑塔学院相识。那时我是希伯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此处根据英译本译出,希伯来原文为“旁听生”。——本书脚注均为译注。,当时的塔拉桑塔学院依旧设有讲座。

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那是一个冬天,早晨九点钟,我从楼梯上滑了下来。有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一把拽住我的胳膊。他的手既有力量又有分寸。我看见他手指短粗,指甲扁平,苍白手指的关节处有黑色的绒毛。他急忙止住了我的下滑。我靠着他的胳膊,直到疼痛消失。突然在陌生人面前滑倒,面对着敏锐、询问的目光与不可捉摸的微笑,我一阵慌乱。年轻陌生人的手宽厚而温暖,我觉得挺不好意思。他抓住我的时候,透过母亲为我编织的蓝色羊毛连衣裙袖子,我能感觉到他手指的温暖。此时正是耶路撒冷的冬天。

他问我伤着了没有。

我说可能是脚脖子扭了。

他说“脚脖子”这个词很好听。他笑了笑。那微笑本身十分尴尬,同样也让人尴尬。我脸红了。他邀我去一楼喝咖啡,我也没有拒绝。我的腿很疼。塔拉桑塔本是座基督教修道院,1948年“独立战争”结束后,斯克普斯山耶路撒冷一山名,按希伯来文可意译为“守望者”。上的建筑一度遭到封锁,塔拉桑塔便被借给了希伯来大学。这幢建筑阴森森的,走廊宽敞高大。跟在刚才还紧紧将我把持的这位年轻人身后,我感到心神不定。我很乐意回应他的声音。我无法正视他,无法审视他的面孔。我意识到,但不是看到,他的脸瘦长而且黝黑。

他说:“我们现在坐下吧。”

我们坐在那里,谁也没有看对方。他也没问我要什么,便点了两杯咖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当中,我最爱的是先父。当这位新伙伴转过头去,我看到他剪着平头,胡子刮得参差不齐,尤其是下巴底下还露出黑色的胡楂儿。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细节在我眼中竟然至关重要,实际上也是让我对他产生好感的重要因素。我喜欢他的微笑,喜欢他的手指,那手指正在摆弄着茶匙,就好像它们自己有独立的生命,不依附任何东西,小匙也喜欢听任它们摆布。我的手指有一种隐隐的冲动,要去碰他的下巴,触摸一下那刮得不太像样、钻出胡楂儿的地方。

他名叫米海尔·戈嫩。

他是地质系三年级学生,土生土长的霍隆人。“你的耶路撒冷太冷了。”

“我的耶路撒冷?你怎么知道我是耶路撒冷人?”

他说要是错了就向我道歉,但他认为自己没错。现在他已学会一眼就能认出耶路撒冷人。说着,他第一次正视我的双眼。他的眼睛是灰色的。目光里露出笑意,但绝对不是快乐。我说他猜得没错,我正是耶路撒冷人。

“猜的?不对。”

他装出被惹恼了的样子,嘴角露出微笑:不,不是猜的。他能看出我是耶路撒冷人。“看出来?”这是他地质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吗?不,当然不是。其实,这是他从猫那儿学来的。从猫那儿?是啊,他喜欢看猫。猫从来不愿意跟不喜欢自己的人交朋友。猫从来不会看错人。

“看样子你是个乐天派。”我高兴地说。我笑了。这笑把我给出卖了。随后,米海尔请我跟他到塔拉桑塔学院的三楼,那里正要放映有关死海和阿拉洼地名,在死海附近。的教学片。

上楼时,我们又经过刚才我滑倒的那个地方。米海尔又一次抓住我的袖子,就好像在那层楼梯上有再次摔倒的危险。透过蓝毛衣,我能感觉到他的每根手指。他干咳了两声。我瞥了他一眼。他觉察到我的目光,脸一下子红了,甚至红到耳根。雨击打着窗棂。

米海尔说:“好大的雨啊。”

“是啊,好大的雨。”我热情地应和道,就好像突然间意识到我们之间有缘。

米海尔犹豫了一下。接着,他补充道:

“今天一早我就看见有雾,像是要刮大风了。”

“在我的耶路撒冷,冬天就是冬天。”我得意地说,并有意强调“我的耶路撒冷”,我是想提醒他记起刚刚说过的话。我想让他继续那个话题。可他却没有反应,因为他不是个聪明男人。他又一次笑了。那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雨天,是在塔拉桑塔学院一二楼之间的楼梯上。我没有忘记。我们在影片中看到,水经过蒸发最后被提炼成精盐:洁白的晶体在灰泥巴上熠熠生辉;晶体里的矿物质就像毛细血管,纤弱、易裂。

灰泥巴渐渐在我们眼前剥落,因为是在教学片内,自然过程被人为地加快了进度。这是部无声电影。为避免日光照进屋子,他们将黑窗帘拉了下来。外面的光线其实也很微弱暗淡。有位老教授不时加以评论和解说,我听不懂他的话。老教授说话缓慢,嗓音洪亮,不禁让我回想起我九岁那年为我治好白喉的罗森塔尔博士的悦耳声音。教授不时用教鞭在重要的画面上指指点点,为的是不让学生们开小差儿。我只随便留意一下那些没有教学意义的细节,诸如那些一遍遍出现在钾碱采掘机周围的可怜然而顽强的沙漠植物。在昏暗的幻灯光下,我自由自在地端详着那位年迈的老教授的面容、手臂和那根教鞭,他看上去就像是我喜欢的一本旧书中的插图。我联想到《白鲸》中的黑色木版画。

外面传来阵阵沉闷的雷声。雨猛烈地击打在黑黝黝的窗子上,似乎要我们凝神谛听某个紧急情报。

内容简介

《我的米海尔》讲述在神秘而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文学系女大学生汉娜与地质学博士米海尔一见钟情。十年岁月悠悠而逝,往昔的对恋人在情感上悄然发生微妙变化。天生丽质而多愁善感的汉娜失望痛苦,慢慢退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尽情宣泄着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

编辑推荐

阿摩司?奥兹是以色列的世界级作家,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而《我的米海尔》正是奥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奠定了奥兹的国际地位,也是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的杰作,受到阎连科、毕飞宇、池莉、徐坤、邱华栋等作家的一致赞誉。《我的米海尔》自1968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小说采用女性话语,丰富地表达出女性意识与女性心理特征,在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女人与家庭,是奥兹笔下不断复沓的命题,他想探讨现代人怎样生活这一主题:两个普普通通年轻人的婚姻究竟错在了何处?“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了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汉娜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读者。小说通过因婚姻绝望而坠入疯狂的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感受人生,表现手法匠心独运,行文优美自然,让读者在遥远的东方大陆,一睹上世纪50年代耶路撒冷人神秘莫测的家庭生活和生动丰富、充满神奇色彩的社会文化场景。

内容推荐
《我的米海尔》讲述在神秘而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 文学系女大学生汉娜与地质学博士米海尔一见钟情。十年岁月悠悠而逝, 往昔的对恋人在情感上悄然发生微妙变化。天生丽质而多愁善感的汉娜失望痛苦, 慢慢退入自己的内心深处, 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 尽情宣泄着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