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尔芬,客家人,居厦门。
19岁开始发表作品,历经解放军战士、电视台记者、文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时事评论员、公司董事长,如今专注儿童文学创作,以种子的力量萌动世界。
现为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客座教授、米豆豆童书团队主创,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万字,入选《大学语文》《当代散文精品》《21世纪年度小说选》,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等多项。
出版长篇小说《雕版》《九号房》《姐妹》《人皮鼓》以及作品集、历史专着十余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孙家栋(卫星之父的太空梦)/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中华人物故事汇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吴尔芬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吴尔芬,客家人,居厦门。 19岁开始发表作品,历经解放军战士、电视台记者、文学院院长、心理学教授、时事评论员、公司董事长,如今专注儿童文学创作,以种子的力量萌动世界。 现为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客座教授、米豆豆童书团队主创,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万字,入选《大学语文》《当代散文精品》《21世纪年度小说选》,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等多项。 出版长篇小说《雕版》《九号房》《姐妹》《人皮鼓》以及作品集、历史专着十余部。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来自中国的星光 从导弹到卫星的急拐弯 像是一颗自转的卫星 万里长征第一步 大力协同是门大学问 让世界听到《东方红》 失踪的“实践一号” 生死线上的试验 天空在咆哮,大地在悲泣 惊心动魄的六小时 三步并作一步走 千钧一发的大抢救 押上身家性命的签名 创造了一个世界新纪录 “新三星”的“大总师” 嫦娥真的奔月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期待吧,北斗导航系统! 我们要感谢航天人 精彩页 来自中国的星光 一九二九年四月八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省盖县盖平师范学校,后来随父亲孙树人搬到哈尔滨。七岁那年,他进入哈尔滨建设小学,后来转入一家教会学校读五年级。一九三九年,因为父亲调职,孙家栋又转入营口市同德学校,读完六年级。 从盖县到哈尔滨,再到营口,孙家栋经过两次转学才把小学读完。他的生活经常在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好奇心。 小时候的孙家栋,总是对各种东西充满好奇,特别是对新事物。他经常会好奇它们怎么会是这样的。看到汽车,他就好奇汽车为什么自己会跑。哈尔滨的冬天很冷,手握住金属门把手会被冻住,脱下一块皮,他就会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学数学时,老师说1+1=2,他就琢磨为什么1+1=2。 好奇心让孙家栋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三岁的孙家栋被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录取。那时,他梦想成为一名土木建筑师,将来可以建造大桥。 一九四八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读书期间,他听说学校要增设汽车专业,开始向往以后能制造汽车,毕竟那时候汽车更神秘,比建造大桥更有挑战性。 一九五。年一月,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挑选人员,孙家栋毅然报名参军。一天之内,他就从一个学生,变成穿着蓝军装、戴着制式帽的军人。 同年,精通俄语的孙家栋,经过多轮考核,和另外二十九名军人一起被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留学。在那里,他没能学到如何制造汽车,但学到了怎么制造飞机,并凭着优异成绩,荣获一九五八年最高苏维埃颁发的“斯大林奖章”。 一九五八年,孙家栋学成回国。这时,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最早的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急需技术人才。孙家栋没能从事飞机制造,而是带着他留苏期间积累的航空发动机理论知识,进入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从事导弹研究。 此后的九年里,中国自主研制的导弹武器成功地完成了飞行试验,还成功进行了导弹、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孙家栋参与了全部研制工作,从导弹总体设计员,升为总体部副主任。 孙家栋本以为,这辈子都要在中国导弹事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命运却在这时候突然拐了个大弯,让他与卫星事业结缘,并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我国“风云二号”卫星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个关键节点,孙家栋都参与其中,他一生参与设计的卫星,达到我国已发射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孙家栋也被称为中国“卫星之父”。 可以说,孙家栋是我国航天人中最亮的那颗星,他和他参与设计制造的卫星,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星光的璀璨。 要说孙家栋与卫星的故事,得从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九日说起。 P1-5 导语 我国卫星发射起步晚,但进步速度惊人。如今,我们已是世界航天大国,发射的卫星总数跃居世界第二位,来自中国的星光已经洒遍全世界。 这个丰功伟绩不是凭空而来,在它背后,是无数中国航天人的日夜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在每一次成功发射背后,都饱含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而整个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就是一段中国航天人满怀壮志、为国争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历史。 这段历史中,有无数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开拓者之一孙家栋院士的故事。让我们跟着他的足迹,去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征程。 序言 小朋友,当你仰望夜空 时,最常看到的是什么? 当然是星星和月亮了! 我们知道,它们其实都 是宇宙中的天体。其中,我 们肉眼可见的星星,绝大部 分是离我们很遥远的恒星, 只有五颗是太阳系内的行星 ,古人分别用金、木、水、 火、土来给它们命名。 至于月亮,科学家称它 为地球的卫星。 所谓卫星,指的是一种 围绕着某颗行星按固定轨道 运行的天体。太阳系里的八 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外 ,都伴有卫星。 其实,除了月亮这颗天 然的卫星,我们地球外还环 绕着许多小小的“天体”,只 不过它们是我们人类制造出 来,再投放到太空的。这些 小“天体”运动起来很像卫星 ,所以被称为人造卫星,我 们平时也经常把它们简称为 卫星。 毛主席诗词里,有一句 雄浑大气的名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遥看一千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 球每天都在自转,我们住在 上面,每天不知不觉也跟着 它在转。因为地球赤道全长 约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 ,所以我们每天跟着地球转 了八万里,顺便把宇宙中的 众多星河看了一遍。 卫星其实跟我们人类差 不多,每天也在跟着地球转 ,遨览宇宙星辰。不同的是 ,有的人造卫星静止在地球 上空的轨道上,有的则自己 绕着地球转动。 卫星虽然是在我们头顶 看不见的地方活动,但它已 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平常 我们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都会用到导航设备。不管是 我们的车载导航仪还是手机 里装的导航地图,它们都要 依靠导航卫星来为我们定位 ,再为我们规划路线,指引 我们在哪里掉头,在哪里转 弯,往哪个方向走。 人造卫星是个大家族, 除了我们上面说的导航卫星 外,还有通信卫星、气象卫 星、侦察卫星、测地卫星、 截击卫星等。不同种类的卫 星,在各个领域为人类社会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人类把卫星投 上天以后,人类历史就向前 跨进了一大步。之前,人类 的活动范围是从陆地到海洋 ,从海洋到大气层,而卫星 上天后,人类实现了从大气 层到太空的突破,视野有了 巨大的变化。 卫星对人类社会经济的 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卫星 位于地球上空几千甚至几万 公里的高度,可以传递信息 ,实现大洋通信。要知道, 以前的大洋通信是在海底铺 设电缆,不仅成本高,还麻 烦。有了卫星,就不用电缆 了,还可以进行电视转播。 有的卫星一个半小时就绕地 球一圈,只要在卫星上装上 相机,就能给地球拍照,这 是地面上的任何手段都做不 到的。卫星还能用于预报天 气、勘测地形、灾难营救、 监测山火等。特别是我们现 在进入信息社会,卫星的作 用就更大了。这也是各个国 家争先恐后发射卫星的原因 。 卫星作用这么大,但卫 星的发展历史其实并不长。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是苏联在一九五七年十月 四日发射的。而我国直到一 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二十 一时三十五分,才发射了第 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实 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 。 我国卫星发射起步晚, 但进步速度惊人。如今,我 们已是世界航天大国,发射 的卫星总数跃居世界第二位 ,来自中国的星光已经洒遍 全世界。 这个丰功伟绩不是凭空 而来,在它背后,是无数中 国航天人的日夜辛勤工作, 默默奉献。在每一次成功发 射背后,都饱含着特别能吃 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 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而整个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就是一段中国航天人满怀 壮志、为国争光、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 拓创新的历史。 这段历史中,有无数跌 宕起伏、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国航 天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我 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 技术开拓者之一孙家栋院士 的故事。让我们跟着他的足 迹,去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 光辉征程。 内容推荐 有这样一位航天专家,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就是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 时间紧,任务重,他顶住压力,简化方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如期送上天。 他带领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试验,累至昏倒,却坚持带着氧气瓶工作,为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做准备。 他在七十五岁高龄再次为国挂帅,带领中国航天人攻克关键技术难点,发射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探月梦。 他是航天赤子,他是国家栋梁,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不朽的传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