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声崩溃(年轻父母的困境)
分类
作者 郭彦麟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郭彦麟,台湾精神科专科医师,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专注于帮助修复两性关系。
他曾执笔过“郭医师的脑中涂鸦”专栏,并与插画家妹妹携手创作绘本《刺猬》,以动人的精练文字搭配温馨画作,唤醒接纳与包容的内在力量,疗愈人心。
目录
推荐序:照见内心细节
推荐序:我们的脆弱如此相似
自序:没有结局的故事
第一章 那些流不出的泪
多重角色的冲突
挥不去的自责
最深的恐惧,也是最强韧的力量
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罪恶感或许源于爱,却不是爱
第二章 平凡人都有的伤
一个人害怕的感觉,是很孤独的
对于“公平”的不安与矛盾
理解家庭的伤
你没有对不起谁
迎接生命是爱,告别生命是更痛的爱
第三章 那离不开的心
分离的焦虑
自卑而失落的父亲
终究得面对提早告别的哀伤
弃养的被剥夺感
成年孤儿
精彩页
多重角色的冲突
完美的妈妈,破碎的自己?
我们照顾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却忘了照顾自己。
而受伤的自己只能躲藏:藏起疲倦,藏起脆弱,藏起眼泪,藏在完美的角色底下,藏在伟大的母性烈焰里——只在静静的深海里,我们才敢放声哭泣。
然而,我们只是人,但愿完整,却无法完美。
生命中不同的角色,就像一块块缺角的拼图,看见了空缺,才能拼凑出完整的自己。
而没有一个角色是能够真正完美的。
走入诊室的,是一位穿着及膝长裙套装与高跟鞋的职业女性,手里端着一杯咖啡,试图以浓烈的香气掩盖疲倦,但那凌乱垂下的假睫毛依然泄露了一切。
眼眶里锁着一汪眼泪,桃色嘴唇已没有力气再说话。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的身体像一尊美丽却哀伤的娃娃,在完好的外表之下,内部却有着深深浅浅的伤口。
她需要哭泣,让疲倦与哀伤能够得到释放、发出声音,然后平静。
仅此而已。
我递出了卫生纸,承接她收藏许久的哀伤。她犹豫了一下,接下卫生纸,然后像整片天空垮落在一座孤岛上那般,彻底地哭着。
曾有人说,递出卫生纸像是一种拒绝,要求对方收起眼泪。但我不这样认为。在我心中,这姿势是一种理解和包容,是任何哀伤与眼泪都能降落的一片柔软土壤。
好好地哭吧,这本来就是准备好要容纳你的眼泪的,不是吗? 诊室的桌上总是会摆着一盒卫生纸,但许多人还是会抗拒在陌生人眼前落泪,哀伤从嘴里吐出,又静悄悄地收回耳里,泪水被紧紧地噙住了,一滴也没落下。
曾有个女孩问我:“你们放的这些卫生纸是要让别人哭的吗?”
我说:“是啊!”
她继续好奇地问:“真的有人会在这里哭?”
我点了点头:“会啊!”
她皱起眉,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喃喃地说:“太恐怖了,太恐怖了。”
是啊,太恐怖了,轻易地将自己的脆弱袒露出来,真的太恐怖了。
对她来说,也是如此恐怖吧。
暴雨迅即淹没了孤岛,但也很短暂,她深吸了一口气,倔强地又从风浪里站起,将眼泪擦干。
悲伤,无济于事,她总这样想。眼泪就像滚烫的沸水,只是告诉她身上的盔甲有了裂缝,而这也是她所害怕的。
“医生,我生病了吗?”她用和缓的语气问着,心里却是急迫地需要一个答案。
“嗯……我想你太累了,真的太累了。”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但我想,这才是此时她真正需要的答案。
她仿佛晃动了一下,如一场余震,但这次眼泪没再涌出,她似乎找回了力量,将所有的裂缝紧紧捏着。
她是真的太累了,只是这句话不能由她对自己说,必须让一位医生来对她宣告。如此,她才不会被自怜的羞耻感袭击,也才不会被“不够努力”的枷锁拖入海里。
而那海,就跟她隐藏起来的所有眼泪一样深。 她成长在一个遵循克己复礼的家庭氛围中,所有关于“爱”的实践,都在于牺牲一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她也努力地成为一名独立且符合父母期待的女儿。
她就在这凝滞的空气里长大,紧迫但还可以呼吸。她看得出来,疲惫的父母也是如此地自我要求,他们没在痛苦的时候停下脚步,那么,自己也没有理由感到委屈。
然而,一层一层的角色,毫不停歇地叠了上来。
进入社会后,称职的工作表现让她在一个不甚轻松的职位站稳。接着恋爱,她扮演一个独立又体贴的完美女友,感情稳定地发展,她接受求婚,披着白纱步上红毯。她很高兴自己是如此被肯定且被需要,能成为一名妻子,也即将成为妈妈。
在亲友的注目下,父亲将她的手交给了丈夫,而她也没有放开身为女儿的那只手。“我只是进入了另一个家庭,并没有离开原来的家啊。”她心里这么想。
那时,她含蓄而安静地流下了眼泪,没有委屈,只有感动。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只要能被肯定,便是最大的安慰了。
婚后,她与公婆同住,每天一睁开眼便提醒自己:在这屋檐下,她还有“媳妇”的角色。而随着孩子出生后,能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少,她依然不敢停下脚步,即使快要窒息。
一天,她忍受着生理期的疲倦与不适撑到下班,带着罪恶感向仍在加班的同事道别,匆忙赶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看到教室里还有其他孩子没被接走,她松了一口气。丈夫一如往常地给她发了一条需要加班的信息,她条件反射性地回复了一张加油的表情包,心中却仿佛陷落了一小块。
回到家里,她快速整理好了一些琐事后,拉着孩子坐上餐桌,公婆正等待他们开饭。她告诉公婆,丈夫不回来吃晚饭了,然后夹了半块卤牛肉到孩子的碗里,再将另外半块放进自己嘴里。
还热着,幸好。
“奶奶的卤牛肉是外面吃不到的哦!多吃一点!”她对着孩子说,心中又偷偷陷落了一小块——再怎么疲惫,她都得关注着别人的感受,从虚弱的身体里,挤出微笑与赞美。
下腹突然一阵闷痛,还有一阵潮水般的湿溽感在底下冲刷着。她到厕所脱下内裤,发现经血已经染上黑裙,她无力地坐在马桶上,吞了一颗止痛药,躲入片刻的宁静里。
P2-6
导语
成年人的崩溃是悄无声息的,他们看起来很正常,会玩、会闹、会笑。却会在某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瞬间,心情犹如崩溃的千里之堤。本书理解年轻父母的脆弱和委屈,将案例和方法悄悄融入字里行间,切实帮助年轻父母治愈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创伤。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他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深度的共情能力、细腻温暖的文字、丰富的情绪描写,为年轻父母提供一个心灵的避风港,字里行间充满理解与关怀。
不同于多数人着眼亲子关系时偏好琢磨女性角色,郭彦麟特别花了不少篇幅描绘那些封闭在沉重的盔甲里无法动弹的男性,那些在孩子世界里缺席的父亲角色。这并不是指孩子因父亲离家工作、 父母离异等情况跟父亲分开,而是情感上的距离。
序言
照见内心细节
这不是一本从精神医学
的角度所写的人生操作指南
或亲子教养书:提供案例、
给出建议、提醒错误、贴心
叮咛、图表分析等,当你在
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时,却
倍感挫折,或不知下一步在
哪。
这是一本从精神医学的
角度所写出的生命故事,丰
富的情绪描写将案例和方法
悄悄融入其中,字里行间充
满理解与关怀。也许你会在
毫无防备之下,被引入叙事
森林、故事汪洋,进入幽暗
且深邃的内心世界。因为此
书中一篇篇故事、一个个男
女、一重重身份都令人太过
熟悉,若非亲身经历的,也
是旁人曾经历或正经历的种
种,然后发现,原来他们、
我们一直如此努力地想扮演
好这个角色:父亲和母亲。
父亲和母亲,当今社会
中过于沉重的身份,背负着
社会的期盼和指责的目光。
只要发生青少年犯罪、自杀
或校园情伤等事件,当事人
的父母就得出来道歉或掩面
现身,接受大众对他们教育
失败的指责。这些面目模糊
、神情哀痛的所谓“父母亲”
出现于镜头前,我的内心总
有被刺伤之感,不免想到:
这其中定有如重重迷宫、崎
岖路径的复杂故事,不见光
、不能曝光,无法被诉说出
来的“细节”——是的,就是“
细节”——在看似平板单调
、理所当然的悲剧定论前,
有更多不断滚动着的情感细
节,被忽略、被消音、被简
化,但却致命,并足以直奔
那痛心结果的细节。
细节,如同在大船底部
始终没被发现的一道细痕,
沉默地看着海水不断渗入,
安静地等待着最终的灾难。
郭彦麟医生提供了可能
的细节,关于所谓“父母亲”
身为“人”,也身为“人子”的
心路,将真实又复杂的内心
戏透明化,委屈、痛苦、愤
怒、忧郁、自责、恐惧及诸
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在作者
笔下有了细致的轮廓、表情
和血肉。无论是产后哺乳不
顺的妈妈,产后忧郁的爸爸
,还是被指责不公平的妈妈
,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案例”
,更是他们辛酸的历程和易
碎脆弱的心,所有举动、言
语、表情背后是内心的强烈
挣扎:社会期待和个人好恶
的拉扯,社会框架和个人困
惑的对垒。当喂母乳成为社
会普遍的“好妈妈规定”时,
我们其实很难了解无法亲自
哺乳的妈妈的痛苦和愧疚;
当“爱家的爸爸”成为被肯定
的价值时,那爸爸在外在条
件与心理压力倾轧之下的苦
闷,又该向谁倾诉?当“没
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
母”成为教养紧箍咒时,只
能不断孕生更多被“我不是
个好妈妈”“我应该更努力”
等观念绑架的疲惫自责的家
长。
于是郭彦麟以其专业能
力,让这些被家教书弄得神
经紧张、晕头转向的父母坐
在诊室中,倾听他们诉说自
己的焦虑、恐惧和愧疚。值
得探究的是,这些进入诊室
的人是没有名字的,作者以
第三人称“他”或“她”来称呼
,暗示了这些人所具有的普
世代表意义。换言之,这些
匿名的“他”或“她”代表了千
千万万个疲倦、焦虑的父母
或男女,任何曾走过或正走
在这条艰苦教养路上的“我
们”,皆可取下本书中这些“
他”或“她”的脸孔,坐在郭
医生的诊室中,让“她”的眼
泪从“我”的眼中安静地流下
,让“他”的焦虑在“我”的体
表微微发颤,当孩子指着“
她”咆哮“你偏心,你不公平
”时,“她”的愧疚、困惑和
自责同时在“我”的体内冲撞
。或者,我也想到了自己的
父母,书中那位如椅子般沉
默的父亲的内心,恐怕也是
我父亲的内心啊。因此,这
些“他”与“她”不过是“我们”
或“我们的父母”的代称,我
们一家人全都坐在郭医生诊
室中那张仿佛能吮尽所有痛
楚哀伤的沙发上,让积累一
辈子甚至几代人之间无以名
状之苦,通过声音、眼泪释
放出来。
本书不仅写父母亲当下
的教养挫折,郭彦麟还将时
间向前后拉长推远,回溯“
家会伤人”的家庭结构,也
向后推展至老后、失亲后的
成年孤儿阶段,人们这一生
回避不去的痛楚与忧伤、衰
老与告别,全部都收拢在郭
彦麟的那间诊室中。在谈自
我家庭的话题时,郭彦麟注
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家
会伤人”往往变成了“家人是
罪人”,于是“我们将自己的
身份设定成无助的受害者,
除了控诉与任由缺口撕裂外
,我们对自己丧失了想象与
希望。”倘若回溯家庭创伤
变成了控诉双亲的指责手段
,不仅无法让自身真正脱离
风暴中心,就长远来看,反
而会陷入更黑暗的轮回。
人生很难,但所幸有倾
听的耳朵,有温柔的目光,
有一盒任你尽情崩溃痛哭的
卫生纸,有“他”和“她”从艰
难中向前推进的蹒跚步履,
我们藉此获得力量,与不完
美且不需要完美的自己,素
面相对。
文/李欣伦(作家)
内容推荐
暖心精神科医师郭彦麟书写现代人在无止境的奋斗中硬按着的不敢让人发现的委屈——那些流不出的泪、平凡人的伤和离不开的心:
总是难过没能好好陪伴孩子的自责母亲……
饱受自卑煎熬却无处诉说,只能压抑自己、保持沉默的失落父亲……
带着儿时伤痕长大、心怀恐惧的忧郁女人……
被分手的罪恶感纠缠而深陷悲伤的空虚男人……
作者将真实又复杂的内心戏透明化,委屈、痛苦、愤怒、忧郁、自责、恐惧及诸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在作者笔下有了细致的轮廓、表情和血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