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坡海南游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玉峰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黄玉峰,1946年生于浙江绍兴。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儒学研究会中小学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理事。编、著图书二十余种。从教49年,至今仍在第一线任教。现任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首任校长。
后记
在本书付印之时,我还
想说几句。
首先我要说,东坡应该
成为人之典范,尤其是读
书人的标杆。
正如本书的序言所说,
这本书经历了很长的时日
。二○○五年我在上海电
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
》栏目“说李白”“说杜甫”,
二○○六年我提出要说说
我心目中的苏轼,电视台
领导同意了。于是有了一
档二十集的“天地一文人—
—说苏轼”节目。以后几年
,苏东坡成了我教学的重
要内容。二○一五年我担
任上海的复旦五浦汇实验
学校首任校长后,又把学
习东坡作为治校的资源。
我的“人生教育君子养成”的
理念与口号,多半也是从
东坡精神中得到灵感的。
经过几年的阅读、体会
、实践和反思,尤其是人
生痛苦的经历,我对于东
坡的理解比当年要深了一
层。也许,人们只有在遭
受苦难后才能真正认识苏
东坡。因此,这本即将问
世的《东坡海南游》已经
不是单纯的苏东坡经历的
探究和复述,而是走进东
坡的内心世界,是与苏东
坡进行心灵交流的产物。
感谢儋州市文旅集团对
拙作的关心与支持,他们
为了弘扬东坡精神,倾注
极大的热情,这不单是表
达了儋州人民对东坡的感
激与崇敬,更是为了让全
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东坡,
尤其是东坡在儋州的最辉
煌的岁月!——在我看来
,东坡在儋州的岁月是他
人生最辉煌的!
感谢郭泳、朱锦川伉俪
的催促和帮助,并为我寻
找可信的出版社。
感谢戈逸老师的帮助,
她是复旦大学心理学专业
的研究生。在梳理资料,
整理文稿,提升观点方面
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感谢好友复旦大学教授
王雷泉先生的提点启发。
更要感谢我的妻子崔意
桂女士,在整个写作过程
中,对我关怀备至,体贴
入微,没有她的付出,这
本书是不能顺利问世的。
最后,我突然想到苏东
坡的政敌王安石的诗《孟
子》,录于此,作为本书
的结束语,并表达我对东
坡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
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为有
斯人慰寂寥。
目录
自序
楔子
第一章 “我唱儿辄酬”——父慈子孝之家
一 纯孝
二 娱亲
三 慈柔
第二章 “四海一子由”——兄弟怡怡敦睦
一 患难
二 敦亲
三 唱和
四 祝福
第三章 “相逢一醉是前缘”——东坡的朋友圈
一 重义
二 睦邻
三 广交
四 旧雨
第四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做个地道海南人
一 改观
二 融入
三 劝化
第五章 “自笑平生为口忙”——不可辜负的美食人生
一 尝新
二 茶道
三 创意
第六章 “美好出艰难”——有情趣、会生活
一 善酿
二 制墨
三 园圃
四 筑屋
第七章 “只渊明,是前生”——东坡也“追星”
一 崇拜
二 追和
三 超越
第八章 “回枯膏泽手自煎”——探索养生之道
一 长寿
二 良医
三 保健
四 洁身
五 瑜伽
六 节制
七 交游
八 死生
第九章 “造物者之无尽藏”——山水·草木·生夏
一 放生
二 对话
三 犬友
第十章 “应似飞鸿踏雪泥”——思考生命哲学
一 齐物
二 悲悯
三 知命
第十一章 “后有君子当知我”——用艺术升华苦难
一 诗情
二 文气
三 画意
四 绘画
第十二章 “弦歌沧海滨”——设帐兴办教育
一 斯文
二 众筹
三 桃李
四 薪火
【附录一】
东坡海南诗文
四十篇
【附录二】
东坡金旬三十章
后记
精彩页
一患难
身在海南的东坡,除了儿子苏过相伴,还有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与他患难一生的弟弟苏辙。两人隔海相望,苏辙虽然不能在身边,却在精神上却始终陪伴着他。
苏轼、苏辙兄弟,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长大,一起中举,一起入仕,成长过程中形影不离。
昼出同穿履,宵眠共覆裘。(《次韵子瞻减降诸县囚徒事毕登览》)
虽然是一对父母所生,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对兄弟的个性却有很大不同。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苏轼,字子瞻,合起来就是手扶车“轼”,高“瞻”远瞩,他的为人也是高调张扬:苏辙,字子由,合起来就是“由”着车“辙”,循规蹈矩,他的为人也是低调沉稳。
兄弟两人在文坛都有名声。但大家一般觉得苏轼的文章更出彩,更好看一些。苏辙自己也很客观地说:
子瞻文奇,吾文但稳。
文采上各有千秋,本来只是个人风格不同,但在专制时代,喜好评议是非的张扬个性,常常给人招来口舌之祸。苏轼一生不善于明哲保身,在这上面栽了无数跟头。
在苏轼每一次有卷入麻烦的倾向时,弟弟苏辙都苦口婆心地提醒他。然而,每当苏轼倒霉的时候,苏辙都毫不犹豫,坚决地和他站在一起。苏轼第一次下狱,苏辙向皇帝上书求情: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诗·小雅·蓼莪》中有一句:“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所以后来就用“失怙”表示丧父,“失恃”表示丧母。苏辙哀告说,我年轻时父母就都不幸亡故了,亲人中只有一个哥哥苏轼相依为命。我乞求用自己的官职来赎兄轼的性命。不求减免他的罪过,只求免去一死。
这封《为兄轼下狱上书》写得字字泣血,闻者无不动容,连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如此,加上多方营救,苏轼总算保住了性命。
行事稳重、善于自保的苏辙,因为哥哥的“闯祸”而担惊受怕的次数实在不少。偏偏这位哥哥天性洒脱,有些“记吃不记打”,总还是忍不住要议论发声。于是苏辙往往要受牵连,两人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苏轼被贬儋州的这次,苏辙也被牵连而贬到雷州。雷州也是南荒之地,和儋州隔海相望。在当时的背景下,“贬雷州”已经是再起无望的象征了。当然儋州更是“非人所居”。
当年北宋有一位前辈宰相寇准,晚年也是被贬雷州。寇准当年缔造澶渊之盟,退了契丹大军,英雄了得,睥睨天下。可晚年遭到这个打击,让他心灰意;令。来到此地后终日闭门不出,竟写下“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的绝望之语。后来果然在雷州郁郁而终。
如今苏辙也遭遇同样的境遇,心头蒙受的痛苦可想而知。何况在苏辙的肩上,还负担着沉甸甸的重担:相比苏轼的子然一身,仅有苏过一人相伴,苏辙在雷州却拖家带口,需要承担全家十几口人的生计。
同是天涯沦落人,苏辙的情况看似比哥哥略好那么一些,但他心头的负担其实更为沉重。
一件小事可以折射出两人的心境差别。在赶往雷州和儋州的路上,兄弟俩同行了一段路。走到滕州的时候,肚子饿了,兄弟俩就在路边的面馆各买了一碗面条吃。
古人云:“居移气,养移体。”一个人突然发迹或者突然潦倒,变化将会明显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最能直击身心、触动灵魂的,莫过于“吃”这件事了。
汴京那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在这“帝都”宦游十几年,苏家兄弟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没尝过呢?《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汴京,餐饮业已经高度发达,一般的饭店都十分精致讲究:
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玻璃浅碗,谓之“碧碗”,亦谓之“造羹”,菜蔬精细,谓之“造齑”。
止两人对坐饮酒……即银近百两矣。
要知道这还只是一般普通市民的消费水平。苏轼兄弟都是朝廷高官,养尊处优是难免的。
可到滕州这边陲小城,路边小店能提供的是什么样的餐饮条件?差距可想而知!
苏辙只尝了一口面条,觉得味道粗粝,难以下咽,就放下筷子叹气。而东坡素以美食家著称,出了名的讲究吃,这时候却稀里呼噜地一下子把面条吃个干;争,还放下筷子揶揄弟弟说:“兄弟啊,你还要细嚼慢咽呀?”
这个戏剧化的镜头,固然说明苏东坡豁达幽默、乐观开朗。但东坡的“没心没肺”委实也映衬出苏辙的无奈。苏辙也是极有才华的,但和天才的哥哥相比,苏辙更多地像一个“正常人”,有着一个普通人的种种顾忌,无法像苏东坡一样天真洒脱。
有人说,每一个纯真的天才背后,总难免要有一群亲人为他的放荡不羁买单。就如梵高痴心作画,全靠弟弟提奥在背后苦心经营,给他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苏辙也是这样,心甘情愿支持着“任性”的哥哥,无怨无悔。
我们不禁又要问,为什么苏东坡如此幸运,不仅儿子纯孝,自家胞弟也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P17-19
导语
《东坡海南游》的作者曾于2015年受邀到海南儋州作相关内容的讲座,本书是讲座内容的汇总和补充。作者在叙述时用了不少平实幽默的流行语,贴近现代生活,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和其余文学爱好者的休闲读物。一粥一饭,一言一行,莫不是智慧。
序言
如果没有二○一五年的
儋州之行,我恐十白是不
会写这本小书的。说实在
话,我最不熟悉的就是苏
东坡在海南的这段经历。
何况在这之前我还没到过
海南,更不用说儋州。不
过,在下意识中,我总觉
得,儋州应该是苏东坡人
生最辉煌的地方。也许他
的创作黄金期已经过了,
但人生最有感悟,人生修
炼得最为炉火纯青的阶段
,最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
地方,应该就在儋州。儋
州有苏东坡的无限矿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
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
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在离
世前,把这三个地方尤其
是儋州作为他最高成就之
所在,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时的东坡已过了耳顺
之年,经历了无数坎坷和
辉煌。灿烂之极归于平淡
。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
动、一思一想,无不是一
个成了“佛”,成了“道”的人
的作为。没有做作,没有
修饰,不需要伪装,一切
是那么坦然,那么真诚,
让人神往!
正在我很想去儋州朝拜
东坡晚年故居的时候,一
个机会不期而至。儋州教
育局通过我的好友找到我
,要我去那里作教育方面
的讲座,谈谈语文学习,
谈谈高考尤其是高考作文
,我一口答应了。
那是一次神奇的经历。
讲座完毕,我接到儋州
电视台的邀请,邀我上儋
州电视台,讲讲东坡在儋
州。为此我犹豫了好久。
我不是不想讲,而是不敢
讲。儋州的学者专家,如
林冠群、韩国强等先生,
对东坡在儋州研究得很深
,还出版了好多专著和通
俗的读物。我能讲什么呢
?我不可能爆出新的材料
,对苏东坡在儋州的了解
,绝对不会比儋州专家多
。但是,我终究还是推不
掉电视台的盛情,挡不住
上儋州电视台谈谈苏东坡
的诱惑。本来,我就把学
习和宣讲苏东坡看作是我
的责任和使命。我逢人便
说苏东坡,在教师中讲,
在学生中讲,在干部中讲
,在黄州讲,在眉州讲,
在密州讲,在常州讲,甚
至到曲阜也讲,讲苏东坡
身上的儒家精神、道家风
骨、佛家思想,讲东坡成
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如今能在儋州讲苏东坡
,那是多大的福报。于是
,我足足准备了两个晚上
一个白天。我向有关方面
借来了很多儋州学者写的
专著,拼命吸收他们的研
究成果。最后选定了一个
角度:苏东坡在儋州为什
么能活得那么坚强,那么
滋润,那么坦荡,那么精
彩?他如此强大的内心,
来自何方?我想,这将是
我们读苏东坡的真正价值
之所在。当我找到了这个
切入口时,似乎有了底气

讲演的结果非常成功。
儋州的听众,都上来向我
祝贺,与我合影。
第二天,儋州市文联王
威先生陪我去参拜东坡书
院。我们穿行在苏东坡曾
经吟咏过的小道上。道旁
一头很漂亮的小牛,注视
着我们,我走上前去,抚
摸它,它突然欢呼起来,
发出快乐的声音,并不断
地对着我高唱。我高兴地
跳了起来。在它的耳边,
悄悄地问:“你认识我吗?
我是谁?”它看着我,把头
向我靠过来,似乎在说:“
我认识你,刚才你在电视
台上讲苏东坡为柳宗元的
《牛赋》写跋文,讲他爱
牛保护牛的故事,令我感
动。”
我们合了影,过了很久
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王威先生在边上惊奇地
说:“黄老师,我是农民出
身,我从没听到过牛的叫
声那么欢乐!你的身上一
定有灵异!”
我们继续往东坡书院的
方向走去。来到一片废墟
,王先生告诉我,这里原
来是孔庙,现在只剩下几
个石墩,还能想见当年的
盛况。正说着,又发现一
头牛冲着我过来,但因为
牛鼻上拴着绳子,走了几
步就停住了。我走上前去
,它居然把前蹄抬了起来
,在原地跳起了舞。我的
兴奋是无以言表的。
王先生也异常兴奋,当
即口占一绝:
万里寻踪古巷幽,
载歌载舞老黄牛。
先生不是平常客,
一束灵光照旧州。
那天,我特别兴奋,到
东坡书院一口气为书院的
领导、员工包括执帚者,
写了二十多幅四尺整张的
书法作品。
事后,儋州市委组织部
邀我把在电视台讲的内容
写成书,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件事还得到了儋州市
文旅集团的大力支持。我
欣然答应了,于是开始了
这本书的写作。
就在我准备资料期间,
校领导要我出任复旦五浦
汇实验学校校长。我教了
四十九年的书,对教育有
着深厚的感情,希望为改
变当今教育的乱象尽自己
的绵薄之力,但只是在自
己任教的一两个班级实施
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来没
担任过什么行政职务。如
今年已古稀,有机会做校
长,此非命乎!于是出于
接受写《东坡海南游》一
书同样的原因,欣然接受
了这个任命。首任校长,
百事待理,于是,写书一
事,就缓了下来。
然而,我还是在不断阅
读东坡、思考东坡,一点
一滴地积累。希望写进我
对东坡的崇敬,写进我自
己的人生体验,写进我的
喜怒哀乐。我觉得写这本
书其实是在写自己,写自
己的追求,写自己的思考
,写自己的思想,甚至在
写自己的生活。
二○一六年六月二十二
日,我的人生又经受了一
次炼狱,从某种意义上说
,比之东坡更痛苦,打击
更大——我唯一的爱子,
我的光立
内容推荐
苏东坡被放逐海南后,在儋州办学堂、介学风,被认为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全书分十二章,梳理苏东坡生平经历,重点介绍了苏轼被贬谪海南的这三年左右时间,生活志趣、社会关系及思想修炼等方面发生的转变。这本小书以东坡居海南的三年故事贯穿,从十二个方面披露苏轼创造“存在奇迹”的细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