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范闲,庆国数十年风雨飘摇的见证者。 他容貌俊美,个性鲜明,热血激情。自海边小城崭露头角,历经家族恩怨、江湖纷争、庙堂权谋的种种磨炼。 他重情重义,喜怒不形于色,深藏绝世神功,看似云淡风轻,心中却风雷激荡。 他才华盖世,诗文冠绝京都,抨击科考弊政,解救囚入邻国人质,重组谍报网,彻查走私案,接手庞大的商业财团,凭着过人的天赋与才智,在刀光剑影中杀出一片天地,成就一代传奇伟业。 小说的构架如一盘妙棋,谋局布篇功力非凡。故事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是一部既有东方古典气韵,又蕴含着现代意义的长篇佳作。 作者简介 猫腻,自述:生于70年代,蜗居于湖北夷陵之地30载,昼伏夜出,好独行,不好独居。 荣誉:阅文集团旗下创世中文网殿堂级作者,2007年获新浪原创文学奖;2012年《将夜》获起点中文网2012年度作品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主要作品:《将夜》《映秀十年事》《朱雀记》《间客》《庆余年》《择天记》 目录 第一章 菊花、古剑和酒 第二章 神仙局背后的神仙 第三章 三封信 第四章 游园惊梦 第五章 煮茶论身世 第六章 山居笔记 第七章 京都流言二则 第八章 小楼静看父与子 第九章 夜泊颍州 第十章 我拿什么供奉你 第十一章 恰同学少年 第十二章 钦差大人 导语 第四卷中,皇家子弟为所欲为,他们所遭到的惩治在本卷有所交代:刑部发海捕文书,举国通缉畏罪潜逃的范氏二子范思辙。对二皇子的处理意见则是品行不端,降爵,闭门修德六个月。本卷延续上卷故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赏菊大会在悬空庙举行,不料遭遇凶手行刺,范闲替皇帝与三皇子挡过致命一剑,身受重伤,也由此得到皇帝信任。第二部分,伤势渐好,受皇廷之命,范闲下江南考察。一路上他不仅领略了江南的美好,更重要的是打击了贪官污吏的气焰。在本卷中,范闲神秘的身世也逐渐揭开…… 精彩页 第一章 菊花、古剑和酒 称病不朝数日的范氏父子终于站到了朝上,准备迎接暴风骤雨般的参劾。都察院的奏章已经递上来了许久,范建自承家教不严,出了范思辙这个不肖之子;范闲也上书请罪,就抱月楼命案一事自承监管不严。别的罪名范家却是一概不受,反正阴坏京都府尹、雨中杀人灭口的事情,二皇子一方根本没有证据,所有手法都极干净,足以堵住悠悠言官之口。 范家的指控,对方却有些难以应付,毕竟在京都府外杀人的是八家将之一的谢必安,而谢必安最终暴毙于狱中,这如何能够洗清?奇怪的是二皇子那边的反击浅尝辄止,没有试图把水搅得更浑,人们这时候才猜到双方已经达成了暗中的协议。 换句话说就是二皇子认输了。 皇帝陛下静静地听着,只是范闲出列请罪之时,才流露出一丝不可捉摸的神情。 不多时,经门下议事,陛下亲自审定,这件事情终于有了定论。 户部尚书范建,教子不严,纵子行凶,但念在其多年劳苦,又有首举之功,从轻处罚,罚俸三年,削爵两级,责其闭门思过。监察院提司兼太学奉正范闲,品行不端,私调院兵,虽有代弟悔罪之实,其罪难恕,除爵罚俸,责三年内修订庄墨韩所赠书册,不得有误。 刑部发海捕文书,举国通缉畏罪潜逃之范氏二子范思辙。 京都府尹已被捉拿下狱,除官,后审。 某国公…… 最后是对二皇子的处理意见:品行不端,降爵,闭门修德六月,不得擅出。 范氏父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二皇子一派却折损了许多官员,自己更是要被软禁六个月,处罚不可谓不重。所有人都清楚这一仗是范家胜了。有心人听着陛下亲拟的旨意,发现了一样极有趣的巧合——范闲与二皇子的罪名都很含糊,都是品行不端四个字。只是身为监察院提司品行不端无所谓,身为皇子被批了品行不端四个字,影响则是完全不同。 朝中风向为之一变,所有人都知道二皇子不再像往年那般备受圣上恩宠,只是陛下也没有再次传范闲入宫。人们不禁在想,莫非两虎相争,两败俱伤,范闲的圣眷……也到此为止了? 范闲没有什么反应,成天笑眯眯地待在太学里,与教员们整理书籍,间或去监察院里看看,还去枢密院秦老将军府上拜访了一次。接着又携着婉儿与妹妹进宫去拜各位娘娘,很凑巧地在北齐大公主暂居的漱芳宫里遇见了大皇子,只是没有见到陛下。 当然私下他做了很多事情,针对内库北方走私线路的布置渐渐进入正题,就等着一刀斩下崔家这只手,断了信阳方面和二皇子最大的经济来源。体内的真气他也在用心调理,等着老师费介的回信,看那药究竟吃还是不吃。 没过两天,在深秋的一场寒风里,已经被推迟许久的赏菊大会终于开始。范闲将自己裹成粽子,有些畏惧地看着窗外颓然无力的最后一片枯叶,心想这么冷的鬼天气,哪里还有不要命的菊花会开? 孤标亮节,高雅傲霜,说的正是中原士民们最爱的菊花。菊花并不少见,澹州的菊花茶乃是庆国著名的出产,这些年老祖宗那边经常采办许多入京。范闲对这种花相当熟悉,知道菊花虽然耐寒,前世元稹诗中还曾夸夸其谈地说过此花开过更无花,但终究不是冬日腊梅,在这般寒冷的深秋天气里,只怕早应该凋零才是。 马车穿越山下重重关防,在大内侍卫及禁军的注视下,范府几个年轻人下了马车,沿着秋涧旁的山路往上爬了许久,拐过水势早不如舂夏时充沛的那道瀑布,陡然间看到一方依着庆庙式样所筑的庙宇出现在众人面前,出现在那面山石如斧雕刻出来般的山崖上。 悬空庙依山而建,最宽处也不过丈许,看上去就像是一层薄薄的贴画,被人随手贴在了平直的崖壁上。秋风甚劲,呼啸而过,观者不由心生凛意,忍不住担心这些风会不会将似纸糊一般的庙宇吹垮卷走。 传说这是庆国最早的一座庙宇,由信奉神庙的苦修士一砖一石一木所筑,总共花去了数百年的时间,用意在于宣扬神庙无上光明,劝谕世人一心向善。神庙不涉世事,但在历史传闻中经常隐约看到神庙的身影,加上苦修士们人数不多,一向禀身甚正,极得百姓敬爱。皇室对影响不到自己,却拥有神秘影响力的神庙保持着相当的敬意,于是三年一次的赏菊大会在悬空庙举行便成了定例。 皇室如今人丁不盛,所以还会邀请一些姻亲、亲近的家族参与。依照最近这些年的惯例,秦家、叶家自然在内。秦家在军中势力极大,叶家长年驻守京都,家中还有庆国如今唯一明面的大宗师,地位也极超群。除此之外,就是几位开国时受封的老国公家一一范家能位列其中,倒不是因为如今的权势,也不是因为范闲娶了婉儿,而是因为范家的那位老祖宗亲手抱大了陛下和靖王这两兄弟,其中亲密非为外人知也。 范闲气喘吁吁地叉腰站在悬空庙下,看着四方三三两两站着的庆国权贵人物,忍不住低声咕哝了一句:“赏菊赏菊,这菊又在哪里?” 林婉儿指着山下说道:“在这儿了。”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