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诗词与人生配乐有声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史良昭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史良昭,字穆俦,1947年生,江苏武进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文史专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1982—2017于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任编审室主任。著有《元曲三百首全解》《百世一断——历史的第二种读法》等。 目录 话说三苏 出手不凡的南行诗 “夜雨对床”的前前后后 奠定诗名的《凤翔八观》 《石鼓歌》 《王维吴道子画》 苏东坡与王安石 吉祥寺的牡丹 好句夸向浙江潮 三月风情陌上花 淡妆浓抹西子湖 三过本觉寺 尖叉诗 苏词风格谈 苏轼悼亡 熙宁年间的蜥蜴求雨 徐州抗洪 正续《丽人行》 乌台诗案 初到黄州 东坡躬耕 黄州夜醉 从《洗儿戏作》说起 庐山面目 此心安处是吾乡 春江水暖鸭戏图 “河东狮吼”的公案 《登州海市》诗 《虚飘飘》 浚治西湖 洛蜀党争 东坡在颍州 豆麦粥与咬菜根 两进两出说“迁居” 东坡和陶 祸起“春睡美” 儋州三年 跨海南游 在谪迁中“归去来” 朝云 琴操 苏东坡与白乐天 使事用典与“八面受敌”法 诗切姓字 坡诗的“博喻” 东坡的杂体诗 苏轼咏梅 造化窟中夺海棠 仇池梦与仇池石 精彩页 话说三苏 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这是文学史上最基本的常识了,但“常识”也有不识的例外。《儒林外史》里中了举人的范进,听到四川学差说查了三年,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的话,便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脱胎于明人汪道昆的轶事,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周亮工《书影》均有记载,并非小说凭空虚构的笑话。 老苏苏洵,字明允,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起习称为“苏老泉”,后人从东坡画作的印章上,证知“老泉山人”实是苏轼的别号。但梅尧臣有《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老苏又瘗葬在故里老翁泉边,尊以此号也并不奇怪。约定俗成,久经公认,好比民间习惯了“潘仁美”,就不必强要订正为潘美一般。 人们对老苏的了解,大多源于《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的一节。我们不要误解以为苏洵二十七岁前是文盲,他有很厚的蜀学功底,这里的“始发愤,读书籍”,不过是指应付科举考试的“章句名数声律之学”罢了。当然,发愤便意味着他的勤奋苦学。二十七岁后的努力,毕竟成就了他为名扬天下的古文大家。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明允不能诗”,其实从留存的近五十首诗来看,也有老到的佳作。如《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颈联尤为人称道。《柳亭诗话》以为这是将自居易的“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按:此为《别韦苏州》中句)“衍为七言”,但老苏诗切“九日”的题面,自出新意,不能简单理解为对前人旧句的衍广。 苏洵有《名二子说》,这与旧时子女成年了取字,由父亲或长辈作“字说”的情形不同,纯是老苏针对二子少年情状的借题发挥,因为名是早就取定了的。老苏说“轼”看似可有可无,但车缺了轼便很不美观,“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与车关系密切,尽管为车子摆功轮不到它,但车翻马毙也无连累之害,所以对苏辙的期望,便是“善处乎祸福之间”。日后兄弟二人似乎都遵循了这命名的教诲,而走到对方的极端:苏轼才能外露,锋芒毕现,却不善于自保;苏辙不像哥哥那样容易招嫉惹祸(当然脾气还是耿直得可以,况且是非常常使人无法躲开),性格却变得内向而深沉。 由“登轼而望”的意思生发,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因排行老二,长兄景先早天)。黄州时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晚年官至端明殿学士,提举成都玉局观,逝世后南宋孝宗赐谥文忠,故后人也尊称为“苏端明”“苏玉局”“苏文忠”。苏辙因“由之以辙”意而字子由,又字同叔;晚年寓居许昌颍水之滨,号颍滨遗老;曾官门下侍郎,世称“苏黄门”;南宋淳熙年间追谥文定。兄弟俩还有长公、少公与大苏、小苏的别称,如张耒《赠李德载》道“长公波涛万顷海,少公峭拔干寻麓”,对二苏的作品风格都表示了高度的赞许。 宋仁宗嘉祜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二苏来到汴京,次年兄弟俩双双中进士,而且名列前茅。顿时轰动京城,“苏氏文章遂擅天下”,“三苏”合称便是此时开始的。俊彦萃于一门,以至出现了“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的谣谚,日后苏氏兄弟再考制科,两人的名声便吓走了十分之八九的竞争者。不过“三苏”成名的意外受惠者,却是一位名叫张远霄的五代神仙。当初远霄往青城山学道时,有位老人向他借钱,作为报答,给他三颗弹子,据说老苏曾梦见远霄,以为弹子即“诞子”之兆,于是买下他的画像焚香祈祝,果然连索得男。苏洵因作《题张仙画赞》(见《老泉先生全集》,今本《嘉祐集》不载)。二苏的成就比任何宣传都有效,从此张仙便奠定了在民间传说中作送子之神的牢固地位。P1-4 导语 本书由49篇主题式短文组成,沿用词话的形式,以词文为重,从政治生活、人际交往、思想理念等主题,串联起词人一生的经历。 本书结构灵活,心思巧妙。分读可体味苏东坡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明晰诗人的身世人格与时代脉络,多面呈现苏东坡这一中国人的精神典范的生命印记。 本书作者史良昭,为文史专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曾于上海古籍出版社任职30余年,老派娴熟,苏诗苏事谙熟于心;文字典雅独特,观点有理有据。 本书由作者亲自重新校改,斟酌字句,完善核实,以期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书在遨游“苏海”的过程中,不被感性绑架,内容经得起推敲,语言经得起揣摩。剪裁得当,各个主题犹如一片片拼图,拼成便可见丰满立体的苏东坡,与他背后的大宋时代。 序言 前人品评苏轼和韩愈的 古文时,有“苏海韩潮”之说 ,那么苏轼的两千七百多篇 诗、三百多首词,更可以说 是一片浩瀚闳丽的海洋了。 我们读木华(玄虚)的《海 赋》,除了心折于大海“掎 拔五岳,竭涸九州”的气势 外,还为它“吐云霓,含龙 鱼,隐鲲鳞,潜灵居”的内 涵所吸引。探览东坡诗词的 大海,也会使我们流连忘返 ,担心的只是它太广,不能 面面俱到;太深,难免浅尝 辄止罢了。 东坡的诗是宋诗的代表 (宋诗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 黄庭坚),更是宋诗中高踞 峰巅的部分。换句话说,从 元明到清末,宋诗常有为人 所忽视以至贬抑的情形,而 东坡诗则不在此列。譬如元 代的赵孟頫曾经抄写过黄庭 坚的一首马诗,误植于杜甫 名下,明代的有名学者王稚 登竟以为发现了老杜的佚作 ;“后七子”不讳言对宋诗的 别集不感兴趣,却没有人敢 承认说自己不曾细细读过苏 诗。清初,当宗宋的诗风逐 渐抬头时,作为先导的便是 东坡诗的各种批、注刻本大 量行世;《诗韵集成》《诗 韵珠玑》一类的韵书,所示 句例无不取自苏诗。就是在 “同光体”诗人从学黄庭坚、 王安石入手之时,也是把东 坡诗奉为“合学人诗人之诗” 的最高圭臬的。至于东坡的 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指出向上一路”,扩展了宋 词的表现领域,促成了风格 的多样化,这更是为人们所 津津乐道的。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 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的 理论,确是文学鉴赏的前提 。东坡一生的经历复杂曲折 ,“早岁登科,便兼两制; 一麾出守,历典八州。金莲 花炬,受尽北阙恩光;玉盏 红牙,占断西湖美景”。光 靠小说评话中的这些家门介 绍,是说不清问题的。若要 原原本本叙述诗人的历史、 性情,分阶段发展的思想, 以及社会条件、政治背景的 话,又与这本诗词话性质的 小书,在体例上不能相合。 好在东坡的伟大之处,除了 超旷之外,便是他的真率。 他把他的经历感受、襟怀思 想、喜怒哀乐,都尽情地在 诗词中倾现出来,没有一丝 遮掩与损曲。因此,我们反 而可从东坡诗词作品的镜子 中,去照见他的心灵,合成 他一生的历史。本书在探览 苏海的路线选择上,便尝试 着去实现这样的目标。 宋代兄弟发达齐名的现 象似乎特别普遍,以二苏的 时代论,稍处于其前的有宋 庠、宋祁,同时的有刘敞、 刘攽,程颢、程颐,“四王” “三孔”,以至“韩忠献有子 八人,纲、绛、维、缜”, 无不是棠棣同辉,但同苏氏 昆季相比,却有爝火与日月 的分别。历史上当兄弟中的 一人成了一代文宗,另一位 的诗文名便往往为其所掩, 如王士禄之于王士禛,袁树 (袁枚从弟,由枚父领养, 故以兄弟行)之于袁枚等皆 是,二苏却是这一现象的例 外。散文固不必说,以诗歌 言,“士大夫无能轻相轩轾” ,从南宋的陆游到清代的贺 裳,还有好些人看好苏辙的 。东坡和子由的声名是不存 在悬殊差别的。 也正是因为二苏兄弟的 这种特殊性,在实际写作中 ,最终只能将子由委屈在顺 带提及的附属地位。但愿探 览苏海的结果,能激起读者 诸君的兴趣,去继续访游一 个个文学家的海洋吧! 内容推荐 本书以苏东坡一生的行迹为线索,采用漫话的形式,介绍了苏东坡各时期诗词的风格与成就。作者将诗人的生命历程、作品内涵作为叙述重点,融艺术、趣味、故事于一体。书中每篇都与一首诗词或一个主要事件相关,分读可体味苏东坡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明晰诗人的身世人格与时代脉络,多面呈现苏东坡这一中国人的精神典范的生命印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